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简介
作为全市首家区级民防教育培训基地——闸北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坐落于闸北区市北初级中学地下民防工程内,主入口位于西藏北路803号,次入口位于中华新路路455弄20号。基地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使用面积873平方米,基地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2014年8月完成竣工,9月3日正式启动运行,作为社会民众培训体验基地,学校师生培训体验基地,民防教师培训体验基地实施运作。
(一)功能设置
1、管理功能。闸北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由区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实施管理,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担任教育培训基地负责人,下设管理人员6名,其中讲解员2名,培训教员2名,设备管理2名,其人员分别由区民防办、区教育局、芷江西路街道派遣。
2、培训功能。基地内设1个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培训教室,配有投影、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设施,配有4台50吋智能电视和120吋投影屏,可实施远程网络视频教学。
3、展示功能。基地采用文字、图片、模型、视音频的形式,分序馆、人民防空、城市防灾三个部分展示民防建设发展和防空防灾知识。序馆部分展示由馆标、基地平面图、馆序、领导关怀和历史教训5个内容组成;人民防空部分由人民防空基本常识、城市人民防空袭、信息化空袭、人民防空教育训练、人民防空工程、人民防空专业队伍、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人民防空疏散、民防和社区民防建设10个内容组成,城市防灾部分由防灾减灾基本常识,火灾、安全用电、燃气基本知识及防护,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常识,地震基本知识及防护,交通安全常识,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防护9个内容组成,并配有14个多媒体屏配套播放展示内容。
4、体验功能。基地内设有10台防空防灾技能体验电脑操作系统,每套系统配有防空警报音响识别、火灾、地震、建筑物倒塌、台风海啸,有毒有害气体、交通安全、自救互救、心肺复苏、止血包扎10个防空防灾技能体验游戏软件,由民防小卫士引导体验者通过知识判断,程序操作,完成体验内容,评判体验成绩,并配有警报音响信号判别、个人防护器材穿戴、心肺复苏、止血包扎4个实际操作体验项目。
5、设施功能。基地内配有通风、空调设施,有线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地空通设施,消防喷淋设施,应急疏散指示标志设施,安全警示设施,接有公务网、互联网系统,确保基地内空气新鲜,通信联络、信息畅通,应急疏散有序,各项安全措施落实。
6、生活功能。基地内配有生活用水设施、男女厕所,开水房和淋浴室。
7、民防工程功能。基地场所为五级公用民防工程,其功能设施配套齐全,设备设施性能良好,各类指示标志和操作流程配套。
8、其他功能。基地内配有办公室、接待室,总控室、保洁室和各类设备间。
(二)运行模式
1、接待形式。基地开馆后将采取一年试运期,试运期间以团队预约的形式组织民众师生参观培训。试运期后视情调整。
2、接待能力。基地设计计划年接待量1.5万人,其中学校1.2万人。计划安排小学的四年级和中学的初二年级,每年组织轮训一次。全区有小学42所,中学36所。按每个年级150人计算,可满足1.2万人。社区民众2000人。全区有21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10人,机关、社会团体和党校1000人。
3、接待时间:试运期(除学校暑假期),每周二、四(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暑假期间(7、8月)每周二、三、四(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特殊活动另行安排。
4、接待规模。基地每批接待人数为200人,参观团队分3批次进入。
5、接待出入口。学校参观团队由西藏北路803号出入,民众参观团队由中华新路455弄20号出入,暑假期间参观团队由西藏北路803号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