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西路街道全力对标实现“党建新标杆,卓越静安范”的目标,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个聚力”,通过“带、考、炼”三管齐下全面培优育强居民区“领头雁”,着力打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居民区书记队伍。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深入实施“芷引力人才”计划,结对帮带“长才干”。选取有经验的书记作为导师,深耕“场景式”带教培育,让墩苗书记到群众身边“汲取养分”,加快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创新开展“擂台比武”项目,考核评议“动真格”。科学设立居民区多维度考核体系,让基层干部上“擂台”、亮“答卷”、争“先锋”,以真考实评的考核杠杆撬动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全力推进“墩苗育苗”工程,一线锻炼“壮筋骨”。不断深化见习挂职、轮岗交流、末位调整等机制,精心筛选了一批“95后”优秀干部到一线“墩苗”。通过“领跑工程”孵化培育了大统居民区“‘零’违建居村创建”项目、1233居民区“幸福议事厅”项目、南山居民区“小老助老老”项目等,切实提升基层“领头雁”带班带队能力、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听听3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居民区书记以来的所思所悟。
郑周哲 芷江西路街道党政办公室一级科员(大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问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怎么想到担任居民区书记的?
郑
通过将近四年在街道的工作及两次居委会的轮岗经历,已经对居民区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较为缺乏直插一线、直面居民、全面协调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一方面,想检验自己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成长,是否能够挑得起这副担子;另一方面,也想从做好基层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取得进步。
问
基层工作经历带来哪些转变?
郑
最大的转变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和与居民沟通方式的转变,虽然这些工作要求和技能在党政办的时候都是需要和涉及的,但当时主要还是从一个“执行者”的角度去落实。现在既要以一个“领导者”的角色进行通盘思考和部署,又要把整个党总支、居委会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对我而言,要求更高了,挑战也更艰巨了。
问
对于基层干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前在党政办对此就深有体会,这次到居民区感触更深了。把街道相关条线布置的任务落实到位的同时,还要协调解决好落实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及时反馈推进过程中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落实到位。
问
请谈谈对近期基层工作的感悟?
郑
百姓百条心,面对居民所寻求的帮助,态度和行动哪一方面都不能落下,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拉,坚决落实首问负责制,能处置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也指明方向告知解决办法,力求将问题解决在最短时限内,将隐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将以沉淀之姿向下扎根,以实干之态向上生长,凝聚带领好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班子,贯彻落实好各项任务,团结服务好社区居民,为建设更美丽、和谐、宜居的芷江西贡献力量。
问
如何看待“班长工程”,对于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年轻干部放到最火辣的一线历练,是最有效、最接地气的方式,比一般常规的教学、培训等方式来的更直接、更有效。迎接风险、直面挑战,相信行难事者必有所得!持续丰富锻炼培养方式,不断强化激励方式,坚持“墩墩苗”,助推干部更好、更快、更扎实成长。
问
谈谈你在基层遇到最难忘的一件事?
郑
辖区内有2个存在了二十余年的屋顶鸽棚,在平改坡里面搭建鸽笼,周边居民饱受鸽子噪音、鸽粪污染等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到岗以来,我一边积极协助街道城管执法部门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同步做好做通居民工作,完善后续事宜。目前两处违章搭建均已拆除完毕,居民纷纷表示,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曹润 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平安办公室一级科员(1233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问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怎么想到担任居民区书记的?
曹
刚入职时在居民区轮岗过半年,从老书记教我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到年轻书记带我体会棚户区旧改征收,我发现居民区书记作为社区里的“头雁”,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实践者,看着他们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深受鼓舞。当时也总会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如今组织给了我更广阔的平台来深入居民区,我想抓住它,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问
疫情期间就来到1233弄居民区担任临时书记,有哪些感悟与收获?
曹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疫情期间担任居民区临时书记的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在一天内要落实分发物资抗原、转运密接、上门排摸、配药、大筛等多项任务,还要统计好各项数据做到底数清、工作明,最忙碌的时候连续一周挑灯到黎明。但当阳性患者逐一被转运、前期疫情严重的里弄病例数字慢慢归零、志愿者一呼百应的时候,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问
成为一名基层书记做了哪些功课?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曹
担任居民区书记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学习、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我会时刻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同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向群众学、向榜样学,不断给自己“充电”。我将致力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践打造智慧社区,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希望能用年轻人澎湃的热情和奋斗的活力给我们居民区添砖加瓦。
问
如何看待“班长工程”,对于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曹
作为新一代“95后”居民区书记,我认为“班长工程”对于年轻公务员是挑战也是机遇,下沉锻炼可以深入接触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从“小处”入手解决“大事”。用细心、耐心、恒心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执行力、战斗力。可以通过优秀书记导师带教和主题案例的学习来弥补青年书记经验上的缺失,更快成长。
问
谈谈你在基层遇到最难忘的一个人?
