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区政协一届七次会议第078号提案的答复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功能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静安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的市中心,与六个区相邻,东与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交界;南临长乐路,与徐汇区衔接;北与宝山区接壤。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静安区。全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8万,下辖13个街道1个镇,274个居(村)委会。区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区内高校及中小学资源丰富,大型企业和商业楼宇聚集,功能社区类型多样。
一、静安区功能社区开展情况
目前静安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功能社区服务、1家未开展,约30余个服务点位。2020年共计开展360余次活动,服务2.4万余人次,通过功能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4800余人。从各社区上报功能社区建设情况来看,目前主要为常住居民、楼宇职工、学校师生、签约共建单位提供以健康为中心健康随访跟踪、健康档案管理、养生保健、慢病防控、优生优育指导等相关服务。
二、静安功能社区取得成效
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功能社区建设,主要为白领和职业人群提供便捷健康服务,这类人群的空闲时间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开放时间匹配度不高,功能社区进楼宇,能够有效利用白领和职业人群的空闲时间,为其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改善白领和职业人群小病不就医、乱吃药的情况,对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征兆也能及时发现、早做诊治。而受益企业、楼宇能及时了解员工的健康情况,增强了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功能社区服务使医疗资源逐步下沉,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拓展了服务功能,更留住了目标服务人群,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
三、存在的问题
正如提案指出目前功能社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在推进此项工作中遇到但困惑,提案在如何进一步做好功能社区健康服务中提供给我们很好的工作建议,也为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功能社区提供了工作指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健康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意见>的意见》《关于推进本市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等精神,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完善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拓展延伸至功能社区,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1.搭建平台,构建服务网络
静安区将继续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进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与人群需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灵活多样”原则,将辖区内功能社区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依据基本项目,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引导有需求的功能社区人员与家庭医生团队建立签约服务。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种模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针对性健康服务,促进功能社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延伸至功能社区,逐步建立内容清晰、服务规范、资源整合、模式多样的社区服务网络。
2.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布局
区卫生健康委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主体,支持功能社区内设医疗机构设置发展,结合区域卫生规划,综合功能社区人员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分中心、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根据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不同模式,建立财政投入、购买服务等工作机制,依据实际服务内容、数量、质量进行经费拨付。
3.明确责任,多维度服务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好平台资源整合功能,探索协调有关健康服务机构,推进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多元化服务供给,在实施社区卫生基本项目基础上,鼓励社区可根据不同类型功能社区人员情况,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分层分类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不断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延伸。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提供“互联网+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功能社区人员获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促进医疗服务便捷、可及。
4.共享联通,优化信息对接
区卫健委将通过区卫生信息中心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实现功能社区内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信息化互联互通。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功能社区人员健康服务数据联入市、区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为每个家庭医生配备了智能手机,可以到功能社区开展移动式签约。方便患者转诊、远程会诊,也方便功能社区人群在居住地与工作地能享受到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连接基层与综合医院,促进资源利用,方便转诊会诊。加强健康信息数据应用,促进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团队对功能社区人群实施全周期健康管理。
5.做实服务,推进家医签约
在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不同人群健康特点,制订分层分类的签约服务策略,引导有需求的功能社区人员与家庭医生团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做好健康管理。根据功能社区的需求不同,优化家庭医生团队,设立团队长,配备全科医生、中医全科医生、公卫医生、家医助手、社区护士。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功能社区,根据功能社区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讲课,另外家庭医生定时定点下到功能社区开展医疗健康咨询活动,让功能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强化服务团队和家庭医生进行考核,确保功能社区的服务质量。
6.提升服务,扩展签约覆盖
通过功能社区服务,进一步推动辖区签约覆盖率。根据自愿的原则,为功能社区居民开展“1+1+1”签约服务,同步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在功能社区通过手机(移动签约平台)进行“1+1+1”签约服务,同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具体做到4个签约重点转移:(1)从居住社区向功能社区转移。(2)从60岁以上向60岁以下转移。(3)从个体签约向家庭签约。(4)从家庭医生指定社区居民签约到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签约(从被动签约到主动签约)。
7.明确分工,构建协作模式
应进一步完善区属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避免内部出现恶性竞争的市场格局。因此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医院之间首诊在基层,明确分级诊疗、转诊指标及流程,使各医疗机构各司其职,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内容,逐步利用功能社区建设完善转诊机制,方便功能社区居民的预约转诊,让功能社区人群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与各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夯实功能社区建设的资源匹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拓展和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可及性,让人民群众公平可及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使居民更有获得感。
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4月20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