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专题>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成果案例> 生活在静安
为战而警 因灾而鸣——2022年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防空综合演练和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活动扎实开展
防空警报,为战争而警,为灾难而鸣。11时35分,随着“预先警报”响起,2022年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防空综合演练序幕正式开启。
俄乌冲突起,海峡风雷动,正是人民防空演训备战时,此次演练紧扣“重要目标及其毗邻区遭敌空袭时的人民防空行动”这一基本课题,根据“人员疏散与重要目标防护并重"原则,紧扣“鸣、走、 藏、消”四大基本行动,以人员紧急疏散、民众防护救护、“生命线”工程抢修、社会面管控等为重点,展开防空综合演练。
此次防空演练,参演居民、商务楼宇白领、铁路上海站职员等155人和交通治安、防化防疫、消防、防护救援、医疗救护、心理防护、“生命线工程”(水、电、气)抢修、人防通信、疏散引导、对空观察等13 支专业队100人,动用防化侦测、特种救援、工程抢修、消防、救护、警用装备 10 台(套)。参演人员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作风顽强,动作精湛、演练规范、指挥严密,呈现了一场具有示范性与引领性的高水平、高质量、精彩圆满的防空演练。
演练坚持人民城市的理念,充分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人文关怀。以无人机普通话、上海方言和英语“三语”广播,引导民众有序疏散,避免紧张、恐慌、混乱。民防工程按战时防护需求,精心设置了生活区、休息区、医疗救护区、心理疏导区、物资储备区、防疫观察区和移动厕所等场所和必要设施,以满足掩蔽人员的基本生活与医疗需求,使进入地下人防工程掩蔽的人员“呆得住、呆得久、呆得好”。同时,心理医生通过放松操,舒缓掩蔽人员的紧张情绪,平复心情;并以“人防宣教机器人”巡回流动宣传,减轻焦居民虑情绪。
人防专业力量,利用无人机、侦测机器人展开防化侦检;调集消防专业队,设置水带,形成水幕,对有毒有害气体(烟雾)实施隔离和稀释,防止向更大范围扩散;对楼宇受困、受伤人员,采取破窗索降的方式,实施空中救援,由地面医疗救护专业力量,展开转运和后续治疗;同时,对坍塌工程口部,利用空袭间隙,快速实施清障行动,保证人员顺畅出入;组织供水、电力、燃气等专业力量,对“生命线工程”进行抢修,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演练前,集中组织了以“增强国防观念、提高人防意识、科普人防知识、提升人防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向居民、企业白领发放了《上海民防之声》特刊、《生命与灾害》、《防空警报知识折页》等各类人民防空宣传品和文创品。通过人防知识展板、装备器材展示、技能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民众“零距离”学习人防知识和防护技能,提高了民众对人防的关注度和知晓度。
区政府李震副区长、区武装部于清祥部长现场指导人民防空宣传活动,并全程指挥防空演练活动。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