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教育系统各相关单位:
融合教育教师是集环境创设、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沟通合作及研究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角色,需要具备在同一环境中对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儿童进行平等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这种专业素养,既包含对儿童一般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的了解和支持,也包含对有特殊需要学生(含资优生)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了解和支持,并能依据不同教育需求灵活调整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此外,重视学习者的多样性、支持所有学习者、创设适宜融合的环境氛围、开展多专业跨领域的合作,也是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所有教师融合教育专业素养的持续性发展,提高区域融合教育服务水平,静安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等会议精神,深刻践行《静安区融合教育行动纲领》提出的“全覆盖、深融合、高质量”的核心理念,依据《“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文件要求,提出如下静安区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指导意见:
一、做价值认同的领跑者
教师认同平等、参与的融合教育思想,将融合教育价值观念积淀于内心,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同等且至关重要,重视学生的多样性,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要持有真诚接纳的态度,将接纳有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环境中接受教育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学校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开展本土化实践,将融合教育理念清晰地传达给在校工作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位教师树立信心、焕发热情,践行融合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学业、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发展,提升所有学生的幸福感。
二、做多样需求的实践者
作为新时代教育者,面对教育对象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冲击,教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及时发现和评估学生特殊需求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风格,根据多样需求及问题程度,按类、按需开展普通支持、强化支持与特殊支持。
学校创新校本特色研修,重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学习,构建普特融合的“专业共同体”,撬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引领,掌握有效的方法和支持策略,形成融合教研常态,搭建多学科多领域联动合作的主题式、案例式等普特融合常态化交流分享平台。
三、做融合环境的创设者
教师学会创设融合教育生态场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接纳并关爱有特殊需要学生,倾听所有学生的真实声音,善于发现并欣赏他们的优势与潜能,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正确看待并尊重差异,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共建融合文化。
学校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融合氛围。无障碍设施和设备建设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支持和促进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补偿与发展;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家校有效沟通,紧密合作。
四、做个别化支持的设计者
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回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风格,动态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灵活采用差异教学、合作教学、辅助教学等多种策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带领有特殊需要学生充分、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和学校各类活动,关注并帮助他们在思想品德素质、知识技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获得适宜与长足的发展。
学校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制定应充分考虑所有学生。依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设置特需课程和弹性课程,提升课程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提供合理便利服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模式的探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先进技术和前沿理论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五、做资源积聚的协调者
教师可从学生家长、特殊教育教师、相关专业人员处获得相应支持,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和各类辅助设备,并借助医疗机构、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成长的信念和信心,增强自身的教学效能与满足感。
学校应重视多方沟通与柔性协调,主动与医院、康复机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集团等资源紧密合作,形成友好合作的氛围,为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医学评估、康复训练、个别化教育、进阶教学、潜能开发等支持与服务。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
2023年9月27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