曹
老居民区书记沈莉是我接触社区基层治理道路上的领路人,她总是会手把手耐心地教我与居民的沟通方式。比如,之前一些执意保留违章建筑的居民在她的沟通化解之下也能欣然同意拆违。在她的鼓励下,我逐渐成长成为了一个无惧跟居民沟通的人,这也为我现在能成为一名居民区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冠卿 芷江西路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管理九级(南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问
基层工作经历带来哪些转变?
顾
简单来说,在基层从事的工作都是非常具体的事务,需要进百家门、解百家愁,感谢组织给我这次机会,让我零距离接触民情,也能够学着更加将心比心,站在群众的角度看事情、想问题,使我更加具备民生情怀。
问
对于基层干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顾
基层干部是在千锤百炼中“干”出来的。我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要虚心求学,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真心待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倾心为民,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要用心工作,做一个推动发展的人;要清心从政,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问
请谈谈对近期基层的工作感悟?
顾
基层工作琐碎繁杂,但桩桩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作用不小。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群众所关注。因此,做一名基层干部不易,做一名能干出成效、干出形象、干出口碑的优秀基层干部更有难度,需要付出加倍努力,把自己历练成为社区治理的“多面手”。
问
如何看待“班长工程”,对于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顾
在安逸的环境中待久了禁不起逆境的考验,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难以抵抗挫折和“严寒”。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很多人刚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对基层情况不甚了解,更需要多磨砺才能在日后工作中勇担重任、遇难不惧。街道“墩苗育苗”机制对于加快年轻干部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熟悉基层群众工作,更好驾轻就熟地为群众服务。
问
谈谈你在基层遇到最难忘的一件事?
顾
到基层工作的第一周就因防疫要求,需要对我们辖区的密接人员进行转运。整个转运流程环环相扣,工作开展既要符合防疫要求,又要能化解群众的情绪,考验的是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智慧。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3-02-03 14:11
阅读次数:
芷江西路街道全力对标实现“党建新标杆,卓越静安范”的目标,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个聚力”,通过“带、考、炼”三管齐下全面培优育强居民区“领头雁”,着力打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居民区书记队伍。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深入实施“芷引力人才”计划,结对帮带“长才干”。选取有经验的书记作为导师,深耕“场景式”带教培育,让墩苗书记到群众身边“汲取养分”,加快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创新开展“擂台比武”项目,考核评议“动真格”。科学设立居民区多维度考核体系,让基层干部上“擂台”、亮“答卷”、争“先锋”,以真考实评的考核杠杆撬动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全力推进“墩苗育苗”工程,一线锻炼“壮筋骨”。不断深化见习挂职、轮岗交流、末位调整等机制,精心筛选了一批“95后”优秀干部到一线“墩苗”。通过“领跑工程”孵化培育了大统居民区“‘零’违建居村创建”项目、1233居民区“幸福议事厅”项目、南山居民区“小老助老老”项目等,切实提升基层“领头雁”带班带队能力、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听听3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居民区书记以来的所思所悟。
郑周哲 芷江西路街道党政办公室一级科员(大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问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怎么想到担任居民区书记的?
郑
通过将近四年在街道的工作及两次居委会的轮岗经历,已经对居民区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较为缺乏直插一线、直面居民、全面协调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一方面,想检验自己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成长,是否能够挑得起这副担子;另一方面,也想从做好基层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取得进步。
问
基层工作经历带来哪些转变?
郑
最大的转变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和与居民沟通方式的转变,虽然这些工作要求和技能在党政办的时候都是需要和涉及的,但当时主要还是从一个“执行者”的角度去落实。现在既要以一个“领导者”的角色进行通盘思考和部署,又要把整个党总支、居委会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对我而言,要求更高了,挑战也更艰巨了。
问
对于基层干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前在党政办对此就深有体会,这次到居民区感触更深了。把街道相关条线布置的任务落实到位的同时,还要协调解决好落实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及时反馈推进过程中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落实到位。
问
请谈谈对近期基层工作的感悟?
