Page 495 - 2021静安年鉴
P. 495

二十一、教育




                全年二工大录取研究生 150 人,录取平均                作通过“ 一生一策” “ 重点帮扶” “ 直播助推”
            分高于国家线 30.4 分。 录取本专科 3504 名学             “云端招聘”等系列举措,以线上线下点面结合
            生,全国招生省市 30 个。 首次面向港澳台招                  形式向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 全年开
            生。 秋季二本批次招生录取人数 793 人,其中                 展 100 余场各类企业专场宣讲会。 学校毕业生
            超过当地省一本控分线人数为 603 名,占比                   总数 3440 人,其中研究生 74 人、本科生 2563
            76.04%。 通过秋季高考录取的 212 名非改革               人,专科(高职) 生 804 人。 至 8 月 28 日,学校
            省、市专科生中,有 158 名超二本分数线,占比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达 92%以上,其中研究生
            74.53%;“机械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                 就业率 90.41%,本科生就业率 90.64%,专科
            专业,“网络工程”“物流管理”“产品设计”3 个                 (高职) 就业率 96.64%。 2020 年,二工大获上
            专业获批为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 “产品设计                    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B”“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2 门课程                  二等奖 1 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1 项。 学
            获批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 其中“电子商务系                    校纵向项目立项 33 项,经费 738.56 万元。 包
            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获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                     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项目 7 项、国家自然
            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共开设本科全英语课程 70                   基金面上项目 1 项、青年基金项目 5 项、国家社
            门、全英语项目 24 项、高职全英语课程 125 门。              科基金项目 3 项。 横向项目立项 112 项,经费
            “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2522.56 万元。 学校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等 5 个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                   战略,参与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2 个项目入选上海市第二                   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共建有 11 个技术转移工作
            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对接浦东‘硬                    站。 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参与
            核’产业建设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的产业学                     编制 3 项标准,其中 1 项国家标准已发布。 经
            院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新工                     科技部和教育部评审,9 月 21 日,学校作为上
            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智能制造工厂实训基地                     海达标高校,赴京参加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答
            项目” 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予                     辩。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称号。 年内,                获上海市科委批准并基本建成。 全年引进录用
            二工大研究生获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                     44 人,新增 31 名双师型教师,入库兼职教师
            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 1 项、中国研究生数学建                   351 人。 772 名教师进入教学团队,遴选确定 20
            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1 项。 本专科学生获省部级                  个校级教学团队、55 个院级教学团队。 36 名教
            以上各类奖项目 54 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项                   师获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19
            24 项。 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 1                  名教师获“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计划资助;200 余
            金 1 铜。 全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项                  人(次)参加校外各类进修及学术会议。 62 人

            目 42 个。 新签约 29 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2              (次)获海外职业行业资格证书 26 项,52 人(次)
            个项目成为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手培养基地。                     获海外机构资质认证。 严格实行导师招生资格
            107 名师生志愿者服务于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                   审核制度,研究生导师规模 145 人。 共计 11 人
            博览会工作。 通过结构调整对成人高等学历教                    (次)外籍专家到校执行教学科研任务,18 名外
            育规模进行控制,探索继续教育模式创新。 坚                    籍专家进行线上教学。 1 人获“上海市先进工作
            持“同校同质”,开拓非学历培训项目。 就业工                   者”荣誉称号,1 人获“2020 上海高校辅导员年


                                                                                          445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