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成功举办“基于‘十四五’家庭教育生态调研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暨“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九季”家庭教育指导专题活动
12月18日上午,由静安区教育局未建办、静安区教育局德育室、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的“基于‘十四五’家庭教育生态调研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暨“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九季”家庭教育指导专题活动在风华初级中学南校成功举办。
本次学术专题活动从《“十四五”静安区家庭教育生态调研报告》出发,探索数字化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
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红,静安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瑾,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堵琳琳,静安区教育局未建办、德育室和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以及中小幼市、区家庭教育示范校代表,中小幼区“优秀家长学校”代表,上海家长学校静安分校街道(镇)工作站代表和各界嘉宾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发布了《“十四五”静安区家庭教育生态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按分层抽样原则,覆盖静安区中小幼各学段的家庭和教师,深入分析家长、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学生对家校生活的真实感受。调研结果显示,静安区家庭教育状况总体乐观,家庭氛围亲密、和谐,学生整体感受良好、幸福感较高。静安区家庭教育还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互动增强,亲子关系呈良性发展,父母可获得的家庭教育资源较丰富,学校给予家长的教育指导受到肯定与认可等。但同时,区家庭教育指导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像如何“学会表扬和鼓励”、如何让“表扬和鼓励”发挥真正的促进作用等,是家庭教育指导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静安区持续建设数字化家庭教育指导平台,积极响应家长希望进行多元化、便捷性家庭教育的需求。活动中,静安区常熟幼儿园园长徐瑞婷通过案例“有趣有意慧陪伴”,展望数字化平台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上海市第六十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铭钰则分享了学校利用数字化平台赋能生涯教育的实践经验。
孙红、周瑾、堵琳琳、徐瑞婷共同启动了静安数字家校平台扩容仪式,平台服务对象从原小学段扩大为幼儿园至初中,实现学前教育阶段与义务教育学段全覆盖,用户数达8.1万人,惠及172所中小幼学校。
为更好地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良好格局,静安区教育局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家长学校”评审工作,并将于2025年推出第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还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静安区有14个上海家长学校静安分校街道(镇)工作站,他们同样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阵地。活动中,周瑾为14个工作站授牌,他们将为家长提供“零距离”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在微论坛环节,论坛嘉宾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创造力之关系”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上海市风华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曹凤莲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孕育创造力所需的心理养分,堵琳琳分享了学校在培育中学生创造力方面所能提供的支持与策略,家长陈婧婧从家庭生活角度探讨如何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家庭环境,静安社区学院社区教育部主任杨玉明从社区视角分享社区提供丰富资源促进孩子创造力发展的举措,静安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庭长金晶法官则从法律角度强调保护孩子基本权利、守住法律底线对于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孙红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充分肯定了静安区数字赋能、激活主体,培育家长家庭养育能力,以及科学评估、精准发力,破解家庭教育工作瓶颈的工作经验,希望静安区持续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支持有效、信息赋能增值”的协同育人机制,让好的家庭教育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静安区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最新成果,也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静安区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