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查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静安档案馆 > 馆藏介绍

馆藏介绍


静安区档案馆存有丰富的档案资源,截止2022年12月,共存有档案367个全宗,约55万卷,65万件,资料2.8万册。按档案形成年代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史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门类档案,历史档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旧政权机关和卫生、教育系统形成的文件材料为主,另存有部分清末民初的房产历史档案和户籍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包括一九四九年后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和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文书、科技、会计、声像、专业、实物等不同门类档案,形成年代为1949年至今。档案接收的主要来源为区级立档单位形成的各类档案,以及向社会、组织和个人征集的档案。其中,馆藏的专业档案有:工商登记档案、公证档案、环保档案、教学档案、审计档案等门类。馆藏的民生档案有:婚姻登记档案、独生子女证档案、知青上山下乡档案、知青子女入户档案等门类。


馆藏特色档案


1、红色档案

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区域内活动的文字、照片、回忆录、手迹、实物等珍贵档案资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区委领导下的区域党建、旧区改造、城区建设相关的各类档案资料;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域内的重要人物、典型人物、标杆人物相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证书、文字、影像、著作等不同形式的档案和历史记录。

20230619153407091086.jpg


2、艺术档案

主要存有淮剧、越剧、昆剧、甬剧等多种传统戏剧门类的艺术档案。其中较有代表的有越剧戚雅仙、毕春芳主演的《血手印》、《玉堂春》、《白蛇传》及淮剧周筱芳演出的《白虎堂》、《红楼梦》、《节振国》等经典剧目档案,涵盖了剧照、剧本、台词、曲谱、宣传册等成套档案资料,对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留存和发展有一定研究价值。

20230619153532011340.jpg


3、房地产历史档案

共计6000余卷,时间从1855年跨越至20世纪70年代,覆盖的主要区域包括租界和华界闸北区,为典型的华洋杂处之地,又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兴起之地。清末官督商办的大量纱厂、布厂、面粉厂集中此处,民族工业带来产业工人的集聚,商务印书馆带来知识分子的集聚,两者的结合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土壤。中国革命的宣传种子、城市工人起义,均在此酝酿发生。对研究上海的革命史、民族工业发展史、民族金融近代化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30619153637028860.jpg


4、教育档案

馆藏有各类学校档案27个全宗,时间从1905年至1987年。其中不乏育才公学、大同大学附属高中、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等知名学校,档案内容包含学籍档案、教育部训令、往来公函、教学科目、教务材料。

20230619153730090885.jpg


5、体育档案

(1)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举重项目档:1993年5月10日—5月19日,原闸北区人民政府在闸北体育馆承办了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举重项目竞赛。共接收相关文书档案133卷;照片44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举重项目档案:1999年接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举重项目档案共69卷。其中:文书档案60卷、声像档案9卷。

(3)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项目档案:2007年10月2日至10月10日原闸北区人民政府承办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项目竞赛。区档案馆接收了上海特奥会闸北执委会的档案165卷。其中:文书档案143卷、照片档案6卷、光盘16盘。

(4) 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静安区执委会档案:该全宗有文书档案97卷,照片档案16卷、光盘6张、实物档案3件。

     

    此外,静安区档案馆还存有书稿档案、老字号档案、对口支援档案、抗疫档案、两美建设档案等多个门类的特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