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讲话精神,静安区将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全面部署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物业投诉“削峰斩尾”,持续探索高校学生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数字赋能、能力提升、司法赋能等创新性举措,奋力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
即日起,为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推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栏目。将全面展现静安区在显著增强组织引领力、稳步提升服务效能、有效突破治理难题、巩固深化共治格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您呈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的“静安路径”。
 
“现在下楼散步,楼栋门口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之前那些烦人的‘小包垃圾’了。”家住闻喜路1110弄小区的王阿姨,如今每次说起小区环境,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可就在几个月前,她还常常为单元门口散落的快递包装、厨余垃圾犯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包垃圾”,不仅让小区环境大打折扣,还成为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必须跨越的“绊脚石”。
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将“小包垃圾”治理作为拔点攻坚的突破口,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安民警等多方力量启动专项整治,以红色引擎凝聚多元协同力量,在拔点攻坚中交出让居民满意的答卷。
小垃圾藏大烦恼,党建牵头破困局
“小包垃圾”虽小,却是基层物业治理中的“老大难”,居民随手丢弃频率高、无主垃圾溯源难、单一清理治标不治本……面对“小包垃圾”治理的诸多难点,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专题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党员及居民代表共同讨论,一起“把脉问诊”。大家围绕“垃圾为何乱抛”“治理难点在哪”“如何形成长效”等问题各抒己见。“光清理不行,还得让居民知道为啥不能乱扔”“不单要有人管、有人劝,还要有监督”……集思广益后,最终确定“宣传引导+及时清理+长效监督”多管齐下的治理方案,明确党总支统筹协调、物业负责清运、居委宣传劝导的责任分工,为拔点攻坚划定清晰路径。
多方联动织密网,细化举措见实效
物业执行:“发现即清理”,避免“破窗效应”
“发现3号楼前有小包垃圾”,物业保洁员在巡逻过程中一旦发现小包垃圾,便会迅速采取行动,拍照记录,并及时进行清理工作,确保小区环境的整洁。随后保洁员把照片发到小区管理群反馈,将垃圾所在地址上报居委会,以便居委会进一步跟进和处理。物业建立了“拍照+定位+上报”机制,细致巡查、迅速响应,针对小区垃圾投放的高峰时段,还会增加垃圾收集频次,以确保小包垃圾能够“发现即清理”,有效改善环境。
劝导教育:“闭环管理”,从源头引导习惯
清理之外,更要从源头引导。居委会工作人员按照片区实行“包干制”,块长收到物业反馈的小包垃圾信息后,当天就会上门或者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并进行劝导。“张师傅,您今天顺手放楼下的垃圾,我们帮您清运了,以后记得投放到垃圾分类点,这样小区环境也能保持整洁。”若遇到无主垃圾,居委会还会联合物业调取监控,精准定位垃圾来源,核实住户信息,然后进行有针对性规范投放劝导,形成“发现-告知-处置”的闭环管理链条。
警社联动:“情理法结合”,守住治理底线
对于少数屡教不改或者拒不配合的居民,居民区联动民警进行引导教育。“您多次随意丢弃垃圾,已违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次我们联合民警上门提醒,若再违反可能面临处罚。”社区民警上门告知提醒,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让居民严肃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恰当性。从劝导教育到警社联动,治理中的“情理法结合”,推动更多居民正视问题并养成规范投放习惯。
居民参与:“主人翁”上线,治理更有温度
“过去是社区干部干、群众看,现在大家都主动加入,成了‘主人翁’!”志愿者陈师傅的话,道出了小区治理的新变化。党总支通过居民议事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广泛收集大家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吸引了不少居民主动报名加入小包垃圾治理志愿队伍。每天一早一晚,志愿者们都会在小区内巡查,一旦发现乱扔垃圾的老街坊,就上前劝阻;发现散落的“小包垃圾”,就顺手清理干净。越来越多居民的主动参与,让社区治理少了“距离感”、多了“人情味”,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小区里悄然形成。
治理成效显优势,红色引领启新程
如今再走进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干净整洁的楼栋前、绿意盎然的草坪旁,曾经散落的小包垃圾已不见踪影。“环境变美了”“住着更舒服了”,居民们的一句句夸赞,是对这场治理攻坚最好的肯定。“小包垃圾”不落地,不仅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提高了居民对小区环境的好评率,更彰显了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独特优势。党总支的“统筹力”,让居委、物业、业委、民警、居民等多方力量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联动”;党员的“带头力”,让“事不关己”变成了“共建共享”;机制的“长效力”,让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持续改善的“长久计”。
下一步,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物业治理拔点攻坚工作,聚焦民生问题,探索更贴合居民需求的治理举措,让“党建红”持续点亮社区治理的“民生底色”,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5-10-24 09:42
