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街道海园居民区是一个集居住小区、商务楼宇、社区单位为一体的混合型居民区,60岁以上居民约占38.1%,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还有一些高龄、独居、孤老、残疾、困难等特殊群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凝聚各类党建联建合作伙伴,推动社区与单位的良性互动,通过问需求、链资源、优服务,建好用活“三张清单”,在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主动问需 厘清“需求清单”
海园居民区共有3个网格、42个楼组,为了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抓总,结合常态化“四百”大走访工作,依托“微网格”治理基础,微网格网格长和专职网格员发扬“铁脚板”精神,定期加强与社区居民的密切沟通联系,精准聚焦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细化网格治理单元,以楼组网格为单位,“一长五大员”和党员志愿者与楼内老人及特殊群体开展“一对N”结对,在日常“面对面”关爱中,掌握相关群体的生活、家庭情况,建立“老伙伴关心关爱高龄独居老人名册”,及时了解居民的生活诉求。经过梳理汇总,居民区党总支发现,除了心理慰藉、就医陪聊、代买代办等日常生活必要需求外,居民还有参与社区活动、健康咨询、手工制作、智能手机应用等“微心愿”。
搭建平台 适配“资源清单”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运用“双报到、双报告”及“双结对”机制,立足社区单位资源禀赋的优势,注重凝聚区域单位力量,实现区域化党建的价值引领和资源整合效能最大化。
每年通过召开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海园分会联席会议,一方面社区与共建单位共同探讨同心惠民计划、同心方案安排等内容,试图在协商中为社区居民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资源”;另一方面,社区单位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客观实际,主动要求认领社区的项目,并安排单位在职党员和青年骨干参与社区服务。
双方从“单向索取、单向输出”逐步转变为“双向激活、双向互动”,确保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同时推动社区单位支持并融入基层治理,不断扩大居民区的党建“朋友圈”、治理“合伙人”和服务“暖心者”。
分类施策 巧用“项目清单”
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清单”和社区单位的“资源清单”,居民区党总支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两相匹配形成一份接地气、汇民意、暖人心的“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类别、服务内容、参与单位、负责人、完成时间等情况,确保服务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
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联学
居民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党员与平安养老保险、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等单位的在职党员共赴海立方党群服务中心、上海建桥学院红色“双馆”参观学习;举办共享党课,让共建单位的党员也能聆听社区优秀老党员的精彩授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联办
驻区单位从场地、资源、人力等多方面给予社区支持和帮助,逸夫职校华山分校为每年的“海园杯”社区运动会提供场地;上海歌剧院为爱好唱歌的居民提供歌唱培训;平安养老保险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科普活动;每逢社区“三五”学雷锋、环境卫生整治、创城维护行动等活动时,社区单位也积极报名参加。
开展暖心备至的关爱联送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上海宾馆等18年来坚持为社区孤老准备爱心年夜饭;平安养老保险、静安昆仑大酒店为社区困难学子提供助学金等,通过“理论共学、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拉近社区与单位、白领与白发之间的距离,改善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让单位职工有机会走进社区、关注社区、热爱社区。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以居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区域化党建平台为载体,推动辖区各类主体相融相促、同向奔赴,努力实现民心聚集在基层、资源整合在基层,难题解决在基层、服务延伸在基层,共同打造“美哉海园,常乐家园”。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4-06-20 16:02
阅读次数:
静安寺街道海园居民区是一个集居住小区、商务楼宇、社区单位为一体的混合型居民区,60岁以上居民约占38.1%,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还有一些高龄、独居、孤老、残疾、困难等特殊群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凝聚各类党建联建合作伙伴,推动社区与单位的良性互动,通过问需求、链资源、优服务,建好用活“三张清单”,在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主动问需 厘清“需求清单”
海园居民区共有3个网格、42个楼组,为了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抓总,结合常态化“四百”大走访工作,依托“微网格”治理基础,微网格网格长和专职网格员发扬“铁脚板”精神,定期加强与社区居民的密切沟通联系,精准聚焦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细化网格治理单元,以楼组网格为单位,“一长五大员”和党员志愿者与楼内老人及特殊群体开展“一对N”结对,在日常“面对面”关爱中,掌握相关群体的生活、家庭情况,建立“老伙伴关心关爱高龄独居老人名册”,及时了解居民的生活诉求。经过梳理汇总,居民区党总支发现,除了心理慰藉、就医陪聊、代买代办等日常生活必要需求外,居民还有参与社区活动、健康咨询、手工制作、智能手机应用等“微心愿”。
搭建平台 适配“资源清单”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运用“双报到、双报告”及“双结对”机制,立足社区单位资源禀赋的优势,注重凝聚区域单位力量,实现区域化党建的价值引领和资源整合效能最大化。
每年通过召开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海园分会联席会议,一方面社区与共建单位共同探讨同心惠民计划、同心方案安排等内容,试图在协商中为社区居民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资源”;另一方面,社区单位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客观实际,主动要求认领社区的项目,并安排单位在职党员和青年骨干参与社区服务。
双方从“单向索取、单向输出”逐步转变为“双向激活、双向互动”,确保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同时推动社区单位支持并融入基层治理,不断扩大居民区的党建“朋友圈”、治理“合伙人”和服务“暖心者”。
分类施策 巧用“项目清单”
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清单”和社区单位的“资源清单”,居民区党总支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两相匹配形成一份接地气、汇民意、暖人心的“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类别、服务内容、参与单位、负责人、完成时间等情况,确保服务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
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联学
居民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党员与平安养老保险、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等单位的在职党员共赴海立方党群服务中心、上海建桥学院红色“双馆”参观学习;举办共享党课,让共建单位的党员也能聆听社区优秀老党员的精彩授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联办
驻区单位从场地、资源、人力等多方面给予社区支持和帮助,逸夫职校华山分校为每年的“海园杯”社区运动会提供场地;上海歌剧院为爱好唱歌的居民提供歌唱培训;平安养老保险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科普活动;每逢社区“三五”学雷锋、环境卫生整治、创城维护行动等活动时,社区单位也积极报名参加。
开展暖心备至的关爱联送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上海宾馆等18年来坚持为社区孤老准备爱心年夜饭;平安养老保险、静安昆仑大酒店为社区困难学子提供助学金等,通过“理论共学、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拉近社区与单位、白领与白发之间的距离,改善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让单位职工有机会走进社区、关注社区、热爱社区。
海园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以居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区域化党建平台为载体,推动辖区各类主体相融相促、同向奔赴,努力实现民心聚集在基层、资源整合在基层,难题解决在基层、服务延伸在基层,共同打造“美哉海园,常乐家园”。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