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上海
  • 静安人大
  • 静安政协
无障碍浏览
繁體版
日本语
Francais
English
  • 首页
  • 静安新闻
  • 信息公开
  • 政民互动
  • 一网通办
  • 公共服务
  • 静安概览

当前位置: 热点专题> 静安党建> 城市基层党建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 | 告别“停车难”!静安这个“停车联盟”不简单,后续还有升级→

区党建中心
【来源:  发稿时间:2025-10-29 阅读次数:】 【推荐】 【纠错】 【收藏】 【字号: 大 中 小 】 【我要打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讲话精神,静安区将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全面部署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物业投诉“削峰斩尾”,持续探索高校学生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数字赋能、能力提升、司法赋能等创新性举措,奋力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

 

即日起,为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推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栏目。将全面展现静安区在显著增强组织引领力、稳步提升服务效能、有效突破治理难题、巩固深化共治格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您呈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的“静安路径”。

 

 “现在我晚上6点下班回家时,直接把车停到小区对面的园区,步行5分钟就能到家,比之前在小区里每晚花半小时找车位方便太多了。”家住共和新路街道新理想家园的居民曹先生,最近终于摆脱了困扰多年的停车难题。

 

作为静安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共和新路街道东邻虹口、西接普陀,辖区内老旧小区密集,常住人口达10万。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逐年攀升,

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街道80个居民区中78个存在“车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总车位缺口达3021个,平均每个小区缺口38.73个,缺口最大的小区更是达到362个。

 

“回家找不到车位、出门挪不出车”“道路狭窄加非机动车占位,车辆难进难出”等问题,成为不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心头病”。

 

为破解这一民生困局,共和新路街道将“停车联盟”列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创新提出“自管”“网管”“街管”三重治理体系,依托“清”“拓”“治”“联”“享”五字要诀,从空间利用、资源联动、智慧治理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形成停车联盟“一套模式”、车位管理资源“一张图”、实时车位数据“一张网”,逐步缓解辖区停车供需矛盾。

 

“自管”为先

激活小区内部空间


“解决停车难,首先要从小区内部挖潜力。我们通过‘清障碍、拓空间、优治理’,让有限的小区空间发挥最大的停车效益。”共和新路街道管理办主任王寅介绍。


“清障碍”主要针对小区内私占车位问题。街道以“周四行动日”为契机,联合居委会、物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联合整治,重点清除私装的车位地锁、长期侵占车位的“僵尸”非机动车,并将清理出的非机动车统一归拢至指定停放区域。对于拒不配合清理的居民,综合行政执法队还会主动上门普法,明确私占公共车位的违法行为及后果。


年内,街道多个私占车位严重的小区累计清理私装地锁200余把、“僵尸”非机动车300余辆,成功释放被占用车位150余个。

 

在清障的基础上,街道进一步推动“拓空间”,即挖掘小区边角空间新增车位。洛川中路1100弄是辖区内人口数最大的小区,共有119栋楼、2710户、7300余名居民,随着私家车增多和22台加装电梯的投入使用,车位越来越紧张。

 

今年,街道联合小区“三驾马车”多次实地踏勘,最终确定了拓容方案:对部分靠近河道的废弃绿化区域进行改造;选用透水性草坪砖,在小区两处开阔草坪区域打造生态停车位;利用树间距较宽的区域,调整绿化布局后设计侧方停车位。

 

“经过改造,小区可以新增10余个车位,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对我们这样的老小区来说,每一个车位都能解决一户居民的难题。”洛川中路110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士玮说。

 

而“优治理”,则带来了停车管理的创新。

 

“以前小区里停车全靠‘抢’,晚回来几分钟就没位置;现在有了‘泊车管家’,不管多晚回来,保安都能帮着找到地方停。”金纺小区居民的这句话道出了“优治理”带来的变化。

 

