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居一治理——新社区,新项目,新气象
一、社区主要问题:
大宁路街道平型关路2199弄居委会(简称:粤秀名邸),是2014年刚刚筹建的新居民区。粤秀名邸属于动拆迁小区,共有3365户,由于部分小区居民未拿到房产证,无法办理户口迁入,所以家庭矛盾较多,此外本小区独居、孤寡、纯老家庭等老年人及弱势群体较多,占本小区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比例。许多老年朋友离开了自己原有的朋友圈,来到完全陌生的新圈子,除了买菜、配药,只能家里与医院(或者菜场)两点一线,常常“独守空房”,要么“独来独往”。
新社区,新居民,新环境,彼此都很陌生,也不熟悉,要吸引新社区居民走出家门,熟悉社区、融入社区、喜爱上自己新的“大家庭”是这个居委会自治项目的首要目标。
因此,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骨干等多次讨论、商榷,大宁路街道社工总站积极配合、提供项目技术支持,最终“量身定制”了“名邸夕阳红”自治项目,于2015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
二、项目运作方法:
第一步——相知、相识:“名邸夕阳红”自治项目吸引社区老年朋友不单能走出家门,使自己的社交圈扩大、成长,并且今后能够长期结伴,在社区快乐地“逗留”:
“微光“培育计划——社区志愿者招募与培育:在社区内广而告之,积极招募热心社区服务、有一定能力和时间的居民,来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此外,链接成熟社区讲师或志愿者资源,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志愿者培育计划,培育和引领志愿者服务意识。
“微光”孵化计划——社区团队孵化与培育:依托粤秀名邸社区活动场地资源,孵化培育由社区居民组建的舞蹈团、合唱队、志愿队等群众社会团队,发掘群众团体领袖人物,逐步夯实社区自治群众基础。每周以菜单的形式在社区室内活动场地内开展社区团队活动。
第二步——互助、共融:“名邸夕阳红”自治项目引导老年朋友发挥自我特长,志愿者“自给自足”,服务社区、回馈社区,使得日常服务开展的“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小小案例1:陈阿婆最近来到为老年人提供谈心交流、精神慰籍服务的“灵动工作室”,哭诉自己与三个女儿相处中的矛盾,志愿者调解员在与老人谈心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大女儿和二女儿对老太动迁分配不满意,近期在“冷战”,现在老太由小女儿在赡养,志愿者在仔细与老人分析情况后,建议老人由“被动”转“主动”,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电话问问两个女儿近况,其一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由小女儿照顾的挺好,其次是让她们放下心中的隔阂来看望看望她。不管最终结果与否,志愿者发现老人在诉说过程中,已经逐渐慢慢地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原本一筹莫展的脸渐渐“多云转晴”,这也正是“灵动工作室”存在的真正意义。
小小案例2:三伏天,热的慌。最近连着几个星期高温都不见“退烧”,战高温成了人人最头疼的话题,不单上班族有“战高温”的烦恼,身在家中避暑和外出锻炼的老年朋友,长期孵空调而得“空调病”和因锻炼过度而得“热伤风”和疑似“中暑”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现象,居委会邀请社区退休的老中医徐老师,趁着夏令时节,开展“乐知大学堂”夏季养生讲座服务。从中医养生的四气、五味、五色的调和烹饪和营养,以及科学养生、心理调控等方面,为社区老年朋友提供“战高温”妙招,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回去一一参照实行,听说效果“老好的”。
虽然“名邸夕阳红”自治项目才刚刚起步二个月,还是大宁自治项目化中的“新生儿”,但是日常服务已经稳步“走”上了轨道,为了进一步达到社区共治、共融的目的,“名邸夕阳红”项目组在进一步推进日常服务的基础上,拟定陆续开展大型社区主题活动(“名邸”趣味亲子运动会“和“名邸”达人秀才艺展示等),进一步吸引社区居民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庭”,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促进邻里交流,激发社区活力,并真诚期待社区每一位朋友的光临和参与。
思考与总结:
“远亲不如近邻”“无论身在何方,老年人之间总是最容易打交道的”。社工小编希望通过“名邸夕阳红”自治项目的开展,能够为解决积累已久的家庭矛盾提供绵薄之力,其次搭建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强化“邻里关系”,引导居民融入社区,建立“邻里帮扶”的和谐社区环境;此外,挖掘和培育社区志愿者,孵化粤秀名邸社区群众团队,夯实社区自治群众基础,探索社区自治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