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路街道大宁路667弄社区作为典型的农民回迁安置小区,承载着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双重属性。虽然小区已实现商品房管理,但居民仍保留着“串门聊天”的习惯,邻里互动频繁,走访开门率高达90%以上。居民区党总支紧抓这一特性,通过“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四百”常态化走访,破解回迁社区治理难题的同时,更探索出“发现需求-资源整合-信任构建”的闭环治理模式。
从“敲门”到“安心”
大宁路667弄居民区所辖小区2个,居民小组60个,实有人口5100多人。居民区划分6个网格,由8名社区工作者负责,大家化身“民情快递员”,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开启基层治理新实践。
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社区工作者通过“拉家常+精准服务”相结合,收集了如小花园座椅修缮、广场舞噪音扰民等显性需求,也关注独居老人送餐、高龄老人居家安全等“隐性难题”。2025年第一季度的走访中就收到社区需求清单12条,其中包括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需求、高龄居民的社区关怀需求、高频流转类租户带来的社区安全顾虑等。
得益于2024年街道实事项目的推进,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人已全覆盖安装了烟感报警器,深受好评。但在今年走访中,社区工作者发现不少纯老高龄家庭也有意向安装烟感报警器,有的居民还提出家里虽然不常烧饭、开火,但仍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以保障居家安全。为此,社工进一步进行意向排摸,“需求捕捉器”实时在线,积极响应。
从“问需”到“贴心”
“居民提出来的需求,只要合理、合规,我们能做的,都要尽力帮忙。”有了需求清单,社工心中就有了工作方向,下一步便是寻求各类资源,建立社区资源库,并进行动态匹配。
居民区党总支深入挖掘社区能人,组建社区志愿者团队,培育老伙伴、小青柠等社区团队8支;整合家庭医生、社区民警、配送律师等自有资源链接居民需求;积极联动延长暖心街区商户如大润发、光大银行,打造社区“服务响应圈”。
社工在走访中发现残疾居民林女士(化名)日常喜欢在家DIY,擅长刺绣、绘画,经常采买原材料来制作,家里有很多手工制品,做工精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居委会马上想到延长暖心街区的慈善超市,当即联系超市负责人。
大宁路街道慈善超市作为“延长街区善治联盟”成员之一,作为“五社联动”的协商主体之一,积极搭建平台,不仅促进商户与商户的交流,更能推动商户和居民区的资源流动和共享。负责人朱坚经理来到社区,查看DIY物品后,邀请林女士将作品放置在慈善超市展出售卖,在居委会的见证下,朱经理代表慈善超市当场与当事人签订合作协议。如今,林女士的作品也成为慈善超市中的热销产品。
从“刷脸”到“交心”
随着走访的持续深入,一场场“化学反应”正在发生,原先的熟人社区再升温。社区云居民上云数超60%,85%以上的租户建立家庭档案、100%的楼组建立微信群,这种深度嵌入使社工从“陌生人”转变为“知心人”,实现从“自证身份”到“刷脸熟络”,再到“信任赋能”的进阶。“居民认识你了,相信你了,觉得居委会说话管用,自然会来找你的。”沈保华书记说道。
在邻里矛盾的纠纷调解中,很多居民会第一时间想到求助居委会,让居委会做“和事佬”“裁判员”。尤其是667弄这类“熟人”社区,邻里抹不开面子、开不了口的“难言之隐”,更需要居委会来主持公道。有次,有家居民安装空调产生了共振噪音,楼下居民苦不堪言,但和楼上关系较好,不好意思开口,只能寻求居委会介入。社工了解到这一情形,证实噪音来源、扰民问题属实后,楼下居民再次希望由居委会“传话”,让楼上整改。居委会站在双方立场从中沟通、斡旋,圆满解决了问题。
通过“四百”走访工作的不断深入,居委会逐渐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有居委帮办”!走访走出成效,居委会延伸服务频次提高了50%,办理较多的是长护险申请和医保本更新,12345工单下降近50%,这些都是社工在走访中宣传和化解矛盾的结果。
从田间地头,到高楼林立,变的是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变的是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情。大宁路街道大宁路667弄居民区用走访证明: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敲开的一扇扇门、记录的一条条诉求、办好的一件件实事中。当社工的脚步成为社区的温暖律动,家园方能成乐园。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4-10 13:58