针对小区142个车位需容纳270余辆私家车的现状,沪北居民区党总支联合物业,由驾驶经验丰富的保安担任“泊车管家”,居民自愿将备用车钥匙交由物业保管。

 

每晚5点后,保安根据车辆出行规律,通过“华容道”式挪车,基本能满足本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我们会提前登记每辆车的出行时间,比如,明天早上6点要走的车,就停在外侧;晚上10点后才回来的车,就停在里侧,这样既能保证早走的车顺利出库,又能最大化利用空间。”据保安卜师傅介绍,该模式实施后,小区车辆剐蹭、占位纠纷也减少了,居民再也不用为“抢车位”焦虑了。

 

“网管”促“联”

网格联动错峰,盘活周边存量资源

 

“当小区内部空间挖潜到极限后,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园区、楼宇、商圈,通过网格联动,让‘时间差’变成‘资源差’。”共和新路街道善学街区党支部书记强碧薇说,街道将辖区划分为4个综合网格,以党建为纽带,推动网格内居民区与周边园区、楼宇建立“停车联盟”,通过潮汐停车实现资源共享。

 

事实上,潮汐停车合作初期面临不少阻力,例如部分园区停车业务外包,包月费用居民觉得贵;部分商务楼宇晚上没管理人员,机械车库无人操作,开放夜间车位会增加管理成本;还有楼宇晚上10点后才开放车位,与居民晚上7—8点归家高峰不匹配,且楼宇管理房担心车主不按规定时间进出引发矛盾。

 

“费用高、成本增、时间错、矛盾多”,针对四大难题,街道管理办联合4个网格深入研究解决方案:一方面拟定《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协议》,明确停车时段多为工作日18:30至次日7:30、周末及节假日全天,优惠停车包月费用低于市场价,同时划分权责并明确碰擦事故处置流程;另一方面由网格工作站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居民区、园区、物业三方座谈,用“三本账”打消顾虑——给园区算“资源利用账”,说明夜间开放车位能增加额外收入;给居民算“方便安全账”,对比乱停车的隐患和规范停车的安心;给小区算“和谐账”,强调矛盾减少能提升社区凝聚力。

 

善学综合网格的

“红墙创意园—新理想居民区”合作

是“网管”模式的成功实践。

 

新理想家园、洛川大楼、和安小区三个老小区车位缺口达200余个,而距离小区500米的红墙创意园,白天车位紧张,晚上6点后却有40个车位闲置。

 

“我们带着三个小区的停车需求数据和居民诉求,与红墙创意园开了3次座谈会。”

 

强碧薇回忆,起初园区担心管理问题,网格便提出“双登记”方案:由小区物业摸排有需求的业主并出具介绍信,园区升级车牌识别系统,居民车辆刷牌即可进入,系统自动记录停放时间。最终双方达成合作,园区以400元/月的价格向居民开放40个夜间车位,周末及节假日全天开放。

 

截至目前,街道4个综合网格已累计链接32处商圈、园区、楼宇及道路、高架下匝道停车场,总车位数2766个,其中可提供夜间潮汐车位632个,占总车位数的19.1%。长途汽车站、国媒中心、盛源生活广场等10余个园区、楼宇均加入“停车联盟”,嘉利明珠城小区更是通过跨区域联动,与虹口区锦丰坊达成合作,获得112个“潮汐车位”,解决了小区车位31%的缺口数。

 

街道将持续联动四个网格,组织经验丰富的网格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同时挖掘更多像红墙创意园这样有闲置资源的园区,争取让每个网格的潮汐车位供给都能再提升一定比例。

 

“街管”赋能

智慧平台支撑,实现动态共享


无论是“自管”还是“网管”,最终都需要一套智慧系统来支撑,让停车资源从“静态管控”转向“动态共享”。街道通过绘制“一张图”、搭建“一张网”,推动停车治理从“人工协调”向“数智赋能”升级。

 

“一张图”,

即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地图。

 

