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请示
区政府:
为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吸引和组织海外科技工作者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中国科协于2004年2月启动并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2009年中国科协又出台《深入实施海智计划指导意见》,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认定了21个地方工作基地,上海也已经认定杨浦区作为工作基地。
根据闸北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科协的市区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在闸北建立中国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基地已经纳入其中,区科协以此为契机,会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这一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在闸北开展调研,积极推动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项目的引入工作,力争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基地在闸北落户,以进一步增强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区人力资源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力。为此,市科协有关领导和国际部负责人多次来闸北实地考察了解,认为在闸北创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且具有结合市场化推进方式探索海外人才引进的全新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要求闸北区尽快上报申请材料,市科协将正式向中国科协申报成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按照中国科协相关部门的意见,争取在8月上旬中国科协主要领导来上海视察指导工作时能够获得批复并予以挂牌。
目前区科协已将相关的申报材料准备完成,现根据《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申报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申报单位所在地方政府应出具有关支持申报的批复,特此请示。
当否,请示。
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6月18日
联系人:潘福常 联系电话:61421328*5053
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6月18日印发
(共印5份)
附件一
关于贯彻落实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深人实施海智计划的指导意见 |
|
|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附件三
关于创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
可行性报告
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2015年6月
目录
关于创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可行性报告..... 3
一、闸北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基础条件.... 3
二、闸北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优势............ 3
(一)国家级的产业园区.......................................................... 3
(二)国际级的服务平台.......................................................... 3
三、闸北区落实“海智计划”的重点项目支撑............................ 3
(一)国际C级人才培养计划.................................................. 3
(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与项目管理人才服务平台 3
四、闸北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预期目标 3
(一)以市场为导向,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3
(二)以园区为平台,形成高端人才合理配置...................... 3
(三)以人才为根本,构筑创新创业众创福地...................... 3
(四)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海外人才的领军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人员、经费、办公条件.......................................................... 3
关于创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可行性报告
一、闸北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基础条件
上海市闸北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北部。全境南北长约10千米,总面积29.19平方千米。闸北是上海科技进步发展迅速的区域之一,一是上海张江高新区闸北园占区域面积45%,是中心城区科技园区面积最大的区,并拥有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国产基础软件、人力资源服务等国家与市的产业化基地。二是闸北区是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从原来上海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转型成为集现代服务业与科技经济为融合的新型产业化集聚区,尤其是区域内的市北高新技术园区从原来单一传统工业园区转型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园区,地均产值产出量位居上海科技园区的前列。三是闸北区是本市唯一、全国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闸北改革的先行先试已经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四是闸北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上已经占据全市,乃至全国的制高点,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孵化地的建立为探索市场化、国际化配置人力资源,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奠定了扎实基础。
闸北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上具有显著的创新特点。首先是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三级人力资源一体化构架体系,从国家级人力资源与人才服务平台到全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核心基地,再到区域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而在人力资源服务上具有服务垂直性、配置联动性、渠道全球性等特点。其次是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日趋成熟,园区作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以服务全国为宗旨,为全国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承担先行先试之职;同时园区运作、管理、服务面向市场,并集聚了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已成为上海人才服务主阵地。而闸北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优势,对整个人力资源产业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再者是闸北区运用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先行优势,针对从国家到市、区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化推进设计了相关的改革举措,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服务,有效的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产业化运作,同时也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建设工作已纳入上海市科协与闸北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协议,闸北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并在创建条件上予以了充分的支持,这对基地正式获批成立后的实施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机制和物质支持。
