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伴随实践 玩研助力成长” | 静安区推进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研讨会顺利举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工作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近日,由静安区教育局主办,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静安区大宁国际第四幼儿园协办的“评价伴随实践 玩研助力成长”——静安区推进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研讨会顺利举行。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华爱华,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上海市幼儿游戏教育研究所领衔人、特级园长洪晓琴,区教研室相关人员,各幼儿园园长及教师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与会人员首先观摩了户外自主游戏。在不同场域,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玩家”。在草地上,幼儿用落叶、石头做烤鱼、三明治,与自然材料创意链接;在泥沙“弯弯岛”,幼儿挖出了沟渠,建造起了“瀑布”,尽情探索和发现;在开阔的平地上,幼儿自由选择玩伴,创意组合材料,一个个精彩故事正在生成。
现场观摩后,与会人员围绕区域“积点制”评价激活主题展开研讨。
静安区新闸路幼儿园副园长、“积点制”评价激活行动兼职教研员陈玮珺以《以终为始,激活每一个园所的内驱发展力》为题,紧密围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汇报“玩研共同体——评价研究组”在区域推进实验区项目背景下的实践,具体阐述了目前在评价方面形成的三个改变。
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员斯菲协同大宁国际第四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的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等,开展以“让幼儿从‘乐玩’到‘玩家’——我会发现、理解每一个幼儿吗?”为主题的专题教研,围绕关键问题自我反思,对话自评与他评的研究过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她表示静安区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深入挖掘“静安玩家”内涵,形成“幼儿是天生的玩家,教师是研究玩的专家”这一区域主张,对引领区域幼儿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有重大意义。她指出幼儿园的自评要落实在日常保教管理与实践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就是自评行动,并对静安区在评价探索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下沉式评估、对话式评估及陪伴式评估三种他评样态给予充分的肯定。她建议静安教育进一步深化评价研究,凝练成果。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