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街道宝城大楼建于1996年,属于商住两用房,共有业主45户,共130余人。楼内多有爱花、养花的居民,大家常自发把精心培育的花卉搬来装点大楼,将楼道装点成“花香走廊”,四季生机盎然。
但由于大楼房龄较老,外墙楼顶渗水、门厅入口老旧、门禁系统故障等问题频发,一度让大家的居住感受大打折扣,“微改造”也就随之成了居民们的“心头事”。
自治有径 居民共筹
大楼基础设施老化,众多设施都需要更新换新,其中以入口处台阶损害最为严重,因使用年限较长,台阶表面磨损严重,部分位置形成光滑面,影响居民的日常进出。加之楼内老年人居多,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在向居民征集意见后,大家一致同意对入口处台阶进行改造,却陷入了维修资金紧张的困境。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即刻召集物业、业委会、楼组长、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商量对策,尝试通过募集自治金的方式弥补维修资金的不足,经过多方力量的宣传与带头示范作用,楼内大多居民都自愿出资,资金缺口迎刃而解。“这个共筹自治金的事情,我们清楚了,维修资金缺少的部分我们居民愿意付,这是好事,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一名居民大爷说道。
自治有法 多方共议
若说“共筹”解了燃眉之急,那么“共议”则让自治走向深入。随着楼组自治管理持续深化,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日益高涨,大楼内逐渐形成了“小事经常议、要事共同议”的“家门口”议事协商制度,其中成效最为明显的就是楼组“微更新”项目。
在“家门口”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们畅所欲言,垃圾厢房、宣传栏、门禁系统、道闸安装等都提上了议程讨论。经过民主投票,每个提议都被接纳并进行“微更新”,其中,居民们对垃圾厢房的改建呼声最为强烈。
原先垃圾厢房容纳空间有限,地面不平容易积水,进一步导致卫生问题加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经过征集意见、现场走访、方案设计、监督实施、管理维护等流程,每一步具体行动都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垃圾厢房改造最终顺利竣工。楼组建设从基础设施到人文氛围,成功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双升级,迎来崭新面貌。
自治有情 多元共谋
自治的深化,让邻里情意愈发深厚。经过一系列的共同行动,居民之间的邻里情不断加深,互相关心成了常态。很多居民不仅身体力行参与楼组自治,更是利用自身力量,为楼里引入了不少资源。
小区业委会主任吴老师,既是楼组长,也是居民志愿者骨干,在邻里间有着“热心肠吴老师”的美称。她经常耐心倾听楼内居民的各种想法和需求,不厌其烦地沟通和协调工作,日常关爱老人,积极维护小区的环境和秩序。业委会副主任曹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在职党员骨干,在楼组自治氛围的感染下,当起了楼组事务的“有心人”,在发现楼下排污管影响居民生活后,第一时间牵头召开协调会,解决排污问题。平日里,他不仅主动关心楼里老人、给老人送生活物资,还会合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精准对接楼内居民需求。
从斑驳老楼到“花香走廊”,从“各自为政”到“共治共享”,宝城大楼的蜕变证明:社区焕新不仅依赖硬件升级,更需居民携手播撒自治的种子。在静安寺街道宝城大楼里,每一位居民都在为楼组建设而努力,共同谋划美好生活愿景,共同演绎邻里情深故事,共同凝聚家园发展力量,他们将点滴善意与付出汇聚,为提升小区居住环境、促进邻里和谐、增强居民幸福感贡献力量。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4-23 16:30
阅读次数:
静安寺街道宝城大楼建于1996年,属于商住两用房,共有业主45户,共130余人。楼内多有爱花、养花的居民,大家常自发把精心培育的花卉搬来装点大楼,将楼道装点成“花香走廊”,四季生机盎然。
但由于大楼房龄较老,外墙楼顶渗水、门厅入口老旧、门禁系统故障等问题频发,一度让大家的居住感受大打折扣,“微改造”也就随之成了居民们的“心头事”。
自治有径 居民共筹
大楼基础设施老化,众多设施都需要更新换新,其中以入口处台阶损害最为严重,因使用年限较长,台阶表面磨损严重,部分位置形成光滑面,影响居民的日常进出。加之楼内老年人居多,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在向居民征集意见后,大家一致同意对入口处台阶进行改造,却陷入了维修资金紧张的困境。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即刻召集物业、业委会、楼组长、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商量对策,尝试通过募集自治金的方式弥补维修资金的不足,经过多方力量的宣传与带头示范作用,楼内大多居民都自愿出资,资金缺口迎刃而解。“这个共筹自治金的事情,我们清楚了,维修资金缺少的部分我们居民愿意付,这是好事,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一名居民大爷说道。
自治有法 多方共议
若说“共筹”解了燃眉之急,那么“共议”则让自治走向深入。随着楼组自治管理持续深化,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日益高涨,大楼内逐渐形成了“小事经常议、要事共同议”的“家门口”议事协商制度,其中成效最为明显的就是楼组“微更新”项目。
在“家门口”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们畅所欲言,垃圾厢房、宣传栏、门禁系统、道闸安装等都提上了议程讨论。经过民主投票,每个提议都被接纳并进行“微更新”,其中,居民们对垃圾厢房的改建呼声最为强烈。
原先垃圾厢房容纳空间有限,地面不平容易积水,进一步导致卫生问题加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经过征集意见、现场走访、方案设计、监督实施、管理维护等流程,每一步具体行动都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垃圾厢房改造最终顺利竣工。楼组建设从基础设施到人文氛围,成功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双升级,迎来崭新面貌。
自治有情 多元共谋
自治的深化,让邻里情意愈发深厚。经过一系列的共同行动,居民之间的邻里情不断加深,互相关心成了常态。很多居民不仅身体力行参与楼组自治,更是利用自身力量,为楼里引入了不少资源。
小区业委会主任吴老师,既是楼组长,也是居民志愿者骨干,在邻里间有着“热心肠吴老师”的美称。她经常耐心倾听楼内居民的各种想法和需求,不厌其烦地沟通和协调工作,日常关爱老人,积极维护小区的环境和秩序。业委会副主任曹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在职党员骨干,在楼组自治氛围的感染下,当起了楼组事务的“有心人”,在发现楼下排污管影响居民生活后,第一时间牵头召开协调会,解决排污问题。平日里,他不仅主动关心楼里老人、给老人送生活物资,还会合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精准对接楼内居民需求。
从斑驳老楼到“花香走廊”,从“各自为政”到“共治共享”,宝城大楼的蜕变证明:社区焕新不仅依赖硬件升级,更需居民携手播撒自治的种子。在静安寺街道宝城大楼里,每一位居民都在为楼组建设而努力,共同谋划美好生活愿景,共同演绎邻里情深故事,共同凝聚家园发展力量,他们将点滴善意与付出汇聚,为提升小区居住环境、促进邻里和谐、增强居民幸福感贡献力量。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