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路街道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以来,临汾路街道按照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市以及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区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将本年度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全域封控、静态管理期间,109名机关干部下沉居民区网格日夜奋战,全方位统筹调度资源,纾困解难回应居民需求,做好物资保障、检测筛查、转运隔离、环境消杀等工作。
常态化防控以来,街道根据相关规定成立了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办公室,组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以快制快,及时处置情况,累计落实相关人员转运2093人次,电话排查密接及有关人员1400余人,开展区域协查26460人。目前,街道科学合理布局并高效运转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21个,通过“1+N”点位设置,即“1个常驻点+N个临时点”推动老人年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19602针。
(二)聚焦依法行政,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工作
1.加装电梯工程
街道出台了加梯后续管理“小绿书”,法律顾问也协助起草,做到合法合规,并与“小红书”“小蓝书”共同形成了《临汾加梯全生命周期指导手册》,为加梯居民提供全过程指导。目前,街道17个可加装电梯的小区共签约电梯346台,其中,106台正在进行前期审批,40台已获准开工,93台处在施工阶段,30台完成电梯设备验收并已开始试运行,77台完工投入使用。
2.“临汾好办”服务
在全市首创“证码合一”一体化快捷流程办事场景,把好疫情防控入口关,提升居民办事体验度和便捷度。参与试点区医保“医疗救助一件事”全流程改革以及医保经办综合管理平台“静心办”建设工作。中心各类业务受理量共计60875件,总受理量和人均受理量在全区均排在前三名,居民满意度评价保持在99.99%。
3.依法依规开展帮扶及发放补助
一是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对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就业354人,对辖区内26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推荐和职业指导等服务。二是加强养老保障设施建设,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221户,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8张,完成适老化改造125户。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和康复辅具租赁项目建设,加强2家为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助餐点运营管理,助餐送餐服务累计86675人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累计1872人次,长护险共评估706人。三是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优抚工作,对辖区内2068名退役军人和141名优抚对象进行困难帮扶和全覆盖红色教育,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建档立卡率达到95%,优待证申领率达到90%,已发放优待证675人。
(三)筑牢法治保障,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1.法治建设委员会相关工作
临汾路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全面统筹安排街道法治建设工作。一是健全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梳理街道各部门涉及的执法权能,厘清部门之间的职责,明确街道各行政法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职责。二是大力推进街道政务信息公开。深入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建设,规范备案审查和即时清理工作。三是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把普法工作纳入到街道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中,并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普法宣传重点,建立信息联络、工作报告等制度。
2.社区法治服务中心运营情况
社区法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法治中心”)自2020年1月试运营以来,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升级,探索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新路径和新做法,致力于打造法律服务的“全科医院”。去年4月,法治中心在原有“法律诊所”、“心灵驿站”等基础上,和上海市闸北公证处达成合作,成立了全区首个基层公证联系点,进一步丰富了法治中心内法律服务的内涵,真正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3.加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
2022年以来,街道通过法治讲座、实战参与矛盾调解等方式积极开展队伍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增强其依法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疫情期间,“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也都投身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普法释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4.落实依法决策机制,把重大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轨道。
一是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街道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严格执行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审核及签发。同时街道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合法性保障上的重要作用,2022年以来法律顾问共审核街道各类法律文书175份,并为街道及科室、职能场所、辖区内居委会的重大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治理活动等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二是继续推进由司法所对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调整后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共有行政处罚事项401项,行政检查22项;临汾每年行政处罚案件约500件,重大执法决定约在40件左右,今年已完成3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街道综合执法队成立以来,街道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有力保障了行政执法的合法合规性。
