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民政局对区政协一届七次会议第143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
张洁、黄意明委员:
你们提出的《利用好“十四五”时间窗口,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静安是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区。截至2020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90.5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29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40.1%;80岁及以上5.64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15.5%,占总人口的6.23%。总体来看,静安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呈不断增长趋势,还有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加、人户分离比例较高等特点。
为积极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静安区民政局以扩面、提质、增能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增加养老床位供给能力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48家,已建成床位数7174张。2020年启动了华兴新城养老项目建设,推进了黄山路养老项目收尾、平型关路养老机构(三普基地)、楔形绿地养老机构等其他项目建设,实施了城建养老院、静安老年公寓标准化改造提升项目。2021年将重点推进久合科技园存量资源改建为养老机构项目(400张),启动彭一小区养老院项目、静安老年健康中心养老项目、285街坊养老机构和灵石路养护院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洪南山宅养老院、258街坊养老院、北站新城养老院、塘南5i园区D幢等养老项目规划及时落地,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养老床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十四五”可新增养老床位2353张。
2018年起,新建认知症照护床位已列入市府实事项目,已完成恒裕曹家渡老年福利院、石二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北站社区长者照护之家、静安寺红日长者照护之家和爱知里敬老院认知症照护单元改建(112张床位),重点为失智老人服务,弥补现有养老机构在这方面的不足。今年将继续推进认知症照护单元改建(100张床位)。支持养老机构发挥溢出效应,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按照市局统一部署,试点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让居家老年人享受到机构化服务。
二、强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占绝大多数的情况,把社区嵌入式养老作为中心城区养老服务的首选模式和养老服务品牌,2016年发布《静安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服务指南》,2019年制定《静安区深化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2年)》,推进各类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出到2022年打造静安“乐龄家园”养老服务目标。
截至目前,共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2家、长者照护之家16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8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86家,“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65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27家,实现了“中心+站点+活动室”的“15分钟乐龄生活圈”基本覆盖到位。
下一步一是对照《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要求,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平台枢纽,以长照、日托、助餐点等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为支撑,以助老服务站、老年活动室等家门口服务站点为延伸,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打造网点布局合理、机制运行流畅、功能拓展提升、服务优质高效、率先示范引领的“1+8+X”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范本。
二是聚焦失能失智老人,持续开展“乐龄手帮手”家庭照护项目,同时扩大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老吾老计划-家庭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和“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试点范围,2021年力争实现街镇全覆盖。年内为约1500户低保低收入低平均等老年人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让静安老人居家养老更安全舒适。
三是持续深化“乐龄有伴”独居关爱服务,组织关爱员结对独居老人,持续提供关爱服务。继续开展“老伙伴”计划,组织3580名低龄老年志愿者为区内17900名高龄老人提供电话关爱、应急援助等家庭互助服务。
三、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设,目前全区有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12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3103张。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申办老年护理机构,截至目前,取得执业资格的社会办护理站25家。
支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推进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接绿色通道。依托华山医院“国家老年病研究中心”、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联体,推动建立“医—护—康—养”服务体系,鼓励医疗护理康复专业人员到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发挥区域优质护理资源作用,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老年病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推进中医药康养特色机构建设,年内老年护理型床位达到养老床位的45%;强化医疗联合体优质医疗资源对养老服务支撑,推进闸中心医院转诊绿色通道和医疗护理培训,利用5G技术开展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院服务。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合作机制,做实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对养老机构、护理站和护理院等进行有效衔接,以满足社区老人和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为基础,按需分类、对接供给,努力构建起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相结合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
四、促进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区民政局在努力协调推进养老机构项目建设的同时,也积极营造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引导、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存量资源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同时也积极鼓励国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区属国有企业凯成公司战略转型,把养老服务作为公司的主营战略,探索国企“公益项目市场化运营”之路,创新“公建公营非事业型”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推进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拓展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品牌。其旗下的“和养”品牌涵盖养护院、评估中心和护理站,逐步在上海养老行业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机制,构建兜底线、保基本、市场化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鼓励社区利用闲置物业资源,探索开展物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区属国企(凯成公司)持续提供专业爬楼机服务,解决无电梯住宅里“悬空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养老服务对接,打造静安池州共建共享平台。
五、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一是老年文化教育精彩纷呈。开设乐龄讲坛,开办“乐龄五彩星期”,开设老年大学春秋季课程,为老年朋友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培训。二是老年文旅活动蓬勃开展。举行多次大型文艺活动及敬老院慰问巡演活动,惠及区内众多老年居民。文化配送社区老年人喜欢的演出、活动和书籍,使老年人能就近享受文化活动。组织老年人参与红色旅游活动。
下一步一是继续发挥“乐龄五彩星期”拾遗补缺作用,整合各部门资源,共同搭建社会化教育的公益性平台。不断丰富“乐龄讲坛”内容。二是继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三是加强文化旅游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旅游活动场所与空间。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静安区民政局
2021年4月13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