阅读次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讲话精神,静安区将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全面部署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物业投诉“削峰斩尾”,持续探索高校学生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数字赋能、能力提升、司法赋能等创新性举措,奋力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
即日起,为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推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栏目。将全面展现静安区在显著增强组织引领力、稳步提升服务效能、有效突破治理难题、巩固深化共治格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您呈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的“静安路径”。
 
“现在下楼散步,楼栋门口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之前那些烦人的‘小包垃圾’了。”家住闻喜路1110弄小区的王阿姨,如今每次说起小区环境,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可就在几个月前,她还常常为单元门口散落的快递包装、厨余垃圾犯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包垃圾”,不仅让小区环境大打折扣,还成为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必须跨越的“绊脚石”。
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将“小包垃圾”治理作为拔点攻坚的突破口,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安民警等多方力量启动专项整治,以红色引擎凝聚多元协同力量,在拔点攻坚中交出让居民满意的答卷。
小垃圾藏大烦恼,党建牵头破困局
“小包垃圾”虽小,却是基层物业治理中的“老大难”,居民随手丢弃频率高、无主垃圾溯源难、单一清理治标不治本……面对“小包垃圾”治理的诸多难点,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专题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党员及居民代表共同讨论,一起“把脉问诊”。大家围绕“垃圾为何乱抛”“治理难点在哪”“如何形成长效”等问题各抒己见。“光清理不行,还得让居民知道为啥不能乱扔”“不单要有人管、有人劝,还要有监督”……集思广益后,最终确定“宣传引导+及时清理+长效监督”多管齐下的治理方案,明确党总支统筹协调、物业负责清运、居委宣传劝导的责任分工,为拔点攻坚划定清晰路径。
多方联动织密网,细化举措见实效
物业执行:“发现即清理”,避免“破窗效应”
“发现3号楼前有小包垃圾”,物业保洁员在巡逻过程中一旦发现小包垃圾,便会迅速采取行动,拍照记录,并及时进行清理工作,确保小区环境的整洁。随后保洁员把照片发到小区管理群反馈,将垃圾所在地址上报居委会,以便居委会进一步跟进和处理。物业建立了“拍照+定位+上报”机制,细致巡查、迅速响应,针对小区垃圾投放的高峰时段,还会增加垃圾收集频次,以确保小包垃圾能够“发现即清理”,有效改善环境。
劝导教育:“闭环管理”,从源头引导习惯
清理之外,更要从源头引导。居委会工作人员按照片区实行“包干制”,块长收到物业反馈的小包垃圾信息后,当天就会上门或者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并进行劝导。“张师傅,您今天顺手放楼下的垃圾,我们帮您清运了,以后记得投放到垃圾分类点,这样小区环境也能保持整洁。”若遇到无主垃圾,居委会还会联合物业调取监控,精准定位垃圾来源,核实住户信息,然后进行有针对性规范投放劝导,形成“发现-告知-处置”的闭环管理链条。
警社联动:“情理法结合”,守住治理底线
对于少数屡教不改或者拒不配合的居民,居民区联动民警进行引导教育。“您多次随意丢弃垃圾,已违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次我们联合民警上门提醒,若再违反可能面临处罚。”社区民警上门告知提醒,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让居民严肃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恰当性。从劝导教育到警社联动,治理中的“情理法结合”,推动更多居民正视问题并养成规范投放习惯。
居民参与:“主人翁”上线,治理更有温度
“过去是社区干部干、群众看,现在大家都主动加入,成了‘主人翁’!”志愿者陈师傅的话,道出了小区治理的新变化。党总支通过居民议事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广泛收集大家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吸引了不少居民主动报名加入小包垃圾治理志愿队伍。每天一早一晚,志愿者们都会在小区内巡查,一旦发现乱扔垃圾的老街坊,就上前劝阻;发现散落的“小包垃圾”,就顺手清理干净。越来越多居民的主动参与,让社区治理少了“距离感”、多了“人情味”,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小区里悄然形成。
治理成效显优势,红色引领启新程
如今再走进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干净整洁的楼栋前、绿意盎然的草坪旁,曾经散落的小包垃圾已不见踪影。“环境变美了”“住着更舒服了”,居民们的一句句夸赞,是对这场治理攻坚最好的肯定。“小包垃圾”不落地,不仅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提高了居民对小区环境的好评率,更彰显了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独特优势。党总支的“统筹力”,让居委、物业、业委、民警、居民等多方力量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联动”;党员的“带头力”,让“事不关己”变成了“共建共享”;机制的“长效力”,让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持续改善的“长久计”。
下一步,闻喜路1110弄居民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物业治理拔点攻坚工作,聚焦民生问题,探索更贴合居民需求的治理举措,让“党建红”持续点亮社区治理的“民生底色”,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 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
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