街道组织4个网格开展“地毯式”摸排,不仅覆盖辖区内的居住区、园区、楼宇,还将高架下匝道、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纳入统计。地图上红色标记是居民区,蓝色标记是园区、楼宇,黄色连线是已经达成合作的“停车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地图上还标注了邻近的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大宁路街道,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3处跨区域停车场,资源实现“一盘棋”调动。目前,地图已收录32处停车资源,未来将随“停车联盟”的壮大持续更新,为后续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地图基础上,街道正着手开发“停车联盟”专属小程序,打造一键线上“网络”——由于上海停车App主要面向全社会市场化查询,无法满足“停车联盟”的个性化需求,街道尝试开发专属小程序,目前,已就功能需求、逻辑架构、硬件建设等关键环节会同专业信息化运维企业开展研讨,并报送相关部门立项审批,期望明年可顺利上线。

 

小程序的建设构想中,包含三大核心功能:车位查询模块中,居民将来可查看周边共享停车场的实时车位情况;预约管理模块将支持预约夜间、周末车位;个人中心模块中,居民需提供相应材料,审核通过后可享受共享停车服务。

 

此外,小程序计划与园区停车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无人值守、自主缴费、电子签约”,园区将来也能通过系统统计车位使用率,调整开放数量。

 

“如能顺利开发,小程序将不仅是‘停车工具’,更是‘治理助手’。”王寅表示,系统运行后产生的车位使用率、高峰时段、用户行为等数据,将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若数据显示某园区的潮汐车位使用率仅50%,街道会协调园区降低价格或调整开放时间;若某居民区的夜间停车需求持续增加,会优先为其链接新的共享资源。

 

百日攻坚见成效

未来治理再升级

 

据悉,从今年7月启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至今,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街道用“三重治理”破解停车难问题,不仅能推动缓解民生痛点,带来更多民生温度,更是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路径。

 

下一步,共和新路街道将持续发力,继续挖掘综合网格潜力,争取新增更多潮汐车位。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资源动起来、治理活起来,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分享到:
相关文档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了
猜您喜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 手机号码:*
  • Email:*
  • 验证码:*
    验证码

004009009003 > 首页> 热点专题> 静安党建> 城市基层党建 >新闻详情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 | 告别“停车难”!静安这个“停车联盟”不简单,后续还有升级→

朗读

区党建中心

来源:

发稿时间:2025-10-29 10:39

阅读次数:

打印
分享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讲话精神,静安区将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全面部署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物业投诉“削峰斩尾”,持续探索高校学生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数字赋能、能力提升、司法赋能等创新性举措,奋力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

 

即日起,为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推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栏目。将全面展现静安区在显著增强组织引领力、稳步提升服务效能、有效突破治理难题、巩固深化共治格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您呈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的“静安路径”。

 

 “现在我晚上6点下班回家时,直接把车停到小区对面的园区,步行5分钟就能到家,比之前在小区里每晚花半小时找车位方便太多了。”家住共和新路街道新理想家园的居民曹先生,最近终于摆脱了困扰多年的停车难题。

 

作为静安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共和新路街道东邻虹口、西接普陀,辖区内老旧小区密集,常住人口达10万。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逐年攀升,

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街道80个居民区中78个存在“车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总车位缺口达3021个,平均每个小区缺口38.73个,缺口最大的小区更是达到362个。

 

“回家找不到车位、出门挪不出车”“道路狭窄加非机动车占位,车辆难进难出”等问题,成为不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心头病”。

 

为破解这一民生困局,共和新路街道将“停车联盟”列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创新提出“自管”“网管”“街管”三重治理体系,依托“清”“拓”“治”“联”“享”五字要诀,从空间利用、资源联动、智慧治理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形成停车联盟“一套模式”、车位管理资源“一张图”、实时车位数据“一张网”,逐步缓解辖区停车供需矛盾。

 