据此,在上海市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协会携手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计划申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
二、闸北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优势
闸北区在近几年的人才服务与人力资源服务上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全覆盖的服务功能。
(一)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闸北区在人才服务与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上率先进行了探索,并在国家与市人保部门支持下创建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作为首个国家级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国家级的人力资源标准示范区,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到2014年底,全区人才总量从2010年底的19.33万人发展到25.72万人,年均增长10%。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7人、市“千人计划”专家8人,市领军人才7人,闸北区拔尖人才82人。
园区享受先行先试的政策扶持,汇集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能够为市场提供包括人才引进、档案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公共人事服务,以及人力资源外包、人才招聘、人才培训、测评等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东浩人力、诺姆四达、前锦众程、万宝盛华、任仕达等国家一流、国际领先的人力资源机构纷纷入驻,为园区建立了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通道。
(二)全球化商圈服务平台业已形成
闸北区在市人社局、市社团局、市委组织部、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引进建立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以市场化方式“做强、做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总体目标,以“上海一流、全国领先、国际接轨”为努力方向,制定了配合政府、服务市场、做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为此闸北区科协紧紧抓住区域产业转型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契机,协助政府出台有利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研究新型业态发展下的人才成长机制,围绕本市创新特点,从国际商圈、亚太商圈、国内商圈、区域商圈、本地商圈五个层面构建了人才与人力资源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开展产业政策咨询,人才需求信息发布,组织人力资源博览会与论坛,提供创新创业商机,推进个人及行业诚信建设,建立人才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培育从引进到成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产品;开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培训,加快全球性高端人才的资源集聚;建立科学管理体制,构建学习型、竞争型服务团队,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市场化的人才服务模式,以人才基地的集聚方式,目前闸北吸引了477家国内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提供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咨询、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劳务派遣、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多项专业、规范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人才与人力资源服务营业额占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总营业额的95%以上,形成符合市场化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满足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实施后海外人才的各类需求。
三、闸北区落实“海智计划”的重点项目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闸北区在引才引智引项目方面具备坚实基础与成功经验,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建设将与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人才引进工作产生叠加效应,并与闸北现有的张江高新区闸北园、市北高新区、软件信息园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形成共振效应,有效促进“海智计划”引才引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闸北基地将成为上海开展“海智计划”的工作亮点。
(一)实施国际C级人才培养计划
闸北将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国际间人才交流,重点拓展与欧盟商会、美商会等国际组织的人才合作和交流,建立国际间的人才合作平台与渠道。
为积极响应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闸北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品牌效应,借助海智计划,有选择、有重点、有层次的推行“国际C级人才培训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为闸北乃至全国的各行各业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高级人才(包括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等)。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欧盟企业的对接,尤其是针对海外留学人员服务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的意愿,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发挥好这部分人在计划实施中的作用,全方位提升我区高级人才国际竞争力,力求在参与培训同时,促进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安特卫普管理学院、荷兰奈耶诺德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海牙酒店管理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希望通过与国际院校间的合作,关注海外留学人员服务国内发展的动向,利用国际教育体系以及院校相关联的国际一线品牌企业资源,推动人才全球化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人力资源在全球的共享,为上海开拓国际视野,为我国输送商业管理、酒店与服务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中的国际化人才。此举将开启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中的政府和市场“双引擎”。
(二)建立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与项目管理人才服务平台
