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教育局对区政协一届六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
曹凤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服务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概况
1、整合资源完善服务网络
静安区教育局重视一直以来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区100所中小学校,已实现了四个100%——100%设立心理辅导室,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00%开设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活动课,区内100%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区教育局每年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得首批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7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5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静安辖区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丰富,精神专科医院2家(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区内华山医院、第十人民医院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设临床心理(精神科)科,为居民提供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精神科联络会诊等服务,其中区精神卫生中心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为进一步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私密性、舒适性及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区精神卫生中心除康定路、平遥路两个院区均开设心理门诊外,还设立相对独立的和一大厦心理咨询门诊部(江宁路418号8楼E、F、G室),并通过与“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等社会组织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服务范畴。此外,辖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防门诊和心理咨询室,为辖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及精神科门诊服务。
2.有的放矢开展宣传教育
区教育局下设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印刷“心理讲座菜单”、举办暑假学生心理体验营活动、热线电话、网络咨询和面询的方式,为学生、家长和老师提供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的公益服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2017-2019连续三年举办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家长的公益培训项目:“掌握心理科学,善用心理正能量——心理状态识别与应对”培训项目,惠及全区三百余个家庭。
区卫生健康委充分利用“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日,通过知识问答、宣传折页、展板展示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大众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针对学生,我区积极开展“新生代 心健康”等主题宣传,重点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以唤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在上海市培明中学举行了“心声漂流瓶”活动,学生们在卡片上写下了他们在成长过程面临的问题或困扰,表达和传播他们的心声。由区精卫中心整理、归纳和分析,形成专业科学的解答和疏导材料,以文字或者视频形式进行反馈。
2019年,我区通过抽样调查,分别对上海大学市北附中、回民中学、彭浦四中三所学校26个班级共716名中学生进行了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针对教师,特邀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的卢会志教授,以《感悟青春——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为题,为中学教师诠释青春。
针对家长,特邀请到复旦大学著名心理学专家贺岭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杜亚松教授,分别以《为孩子心理赋能》、《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从家长做起》为主题,给家长做相关主题讲座。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月2日,区精卫中心在“海上名医”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转“危”为“机”——如何帮助孩子在疫情中健康成长》的讲座直播,引导家长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与孩子相处,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近2万余名观众收看了直播。
3.医教结合促进心理健康
我们积极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市区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系,有需要时,学校心理辅导室与静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与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进行联动,就各项工作开展研讨,合作。近年来,静安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加强了医教协作,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静安区作为上海市医教结合项目的参与区域之一,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儿童多动症研究、青少年情绪健康促进等方面进行专业合作;特别为家庭情况特殊及遭受特殊事件的学生提供心理创伤干预。静安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在落实有关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还培训部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培训,包括:初中校园情绪管理科研项目及其相关培训、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及其相关培训、性别教育专项研究、医教结合专项研究、中小学危机干预专项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风采展示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断优化和拓展服务项目,积极推动“医教结合”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区精卫中心与上海市培明中学签约“医教结合心理健康促进”合作,并联合建立培明中学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培明中学学生心理志愿者“太阳花”服务队,并针对社区老年人和社区精障人士,分别开展了“初来乍到”、“我是小记者”等社区生活主题活动,以上举措,在壮大本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同时,也为在校中学生提供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加强了中学生对社区工作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未来工作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质量,做好以下工作。
1、编制及刊印“家长学校”心理学讲义。切实提升各校家长学校的工作成效。出版《中小学生危机预防及干预问答手册》。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机制建立等提供专业指导。
2、组建静安“阳光心灵”讲师团队伍。心理中心在原有讲师团队的基础上,心理中心还将正式组建静安“阳光心灵”讲师团(专家库)队伍,不断甄选优秀的、专业的讲师,以提升讲座质量,打造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的优质课程。
3、以生涯教育为抓手,编制区域生涯地图,开展生涯教育联盟校系列巡展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社会理解和未来发展的能力,在区域个性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自主发展。
4、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社教协同、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研究,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联合卫健委共同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
5、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逐年完成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0%以上开设精神(心理)科,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依托区内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防治技术,开展心理健康评估。
6、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宣传公众号,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科普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组织志愿者定期参加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静安区教育局
2020年4月15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