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讲话精神,静安区将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全面部署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物业投诉“削峰斩尾”,持续探索高校学生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数字赋能、能力提升、司法赋能等创新性举措,奋力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
即日起,为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推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栏目。将全面展现静安区在显著增强组织引领力、稳步提升服务效能、有效突破治理难题、巩固深化共治格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您呈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的“静安路径”。
“以前回家最头疼‘抢车位’,每天都要斗智斗勇,为个停车位,邻里之间没少红脸。”幸福新苑老居民的这句感慨,曾是小区停车乱象的真实写照。
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中,这片“一位难求”的区域迎来了转机。两个月的时间,私装地锁、泡沫箱圈地等现象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线的车位。一场从“争位”到“有位”的转变,成为党建引领下社区协同治理的鲜活样本。
问题交织
“一位难求”背后的治理困局
幸福新苑辖区涉及洪泉、幸福一村、共和新路3650弄三个居民区。内部道路互联互通,在便利居民的同时,也因所有车辆均须经由幸福新苑唯一大门进出,催生了“停车难”这一共同痛点。其中,洪泉居民区67号-90号区域的矛盾尤为突出。
“每天下班都在上演‘车位争夺战’。”一位居民无奈地说。公共空间被私装地锁,废旧车辆、占位杂物层层分割,更有居民用泡沫箱种菜“圈地”,进一步挤占了本就紧张的停车资源。邻里之间因抢位引发的口角时有发生,社区和谐与公共利益受到影响。
精准把脉
调研洞察“刚需”与“心结”
面对复杂乱象,幸福街区党总支牵头组建由居委会、物业共同参与的联合调研组,将67号-90号区域列为首要整治重点,系统开展摸排工作,深入掌握各类占位行为的具体点位、形成原因及居民真实态度。
调研发现,“停车难”的背后,实为三重结构性矛盾的叠加:首先是“硬件不足”,小区居民车辆保有量早已远超建设时的规划容量,形成难以回避的“刚性缺口”;其次是“管理失序”,“僵尸车”长期侵占、地锁杂物私设等乱象,让资源更加紧张。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调研组在走访中洞察到的“情感症结”——部分老年人利用泡沫箱在公共区域种菜,其行为背后反映的是缺乏陪伴与社区认同感的情感寄托。“我们意识到,如果只是简单‘一刀切’清理,工作很可能碰钉子。治理不能只讲法规硬度,还必须兼顾人情温度。”幸福街区党总支负责人说。
系统破局
疏堵结合重塑空间
为了解决这一错综复杂的停车乱象,幸福街区党总支和洪泉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洪泉社区67号-90号区域专项整治协商会议”,将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及相关管理部门齐聚一堂,共同谋划治理方案。
会议打破了以往“为清理而清理”的思维定式,将议事重点放在“清理后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上,各方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整治行动不仅要解决当前乱象,更要为后续长效管理铺平道路。会议明确了空间释放后的使用规划,细化了各方管理职责,实现了从短期整治向长效治理的转变。
共识落地,行动迅即展开。9月中旬起,在幸福街区党总支和居民区党总支统筹下,城管、物业、公安、志愿者等力量组成联合整治队伍,分三轮开展集中治理。在依法拆除地锁、清运杂物的同时,洪泉居民区党总支创新推出“绿化带认养计划”,巧妙引导喜爱种植的居民从“占地者”转变为“共建者”,既解决了公共空间被占用的问题,又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恢复了公共空间功能,更重塑了社区关系,为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常态长效
从空间整治到机制建设
清理整治是“攻坚战”,而防止回潮、实现长效治理则是“持久战”。幸福街区党总支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将工作重心迅速转向长效机制建设。
一方面,构建由物业负主责、居委会与党员志愿者协同参与的日常巡查机制,依托幸福综合网格力量,对违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另一方面,着手对清理出的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将部分区域划定为新增的规范停车位,缓解停车难;后续计划将适宜场地改造为小型公共绿化、休闲角落,提升社区品质,从源头上减少无序占用的情况。
“整治不是目的,让公共空间回归其属性、服务于民,才是治理的关键。”一名全程参与的党员志愿者道出了此次行动的根本目标。
如今,幸福新苑的停车秩序已基本规范,邻里间因停车引发的争执明显减少。
党员志愿者老张在日常巡查中注意到:“现在大家基本都能自觉把车停好,邻里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从“争位”到“有位”,变的不仅是停车秩序,更是邻里间的理解与包容。这场始于停车难题的治理,让社区重新找回了和谐与温度。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5-10-20 09:40