5.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
街道配合区政府开展国家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实地核验相关工作。一是收集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情况,包括组织领导情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情况,开展法律学习、培训的情况,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情况,以及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的情况等。二是准备相关干部、新入职公务员和在编在岗行政执法人员名单。三是整理行政执法工作相关制度文件和材料,参与案卷目录评查等。
(四)司法行政相关工作
1.人民调解
据统计,2022年至今,共处理110接处警751件(婚姻家庭416件、邻里纠纷264件),调委会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1件(邻里纠纷37件、婚姻家庭纠纷6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1件、损害赔偿4件、劳动纠纷2件以及合同纠纷1件),涉及人数达118人。其中,达成书面调解协议12份,总标的数为147.74万元,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2.公共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依旧严格落实防疫政策,在暂停线下法律服务期间,实行远程服务不间断。2022年1月以来,总计提供法律咨询567件(其中婚姻家庭265件、房产纠纷40件、损害赔偿14件、劳动争议35件、合同纠纷2件、邻里纠纷26件、法律援助指引2件、公证3件、律师代理引导5件、消费类纠纷18件、法院执行27件以及其他咨询130件),接待居民来访736人次。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时长总计约1024.15小时,为公共法律服务站、居委值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84.5小时;为街道审核、起草法律文书175份,协助公益和社会治理17次;为居民区开展普法讲座4场,为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服务28次。
3.心理咨询
临汾路街道分别与上海德瑞姆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瑞姆”)和上海华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华兴”)开展一居一心理合作。其中,德瑞姆对应服务临汾路375弄居委,法治中心内的“心灵驿站”由华兴负责。截至目前,“心灵驿站”共接待心理咨询6件,涉及亲密关系、抑郁倾向等内容。
4.法治宣传
街道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营造社区法治氛围和文化。今年以来,街道依托法律顾问盈科律所开展线上线下不同主题法律讲座,共计举办20余场线上、线下讲座,主题为“家庭暴力法宣讲”、为统战对象开展侨法宣传、宪法宣传等,共计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次,极大地扩大了受益人群的覆盖面。
5.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
2022年以来,街道围绕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的工作,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监管和集中教育,同时定期排摸不稳定因素。截止11月底,街道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4名,安置帮教工作对象151名,无脱漏管对象和涉黑、涉恶人员。1月至10月期间,街道对刑释解矫人员中10人、安帮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进行帮困补助,共9000元。此外,疫情期间街道共有5名矫正对象参与了志愿者活动。目前社区服刑人员总体情况基本稳定可控,帮教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未发现任何重大恶性再犯罪案件或参与其他社会群体性事件苗子。
二、存在问题
1.法律专业人员力量配备和专业素养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已经成为街镇等基层单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工作内容不断增加,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难度不断提升。因此,法治政府建设必须不断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日益增加工作要求和难度。
2.依法治区和法治建设制度不统一
目前法治建设相关的制度由各街镇自行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既不能完全符合街镇的法治建设实际情况和需求,更不能形成全区统一、标准化的法治建设制度体系。法治建设既然是依法治理的体现,就应该更侧重于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以符合法治的原理,要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统一标准后,再下发到各街镇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3.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尚未理顺
本街道虽然成立了法治建设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规定了机构设置、各项工作制度、各部门职责等内容,但职责尚未完全落实,工作机制尚未充分理顺,相应的工作细则和方法尚需完善,各部门参与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识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1.明确依法行政在法治建设中的中心地位
街道自2021年成立综合执法队以来,肩负了大量的基层行政执法职能。除此之外,街道还有行政给付、行政救济、综合治理等其他行政职能,这也是居民群众评判街道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法治宣传的最好途径。依法行政工作是目前最能体现街道法治建设质量和成效的,有必要明确其在法治建设中的中心地位,避免相关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和台账化。
2.提升综合执法、综合治理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是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完善司法所和综合执法队的联络机制,提升审核人员专业素养,把重大法核工作做实做细。二是切实发挥好法治建设委员会协调、推动综合执法、综合治理等工作,及时沟通各方法治工作进展情况和动向,推动相关部署落实。
3.提高民生领域的法治供给
2023年,街道将根据市、区司法局的要求,并结合本街道实际和疫情形势,紧扣新时代新任务,提高民生领域的法治供给占比,包括行政执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不同维度,聚焦提升居民对法治的信心,提高对法律服务的满意度。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