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 重点专题>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2025> 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静安区医疗保障局对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对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5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正在解决
周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我区长护险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针对静安区长护险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涉及本区长护险试点相关工作。 本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进入第三年,静安区针对长护险推进工作中存在评估质控、入户监管、服务品质等难点问题,区医保局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从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强化监管、提升服务等多方面推进长护险管理,不断完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验。
一、抓评估体制改革,推进源头治理
静安区严格落实《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办理流程和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评估标准不断完善,先后从1.0版升级到1.5版,到目前的2.0版,标准更科学、合理,符合率高,衔接度好,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并被国内多个城市采纳应用。
同时,根据市医保局相关工作要求,自2020年10月起,静安区在全市首批推进“长护险评估全程摄录”工作(目前,区内2家评估机构已全部使用),摄录数据上传区长护险信息平台,确保评估全流程可复查可复评。每季度开展评估情况分析,落实相关评估工作的考核指标,做实集体评审制度。
二、定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服务质量
区医保局联合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人社局下发《静安区长期护理保险行业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将机构协议管理、服务质量控制列为核心工作。制定《静安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质控监管方案》,重点抓长期护理保险机构服务质量管理,以区内长护险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依托街镇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人员备案准入、服务全程评估、评测问题反馈等三方面工作,规范服务质量,积极探索以社区为目标的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模式。
三、建立长护险智慧监管和信息共享平台
静安区目前已完成长护险信息平台的两期建设,实现受理、评估、服务、结算、监管、异常情况监测、第三方评测数据全流程数据互联互通,覆盖长护险服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通过政务网实现区内相关委办局、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之间长护险相关信息完全共享。
自2021年初,区医保局推进长护险居家服务现场质控技防体系签约,区内全体居家机构(25家)质控技防系统全覆盖,全体长护险护理人员(2300余名)质控技防终端全覆盖。护理员为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期间,通过服务数据采集终端,实现服务现场GPS定位、人脸识别、声纹等实时数据采集。依托区数据局提供的算力支持,通过AI算法实现对日均超过10000小时现场数据的自主监测,实现服务异常自主筛查,持续做好长护险监管工作,该项目获得2024全国智慧医保大赛三等奖。
四、服务升级,助力智慧养老
2023年初,我们又为老人在每次服务中免费叠加了测血压、血氧、脉搏、体温体征采集服务,并在24年将这些体征数据和服务情况一起以免申即享的方法推送给老人及家属。24年下半年,我们又对特定对象增加了定期免费测尿酸和血糖检测服务,服务过程更透明、老人及家属更方便清晰地掌握日常体征情况。
通过汇聚多元数据,依托云上服务器和算力,整合海量信息,以 AI 深度分析评估,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了民政、卫健、医保三方对老人和机构的服务、监管的多个场景,推动更多智慧养老便捷应用,通过“静安旗舰店静安长护险”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服务老人及家属。
五、本市长护险试点中存在政策困境和应对措施
自2018年至今,长护险仍处于试点阶段,本市长护险相关政策在持续完善中。长护险评估流程包括申请提交、上门评估、系统录入、结果公示等规定环节,2024年区内年长护险评估量23829人次,老人申请评估到评估结果公示完成需要近20个工作日。为了不断提升长护险服务队伍技能,加快评估工作效能,为区内失能老人提供高品质长护险服务,区医保局从以下四方面推进了长护险优化措施:
(一)顶层设计,信息化助力服务机构管理
长护险服务机构差异较大,大型连锁护理站有数百员工,而小型原街镇转型的护理站只有个位数的护理员,而基金管理的高要求必须严格落实。针对这一情况,静安区对区内长护险服务机构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标准化要求。
一是优化长护险服务现场质控系统的机构管理功能。实现机构服务订单导入、服务现场定位签到、服务数据反馈、服务满意度评测、异常预警、违规工单推送等核心功能。通过顶层的系统设计,区内大小服务机构管理层均实现标准化的工单流程管理。
二是模块化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护理员情况。通过周期数据分析,实现对护理员服务的整体评估,护理机构管理层可通过评估反馈及时发现管理短板,借助日常服务数据调取核查、开展入户服务调查,极大的提升了中小机构的管理能力。
三是规范机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服务规范、基金结算办法、系统安全风险管控等机构核心制度,开展专题培训,要求机构制定可操作的规范并报区医保局备案。
(二)可续发展,完善护理员培训机制
长护险试点以来,由于服务机构大小的差异化,养老护理员的再培训存在一些制度上和操作层面上的难点,区医保局多次与区民政局、区卫健委进行沟通,调动大型连锁机构培训资源,规范培训模式和培训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养老服务培训资源。定期组织养老护理员业务培训,年内在福寿康集团、济家天泓公司组织开展多次养老服务技能交流;
二是联合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比赛。年内与区民政、区卫健委、彭浦镇街道组织多次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在区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是积极推动中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培训。在区人社局、区民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2023年、2024年静安区开展了4批次长护险中高级护理员的专业培训课程,护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的课时培训,最终全区有350名护理员取得了中高级护理员相关的资质,占我区全部养老护理员的25%。
(三)评估流程再造,提升评估效能
目前静安区拟依在年内托区内第三康复医院、第四康复医院的专业医疗资源,开展“现场申请-医学诊断-评估认定”一站式试点,预计实现评估时效缩短50%以上,精准匹配服务需求。
在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第四康复医院设立长护险评估专窗,老人或家属可现场提交申请,同步由专业团队(临床医生、康复师、护理专家)开展医学诊断与失能等级评估,申请当日即可完成评估,最快可在5个工作日内取得评估报告。下阶段,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进“初次评估(现场)+定期复评(远程)”的动态机制,优化对失能程度稳定的老人(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评估模式。
(四)市场赋能,拓展养老照护服务范围
长护险作为基本医疗照护的供给方案,显然不能满足所有失能老人的需求,依托长护险培育的养老照护市场和养老照护机构,合理的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形成更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机制,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长护险42项服务之外的个性化菜单、优化的照护方案,尽最大努力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静安区医疗保障局
2025年5月10 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