郑
百姓百条心,面对居民所寻求的帮助,态度和行动哪一方面都不能落下,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拉,坚决落实首问负责制,能处置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也指明方向告知解决办法,力求将问题解决在最短时限内,将隐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将以沉淀之姿向下扎根,以实干之态向上生长,凝聚带领好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班子,贯彻落实好各项任务,团结服务好社区居民,为建设更美丽、和谐、宜居的芷江西贡献力量。
问
如何看待“班长工程”,对于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年轻干部放到最火辣的一线历练,是最有效、最接地气的方式,比一般常规的教学、培训等方式来的更直接、更有效。迎接风险、直面挑战,相信行难事者必有所得!持续丰富锻炼培养方式,不断强化激励方式,坚持“墩墩苗”,助推干部更好、更快、更扎实成长。
问
谈谈你在基层遇到最难忘的一件事?
郑
辖区内有2个存在了二十余年的屋顶鸽棚,在平改坡里面搭建鸽笼,周边居民饱受鸽子噪音、鸽粪污染等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到岗以来,我一边积极协助街道城管执法部门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同步做好做通居民工作,完善后续事宜。目前两处违章搭建均已拆除完毕,居民纷纷表示,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曹润 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平安办公室一级科员(1233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问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怎么想到担任居民区书记的?
曹
刚入职时在居民区轮岗过半年,从老书记教我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到年轻书记带我体会棚户区旧改征收,我发现居民区书记作为社区里的“头雁”,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实践者,看着他们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深受鼓舞。当时也总会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如今组织给了我更广阔的平台来深入居民区,我想抓住它,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问
疫情期间就来到1233弄居民区担任临时书记,有哪些感悟与收获?
曹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疫情期间担任居民区临时书记的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在一天内要落实分发物资抗原、转运密接、上门排摸、配药、大筛等多项任务,还要统计好各项数据做到底数清、工作明,最忙碌的时候连续一周挑灯到黎明。但当阳性患者逐一被转运、前期疫情严重的里弄病例数字慢慢归零、志愿者一呼百应的时候,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问
成为一名基层书记做了哪些功课?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曹
担任居民区书记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学习、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我会时刻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同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向群众学、向榜样学,不断给自己“充电”。我将致力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践打造智慧社区,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希望能用年轻人澎湃的热情和奋斗的活力给我们居民区添砖加瓦。
问
如何看待“班长工程”,对于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曹
作为新一代“95后”居民区书记,我认为“班长工程”对于年轻公务员是挑战也是机遇,下沉锻炼可以深入接触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从“小处”入手解决“大事”。用细心、耐心、恒心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执行力、战斗力。可以通过优秀书记导师带教和主题案例的学习来弥补青年书记经验上的缺失,更快成长。
问
谈谈你在基层遇到最难忘的一个人?
曹
老居民区书记沈莉是我接触社区基层治理道路上的领路人,她总是会手把手耐心地教我与居民的沟通方式。比如,之前一些执意保留违章建筑的居民在她的沟通化解之下也能欣然同意拆违。在她的鼓励下,我逐渐成长成为了一个无惧跟居民沟通的人,这也为我现在能成为一名居民区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冠卿 芷江西路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管理九级(南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问
基层工作经历带来哪些转变?
顾
简单来说,在基层从事的工作都是非常具体的事务,需要进百家门、解百家愁,感谢组织给我这次机会,让我零距离接触民情,也能够学着更加将心比心,站在群众的角度看事情、想问题,使我更加具备民生情怀。
问
对于基层干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顾
基层干部是在千锤百炼中“干”出来的。我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要虚心求学,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真心待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倾心为民,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要用心工作,做一个推动发展的人;要清心从政,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问
请谈谈对近期基层的工作感悟?
顾
基层工作琐碎繁杂,但桩桩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作用不小。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群众所关注。因此,做一名基层干部不易,做一名能干出成效、干出形象、干出口碑的优秀基层干部更有难度,需要付出加倍努力,把自己历练成为社区治理的“多面手”。
问
如何看待“班长工程”,对于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顾
在安逸的环境中待久了禁不起逆境的考验,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难以抵抗挫折和“严寒”。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很多人刚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对基层情况不甚了解,更需要多磨砺才能在日后工作中勇担重任、遇难不惧。街道“墩苗育苗”机制对于加快年轻干部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熟悉基层群众工作,更好驾轻就熟地为群众服务。
问
谈谈你在基层遇到最难忘的一件事?
顾
到基层工作的第一周就因防疫要求,需要对我们辖区的密接人员进行转运。整个转运流程环环相扣,工作开展既要符合防疫要求,又要能化解群众的情绪,考验的是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智慧。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