作为上海张江高新区闸北园的人才建设重点扶持项目,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与项目管理人才服务平台已进入建设阶段,通过多年来与联合国南南技术产权交易所深度合作,已经在联合国南南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科技创新与项目管理人才服务,使其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实现交易转让达成共识。在2014年多哈召开的联合国南南合作阿拉伯地区峰会上,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周一平局长在会上表示将与闸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合作运用市场化的培养和评价营运模式,更加高效和专业地管理联合国遍布全球的1.7万项目专家数据库,为南南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联合国项目专家数据库在上海落地后的发展前景无限,有望成为"人才亚投行"。
目前前期调研计划与国际组织合作已经展开,规划采用技术+能力建设的新模式,构建项目数据库,包括人才库、技术库、项目库及资本库,并实行多库并轨;建立人才服务平台及远程虚拟孵化器,充分发挥全球化时代“互联网+”的新型模式等设想已经确立。借助这个平台,突破各国对于人才竞争的壁垒,在对产业与人才需求进行充分梳理与匹配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配置人才资源,以国际化的视野,共享人才资源,使上海融入人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大体系中,也使闸北实施海智计划增添了难得的国际化人才资源和配置机会。
四、闸北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预期目标
中国科协实施的海外智力为国家服务行动计划是贯彻实施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外人才、智力资源优势,为海外专家学者为国家助力搭建的重要服务平台。特别是在新时期中央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国家千人计划的形势下,海智计划已成为开展招才引智,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工作。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要以“立足闸北、服务上海、放眼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具体目标如下:
(一)以市场为导向,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配合闸北高新区建设以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闸北区政府将依托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渠道,积极参与实施中央和市“千人计划”、“浦江计划”等海外人才集聚、资助计划,整合区域内的海外人才开发的各种资源,编制闸北区创新人才引进和开发目录清单,建立闸北创新人才资源数据库,定期发布关于人才引进等最新的公共人事人才政策,汇集区内重点产业,以人才集聚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人才“两个高地”。争取用5-10年时间,在我区集聚200名左右能够促进本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以园区为平台,形成高端人才合理配置
以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借助国际C级人才培训计划、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与项目管理人才服务等核心项目,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人力资源专项活动,结合海智计划宣传,提高海智计划在各个层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并将其与核心项目有机的结合,从而搭船出海,为闸北乃至上海或全国的各类高端人才提供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的岗位配置与创新创业机会。
(三)以人才为根本,构筑创新创业众创福地
闸北的区位优势与人才服务优势使闸北有能力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适宜区域,海智计划的实施,为实现这一愿望的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机会,目前闸北区域内有近二十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与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了一批众创者加入,如果以海智计划为途经,吸纳海外的一流行业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一起参与,以项目或知识产权为嫁接手段,合作开发,科学培训,提升服务,就能在创新创业领域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形成智力扶持闸北和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全新格局。
(四)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海外人才的领军作用
结合闸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聚焦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通过海智计划选拔和培养一批各行业认可的领军人才,建立领军人才工作室,并配套形成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扶持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创业和创新性研发工作,形成一名领军人才带出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引领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五、人员、经费、办公条件
闸北区拟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是基于以下运作分工考虑:组建由区科协、区人社局和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运作班子,其中区科协负责申报和与市科协沟通协调,承担有关组织工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相关业务指导与协调,承担业务监管工作;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为市场运作主体负责开展日常工作,承担基地具体业务。基地设于上海市人才大厦,与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合并运作。目前,协会人员配置齐全,办公面积约六百平方米,相关工作设施条件具备。
基地建设与运作将建立多元化资金扶持机制,将引入三部分资金运作:一部分由纳入上海张江高新区闸北园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以项目方式获得市、区相关的人才与人力资源服务专项经费支持;一部分通过整合闸北区各类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建立“海智计划”专用经费用于购买相关的服务;一部分通过开放人才与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引进社会资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带来相应的运作资金;三部分资金总额三年内预计将达到5亿元左右。
筹建中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将依托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这一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开展“海智计划”日常工作。上海市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闸北区科协进行监督、协调,定期召开工作基地会议,商讨工作基地项目的策划、组织和落实。所有基地工作将在上海市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闸北区科协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同时将与上海市科协有关职能部门及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办公室保持密切、畅通的联系。
综上所述,上海市闸北区基本具备了设立“中国科协还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条件,如能获批,闸北区科协将按照相关要求,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借助闸北人力资源产业优势,以“立足闸北、服务上海、放眼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把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打造成人才示范基地,为未来上海其他工作基地的建立起到借鉴作用。
附件四:
收件记录 |
|
日期 |
收件人 |
|
|
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工作基地申请表