阅读次数:
大宁路街道大宁路667弄社区作为典型的农民回迁安置小区,承载着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双重属性。虽然小区已实现商品房管理,但居民仍保留着“串门聊天”的习惯,邻里互动频繁,走访开门率高达90%以上。居民区党总支紧抓这一特性,通过“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四百”常态化走访,破解回迁社区治理难题的同时,更探索出“发现需求-资源整合-信任构建”的闭环治理模式。
从“敲门”到“安心”
大宁路667弄居民区所辖小区2个,居民小组60个,实有人口5100多人。居民区划分6个网格,由8名社区工作者负责,大家化身“民情快递员”,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开启基层治理新实践。
在“四百”大走访过程中,社区工作者通过“拉家常+精准服务”相结合,收集了如小花园座椅修缮、广场舞噪音扰民等显性需求,也关注独居老人送餐、高龄老人居家安全等“隐性难题”。2025年第一季度的走访中就收到社区需求清单12条,其中包括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需求、高龄居民的社区关怀需求、高频流转类租户带来的社区安全顾虑等。
得益于2024年街道实事项目的推进,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人已全覆盖安装了烟感报警器,深受好评。但在今年走访中,社区工作者发现不少纯老高龄家庭也有意向安装烟感报警器,有的居民还提出家里虽然不常烧饭、开火,但仍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以保障居家安全。为此,社工进一步进行意向排摸,“需求捕捉器”实时在线,积极响应。
从“问需”到“贴心”
“居民提出来的需求,只要合理、合规,我们能做的,都要尽力帮忙。”有了需求清单,社工心中就有了工作方向,下一步便是寻求各类资源,建立社区资源库,并进行动态匹配。
居民区党总支深入挖掘社区能人,组建社区志愿者团队,培育老伙伴、小青柠等社区团队8支;整合家庭医生、社区民警、配送律师等自有资源链接居民需求;积极联动延长暖心街区商户如大润发、光大银行,打造社区“服务响应圈”。
社工在走访中发现残疾居民林女士(化名)日常喜欢在家DIY,擅长刺绣、绘画,经常采买原材料来制作,家里有很多手工制品,做工精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居委会马上想到延长暖心街区的慈善超市,当即联系超市负责人。
大宁路街道慈善超市作为“延长街区善治联盟”成员之一,作为“五社联动”的协商主体之一,积极搭建平台,不仅促进商户与商户的交流,更能推动商户和居民区的资源流动和共享。负责人朱坚经理来到社区,查看DIY物品后,邀请林女士将作品放置在慈善超市展出售卖,在居委会的见证下,朱经理代表慈善超市当场与当事人签订合作协议。如今,林女士的作品也成为慈善超市中的热销产品。
从“刷脸”到“交心”
随着走访的持续深入,一场场“化学反应”正在发生,原先的熟人社区再升温。社区云居民上云数超60%,85%以上的租户建立家庭档案、100%的楼组建立微信群,这种深度嵌入使社工从“陌生人”转变为“知心人”,实现从“自证身份”到“刷脸熟络”,再到“信任赋能”的进阶。“居民认识你了,相信你了,觉得居委会说话管用,自然会来找你的。”沈保华书记说道。
在邻里矛盾的纠纷调解中,很多居民会第一时间想到求助居委会,让居委会做“和事佬”“裁判员”。尤其是667弄这类“熟人”社区,邻里抹不开面子、开不了口的“难言之隐”,更需要居委会来主持公道。有次,有家居民安装空调产生了共振噪音,楼下居民苦不堪言,但和楼上关系较好,不好意思开口,只能寻求居委会介入。社工了解到这一情形,证实噪音来源、扰民问题属实后,楼下居民再次希望由居委会“传话”,让楼上整改。居委会站在双方立场从中沟通、斡旋,圆满解决了问题。
通过“四百”走访工作的不断深入,居委会逐渐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有居委帮办”!走访走出成效,居委会延伸服务频次提高了50%,办理较多的是长护险申请和医保本更新,12345工单下降近50%,这些都是社工在走访中宣传和化解矛盾的结果。
从田间地头,到高楼林立,变的是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变的是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情。大宁路街道大宁路667弄居民区用走访证明: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敲开的一扇扇门、记录的一条条诉求、办好的一件件实事中。当社工的脚步成为社区的温暖律动,家园方能成乐园。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