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18
P. 57
特 载
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新增 26 项。 推进品 群众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
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众创空间建设,新增 Xnode 全力落实市委交办的改革任务。 司法体制
等 5 家市级众创空间,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达到 改革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更加完善,区检察院
13 家,其中国家级 3 家。 “静安国际创新创业活 内设机构改革方案形成,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
力城区”建设在市区联动中有序推进。 挂牌成立。 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
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优化国资监管方 推进。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二批行政执法类
式,统一财务制度实现“集中管控”,总会计师委 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稳步实施。
派、事中事后监管和清单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 二、注重质量效益,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和街道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平 区委常委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
稳开展。 推动国企转型发展,“一企一策”改革 持发展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导向,以创新驱动
方案全面落实,94 家区属国企法人层级清理工 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全年完成税收总收
作稳步实施,区域内功能相同、业务相似企业的 入 685.6 亿元,同比增长 5.8%;完成区级一般公
资源逐步整合,区管企业创新转型初见成效。 共预算收入 232.8 亿元,同比增长 8.5%。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力推进。 有序开展全 产业结构和能级优化提升。 持续优化“5+
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工作。 优化条块 X”产业结构,完善区“1+3+4”产业扶持政策体
关系运行机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街镇在推进 系,引进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产业布局更
社区治理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 趋合理,截至 11 月底,五大重点产业完成税收
进一步优化完善。 持续推进居委会减负增能, 总收入 464.7 亿元,同比增长 3.3%,占全区税收
创新开发“社区分析” 工具,“全年无休” “错时 总收入 70.9%。 大力推动“三个经济” 集聚发
上班”“首问负责” “一专多能”、社区事务准入 展,加快促进重点项目落地,全年新引进外资企
等制度全面落实,居委会标准化建设获评第三 业 206 家,外企税收总额达到 333.2 亿元,同比
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 社会组织培育 增长 6.9%,占全区税收总收入 50.8%;新增跨
与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街镇社会组织联合会实 国地区总部 6 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
现全覆盖,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功能拓展 70 家,完成税收总收入 89.5 亿元,同比增长
和服务延伸。 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 18.2%,占全区税收总收入 13.7%;亿元楼宇达
职业化建设,群众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到 67 幢,在市区中名列前茅。 积极推进产业园
群团改革成效凸显。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区转型升级,全区 68 个产业园区实现税收总收
总书记重要批示和中央群团改革座谈会精神, 入 100.8 亿元,同比增长 26.8%,其中亿元园区
按照市委群团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推进群团改 达到 12 个。
革向纵深发展。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带群 重点功能区建设协调推进。 围绕“一轴三
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带”发展战略加大建设力度,三大重点功能区
着力在推进组织覆盖上下功夫,在全市率先开 实现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国际消费城市” 示
展首家园区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率先成立 范区建设,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
首个社会组织团工委。 拓展社会化工作路径, 国际化水平和高端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 加快
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合作,群团组织的政治 推进“一河两岸”规划落地,建成一批商务商业
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加强,联系服务各类 载体,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与历史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