“自管”为先

激活小区内部空间


“解决停车难,首先要从小区内部挖潜力。我们通过‘清障碍、拓空间、优治理’,让有限的小区空间发挥最大的停车效益。”共和新路街道管理办主任王寅介绍。


“清障碍”主要针对小区内私占车位问题。街道以“周四行动日”为契机,联合居委会、物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联合整治,重点清除私装的车位地锁、长期侵占车位的“僵尸”非机动车,并将清理出的非机动车统一归拢至指定停放区域。对于拒不配合清理的居民,综合行政执法队还会主动上门普法,明确私占公共车位的违法行为及后果。


年内,街道多个私占车位严重的小区累计清理私装地锁200余把、“僵尸”非机动车300余辆,成功释放被占用车位150余个。

 

在清障的基础上,街道进一步推动“拓空间”,即挖掘小区边角空间新增车位。洛川中路1100弄是辖区内人口数最大的小区,共有119栋楼、2710户、7300余名居民,随着私家车增多和22台加装电梯的投入使用,车位越来越紧张。

 

今年,街道联合小区“三驾马车”多次实地踏勘,最终确定了拓容方案:对部分靠近河道的废弃绿化区域进行改造;选用透水性草坪砖,在小区两处开阔草坪区域打造生态停车位;利用树间距较宽的区域,调整绿化布局后设计侧方停车位。

 

“经过改造,小区可以新增10余个车位,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对我们这样的老小区来说,每一个车位都能解决一户居民的难题。”洛川中路110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士玮说。

 

而“优治理”,则带来了停车管理的创新。

 

“以前小区里停车全靠‘抢’,晚回来几分钟就没位置;现在有了‘泊车管家’,不管多晚回来,保安都能帮着找到地方停。”金纺小区居民的这句话道出了“优治理”带来的变化。

 

针对小区142个车位需容纳270余辆私家车的现状,沪北居民区党总支联合物业,由驾驶经验丰富的保安担任“泊车管家”,居民自愿将备用车钥匙交由物业保管。

 

每晚5点后,保安根据车辆出行规律,通过“华容道”式挪车,基本能满足本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我们会提前登记每辆车的出行时间,比如,明天早上6点要走的车,就停在外侧;晚上10点后才回来的车,就停在里侧,这样既能保证早走的车顺利出库,又能最大化利用空间。”据保安卜师傅介绍,该模式实施后,小区车辆剐蹭、占位纠纷也减少了,居民再也不用为“抢车位”焦虑了。

 

“网管”促“联”

网格联动错峰,盘活周边存量资源

 

“当小区内部空间挖潜到极限后,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园区、楼宇、商圈,通过网格联动,让‘时间差’变成‘资源差’。”共和新路街道善学街区党支部书记强碧薇说,街道将辖区划分为4个综合网格,以党建为纽带,推动网格内居民区与周边园区、楼宇建立“停车联盟”,通过潮汐停车实现资源共享。

 

事实上,潮汐停车合作初期面临不少阻力,例如部分园区停车业务外包,包月费用居民觉得贵;部分商务楼宇晚上没管理人员,机械车库无人操作,开放夜间车位会增加管理成本;还有楼宇晚上10点后才开放车位,与居民晚上7—8点归家高峰不匹配,且楼宇管理房担心车主不按规定时间进出引发矛盾。

 

“费用高、成本增、时间错、矛盾多”,针对四大难题,街道管理办联合4个网格深入研究解决方案:一方面拟定《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协议》,明确停车时段多为工作日18:30至次日7:30、周末及节假日全天,优惠停车包月费用低于市场价,同时划分权责并明确碰擦事故处置流程;另一方面由网格工作站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居民区、园区、物业三方座谈,用“三本账”打消顾虑——给园区算“资源利用账”,说明夜间开放车位能增加额外收入;给居民算“方便安全账”,对比乱停车的隐患和规范停车的安心;给小区算“和谐账”,强调矛盾减少能提升社区凝聚力。

 

善学综合网格的

“红墙创意园—新理想居民区”合作

是“网管”模式的成功实践。

 