( 年度)
基地名称: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 |
承担单位: |
上海市闸北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
起止年月: |
|
中 国 科 协 海 智 办
2012年制
填 表 说 明
一、项目概述主要包括:1、设立工作基地的基础条件;2、设立工作基地的优势;3、工作基地情况简述;4、工作基地预期目标等(1000字以内)。
二、获得有关方面支持系指填表单位的上级党委或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或其它支持单位。
三、项目资金情况系指开展该项目所需资金总额,主要用途,包括本身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情况。
四、附件材料请合订在申报表后。项目申报表文字材料一式两份连同电子版应于每年4月1日(不含)前报中国科协海智办。
基地名称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 |
||
单位地址
|
上海市闸北区梅园路77号1011室 |
电话 |
(021)32508115 |
常设联系人 |
程沁尔 13564929931 |
传真 |
(021)32508112 |
电子信箱 |
minic72@sina.com |
邮编 |
200070 |
上海市闸北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北部,总面积29.19平方千米。为上海科技进步发展迅速的区域之一,一是上海张江高新区闸北园占区域面积45%,是中心城区科技园区面积最大的区,并拥有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国产基础软件、人力资源服务等国家与市的产业化基地。二是闸北区是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三是闸北区是本市唯一、全国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四是闸北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上已经占据全市,乃至全国的制高点,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孵化基地。闸北区还是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等。 闸北区在人力资源服务上具备显著的创新特点。首先是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从国家级人力资源与人才服务平台到全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核心基地,再到区域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心的三级人力资源一体化构架体系,具有服务垂直性、配置联动性、渠道全球性等特点。其次是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日趋成熟,集聚了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人力资源公司入驻,为全国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承担先行先试之职,并已成为上海人才服务主阵地。而闸北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优势,对整个人力资源产业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再者是闸北区运用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先行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服务,有效的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产业化运作,同时也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闸北区在人才服务与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上率先进行了探索,并在国家与市人保部门支持下创建了首个国家级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国家级的人力资源标准示范区,到2014年底,全区人才总量从2010年底的19.33万人发展到25.72万人,年均增长10%。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7人、市“千人计划”专家8人,市领军人才7人,闸北区拔尖人才82人。 围绕本市创新特点,从国际商圈、亚太商圈、国内商圈、区域商圈、本地商圈五个层面构建了人才与人力资源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开展产业政策咨询,人才需求信息发布,组织人力资源博览会与论坛,提供创新创业商机,推进个人及行业诚信建设,建立人才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培育从引进到成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产品;开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培训,加快全球性高端人才的资源集聚;建立科学管理体制,构建学习型、竞争型服务团队,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闸北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品牌效应,借助海智计划,有选择、有重点、有层次的推行“国际C级人才培训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为闸北乃至全国的各行各业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高级人才。作为上海张江高新区闸北园的人才建设重点扶持项目,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与项目管理人才服务平台已进入建设阶段,运用市场化的培养和评价营运模式,更加高效和专业地管理联合国遍布全球的1.7万项目专家数据库,联合国项目专家数据库在上海落地后的发展前景无限,有望成为"人才亚投行"。 基地落地后,闸北将在以市场为导向,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园区为平台,形成高端人才合理配置;以人才为根本,构筑创新创业众创福地;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海外人才的领军作用等方面确立发展目标。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人才引进服务的集聚效应,在我区集聚200名左右能够促进本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智力扶持闸北和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全新格局。 闸北区拥有人力资源产业集群优势,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工作的开展将与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人才引进工作发挥叠加效应,推进“海智计划”引才引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筹建中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闸北工作基地,将依托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这一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牵头开展“海智计划”日常工作。上海市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闸北区科协进行监督、协调,构建工作基地运作项目组,定期召开工作基地会议,商讨工作基地项目的策划、组织和落实。
|
获得党委政府支持 |
办公场地600平方米 |
配套资金 38000万 |
|
自筹资金 12000万 |
|
附件内容 |
1.省级科协、计划单列市科协须有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函,其他地方科协除有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函外,须有省级科协同意函 2.可行性报告(人员、经费、办公条件证明, 预算和资金用途, 背景材料等) 3.联系的海外团体、专家简介 4.地方党委、政府配套政策措施 |
填表单位意见 |
负责人(签字): 职务: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中国科协海智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 |
中国科协海智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
年 月 日 |
中国科协 海智办意见 |
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意见
经办人(签字):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