阅读次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讲话精神,静安区将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全面部署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物业投诉“削峰斩尾”,持续探索高校学生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数字赋能、能力提升、司法赋能等创新性举措,奋力推动静安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
即日起,为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推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栏目。将全面展现静安区在显著增强组织引领力、稳步提升服务效能、有效突破治理难题、巩固深化共治格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您呈现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的“静安路径”。
“以前回家最头疼‘抢车位’,每天都要斗智斗勇,为个停车位,邻里之间没少红脸。”幸福新苑老居民的这句感慨,曾是小区停车乱象的真实写照。
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中,这片“一位难求”的区域迎来了转机。两个月的时间,私装地锁、泡沫箱圈地等现象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线的车位。一场从“争位”到“有位”的转变,成为党建引领下社区协同治理的鲜活样本。
问题交织
“一位难求”背后的治理困局
幸福新苑辖区涉及洪泉、幸福一村、共和新路3650弄三个居民区。内部道路互联互通,在便利居民的同时,也因所有车辆均须经由幸福新苑唯一大门进出,催生了“停车难”这一共同痛点。其中,洪泉居民区67号-90号区域的矛盾尤为突出。
“每天下班都在上演‘车位争夺战’。”一位居民无奈地说。公共空间被私装地锁,废旧车辆、占位杂物层层分割,更有居民用泡沫箱种菜“圈地”,进一步挤占了本就紧张的停车资源。邻里之间因抢位引发的口角时有发生,社区和谐与公共利益受到影响。
精准把脉
调研洞察“刚需”与“心结”
面对复杂乱象,幸福街区党总支牵头组建由居委会、物业共同参与的联合调研组,将67号-90号区域列为首要整治重点,系统开展摸排工作,深入掌握各类占位行为的具体点位、形成原因及居民真实态度。
调研发现,“停车难”的背后,实为三重结构性矛盾的叠加:首先是“硬件不足”,小区居民车辆保有量早已远超建设时的规划容量,形成难以回避的“刚性缺口”;其次是“管理失序”,“僵尸车”长期侵占、地锁杂物私设等乱象,让资源更加紧张。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调研组在走访中洞察到的“情感症结”——部分老年人利用泡沫箱在公共区域种菜,其行为背后反映的是缺乏陪伴与社区认同感的情感寄托。“我们意识到,如果只是简单‘一刀切’清理,工作很可能碰钉子。治理不能只讲法规硬度,还必须兼顾人情温度。”幸福街区党总支负责人说。
系统破局
疏堵结合重塑空间
为了解决这一错综复杂的停车乱象,幸福街区党总支和洪泉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洪泉社区67号-90号区域专项整治协商会议”,将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及相关管理部门齐聚一堂,共同谋划治理方案。
会议打破了以往“为清理而清理”的思维定式,将议事重点放在“清理后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上,各方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整治行动不仅要解决当前乱象,更要为后续长效管理铺平道路。会议明确了空间释放后的使用规划,细化了各方管理职责,实现了从短期整治向长效治理的转变。
共识落地,行动迅即展开。9月中旬起,在幸福街区党总支和居民区党总支统筹下,城管、物业、公安、志愿者等力量组成联合整治队伍,分三轮开展集中治理。在依法拆除地锁、清运杂物的同时,洪泉居民区党总支创新推出“绿化带认养计划”,巧妙引导喜爱种植的居民从“占地者”转变为“共建者”,既解决了公共空间被占用的问题,又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恢复了公共空间功能,更重塑了社区关系,为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常态长效
从空间整治到机制建设
清理整治是“攻坚战”,而防止回潮、实现长效治理则是“持久战”。幸福街区党总支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将工作重心迅速转向长效机制建设。
一方面,构建由物业负主责、居委会与党员志愿者协同参与的日常巡查机制,依托幸福综合网格力量,对违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另一方面,着手对清理出的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将部分区域划定为新增的规范停车位,缓解停车难;后续计划将适宜场地改造为小型公共绿化、休闲角落,提升社区品质,从源头上减少无序占用的情况。
“整治不是目的,让公共空间回归其属性、服务于民,才是治理的关键。”一名全程参与的党员志愿者道出了此次行动的根本目标。
如今,幸福新苑的停车秩序已基本规范,邻里间因停车引发的争执明显减少。
党员志愿者老张在日常巡查中注意到:“现在大家基本都能自觉把车停好,邻里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从“争位”到“有位”,变的不仅是停车秩序,更是邻里间的理解与包容。这场始于停车难题的治理,让社区重新找回了和谐与温度。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 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
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