新理想家园、洛川大楼、和安小区三个老小区车位缺口达200余个,而距离小区500米的红墙创意园,白天车位紧张,晚上6点后却有40个车位闲置。

 

“我们带着三个小区的停车需求数据和居民诉求,与红墙创意园开了3次座谈会。”

 

强碧薇回忆,起初园区担心管理问题,网格便提出“双登记”方案:由小区物业摸排有需求的业主并出具介绍信,园区升级车牌识别系统,居民车辆刷牌即可进入,系统自动记录停放时间。最终双方达成合作,园区以400元/月的价格向居民开放40个夜间车位,周末及节假日全天开放。

 

截至目前,街道4个综合网格已累计链接32处商圈、园区、楼宇及道路、高架下匝道停车场,总车位数2766个,其中可提供夜间潮汐车位632个,占总车位数的19.1%。长途汽车站、国媒中心、盛源生活广场等10余个园区、楼宇均加入“停车联盟”,嘉利明珠城小区更是通过跨区域联动,与虹口区锦丰坊达成合作,获得112个“潮汐车位”,解决了小区车位31%的缺口数。

 

街道将持续联动四个网格,组织经验丰富的网格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同时挖掘更多像红墙创意园这样有闲置资源的园区,争取让每个网格的潮汐车位供给都能再提升一定比例。

 

“街管”赋能

智慧平台支撑,实现动态共享


无论是“自管”还是“网管”,最终都需要一套智慧系统来支撑,让停车资源从“静态管控”转向“动态共享”。街道通过绘制“一张图”、搭建“一张网”,推动停车治理从“人工协调”向“数智赋能”升级。

 

“一张图”,

即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地图。

 

街道组织4个网格开展“地毯式”摸排,不仅覆盖辖区内的居住区、园区、楼宇,还将高架下匝道、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纳入统计。地图上红色标记是居民区,蓝色标记是园区、楼宇,黄色连线是已经达成合作的“停车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地图上还标注了邻近的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大宁路街道,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3处跨区域停车场,资源实现“一盘棋”调动。目前,地图已收录32处停车资源,未来将随“停车联盟”的壮大持续更新,为后续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地图基础上,街道正着手开发“停车联盟”专属小程序,打造一键线上“网络”——由于上海停车App主要面向全社会市场化查询,无法满足“停车联盟”的个性化需求,街道尝试开发专属小程序,目前,已就功能需求、逻辑架构、硬件建设等关键环节会同专业信息化运维企业开展研讨,并报送相关部门立项审批,期望明年可顺利上线。

 

小程序的建设构想中,包含三大核心功能:车位查询模块中,居民将来可查看周边共享停车场的实时车位情况;预约管理模块将支持预约夜间、周末车位;个人中心模块中,居民需提供相应材料,审核通过后可享受共享停车服务。

 

此外,小程序计划与园区停车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无人值守、自主缴费、电子签约”,园区将来也能通过系统统计车位使用率,调整开放数量。

 

“如能顺利开发,小程序将不仅是‘停车工具’,更是‘治理助手’。”王寅表示,系统运行后产生的车位使用率、高峰时段、用户行为等数据,将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若数据显示某园区的潮汐车位使用率仅50%,街道会协调园区降低价格或调整开放时间;若某居民区的夜间停车需求持续增加,会优先为其链接新的共享资源。

 

百日攻坚见成效

未来治理再升级

 

据悉,从今年7月启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至今,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街道用“三重治理”破解停车难问题,不仅能推动缓解民生痛点,带来更多民生温度,更是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路径。

 

下一步,共和新路街道将持续发力,继续挖掘综合网格潜力,争取新增更多潮汐车位。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资源动起来、治理活起来,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专业词注释:

返回顶部

浏览器
使用说明

您的浏览器不在兼容范围内,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

您的浏览器在兼容范围内: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非兼容模式9.1版本及以上。

×
网站地图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