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上海
  • 静安人大
  • 静安政协
无障碍浏览
繁體版
日本语
Francais
English
  • 首页
  • 静安新闻
  • 信息公开
  • 政民互动
  • 一网通办
  • 公共服务
  • 静安概览

当前位置: 热点专题> 静安党建> 党建信息

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 党建引领法援路 融合赋能惠民生

区党建中心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7-25 阅读次数:】 【推荐】 【纠错】 【收藏】 【字号: 大 中 小 】 【我要打印】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示范引领作用,“静邻党建”将陆续推出我区荣获2025年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的优秀案例,带动全区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今天,展示的是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的风采。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支部委员会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法律援助工作各环节,牢固确立“围绕法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法援”的核心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法律援助工作全链条,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服务效能、保障群众权益的强大动能,开辟一条党建引领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

 

政治领航铸魂,筑牢法援为民思想根基

 

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着力强化理论武装,确保法援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政治思想导航。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核心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法治为民”核心要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为法援工作的价值准则与行动自觉。

 

深化宗旨意识教育。严格按照主题教育要求,制定教育规划,明确学习重点,做好复盘总结,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牢政治理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在法律援助工作中落地生根。

 

严明纪律规矩。将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作为严肃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估、投诉处理机制等,确保每一宗法援案件经得起法律与人民的检验,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创新融合载体,打造惠民服务品牌矩阵

 

党支部积极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载体,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法援服务品牌。

 

暖心服务解民忧。在窗口摆放“党员示范岗”标牌,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律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搭建一座有温度、有力度的法治“连心桥”。

 

优化服务暖民心。通过简化办理方式,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且申请材料齐备的实行“当天办”;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先行受理,事后通过邮寄等方式补交材料,真正实现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推行党员“上门办”等便民措施,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享受法援温暖。

 

融合赋能成效显著,法援阳光惠及更多群众

 

“党建+业务”的深度交融,结出了惠及民生的丰硕成果。

 

重点群体保障有力。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权益得到优先保障。中心为农民工追讨欠薪300余万元,妇女儿童维权案件办结率达100%。

 

服务质效跨越提升。近三年,中心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669件,接待来访群众咨询18327人次,接听12348法律咨询热线55801人次,开展社区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百余场,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7%以上,办案质量评估合格率达100%,取得良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应。

 

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党支部扎实开展“法援‘未’你而来·筑牢反诈‘防护网’”一个支部一件实事工作,为广大校园师生送上精彩纷呈的普法课。中心积极创新“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工作模式,与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设立“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心理服务点”,对涉案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将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中心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未来,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业务”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探索智慧法援赋能,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供给,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践行法治为民初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法律援助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为推进法治建设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

 


分享到:
相关文档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了
猜您喜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 手机号码:*
  • Email:*
  • 验证码:*
    验证码

004009009002 > 首页> 热点专题> 静安党建> 党建信息 >新闻详情

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 党建引领法援路 融合赋能惠民生

朗读

区党建中心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7-25 15:28

阅读次数:

打印
分享到: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示范引领作用,“静邻党建”将陆续推出我区荣获2025年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的优秀案例,带动全区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今天,展示的是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的风采。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支部委员会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法律援助工作各环节,牢固确立“围绕法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法援”的核心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法律援助工作全链条,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服务效能、保障群众权益的强大动能,开辟一条党建引领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

 

政治领航铸魂,筑牢法援为民思想根基

 

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着力强化理论武装,确保法援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政治思想导航。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核心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法治为民”核心要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为法援工作的价值准则与行动自觉。

 

深化宗旨意识教育。严格按照主题教育要求,制定教育规划,明确学习重点,做好复盘总结,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牢政治理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在法律援助工作中落地生根。

 

严明纪律规矩。将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作为严肃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估、投诉处理机制等,确保每一宗法援案件经得起法律与人民的检验,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创新融合载体,打造惠民服务品牌矩阵

 

党支部积极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载体,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法援服务品牌。

 

暖心服务解民忧。在窗口摆放“党员示范岗”标牌,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律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搭建一座有温度、有力度的法治“连心桥”。

 

优化服务暖民心。通过简化办理方式,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且申请材料齐备的实行“当天办”;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先行受理,事后通过邮寄等方式补交材料,真正实现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推行党员“上门办”等便民措施,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享受法援温暖。

 

融合赋能成效显著,法援阳光惠及更多群众

 

“党建+业务”的深度交融,结出了惠及民生的丰硕成果。

 

重点群体保障有力。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权益得到优先保障。中心为农民工追讨欠薪300余万元,妇女儿童维权案件办结率达100%。

 

服务质效跨越提升。近三年,中心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669件,接待来访群众咨询18327人次,接听12348法律咨询热线55801人次,开展社区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百余场,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7%以上,办案质量评估合格率达100%,取得良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应。

 

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党支部扎实开展“法援‘未’你而来·筑牢反诈‘防护网’”一个支部一件实事工作,为广大校园师生送上精彩纷呈的普法课。中心积极创新“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工作模式,与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设立“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心理服务点”,对涉案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将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中心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未来,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业务”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探索智慧法援赋能,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供给,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践行法治为民初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法律援助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为推进法治建设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

 


专业词注释:

返回顶部

浏览器
使用说明

您的浏览器不在兼容范围内,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

您的浏览器在兼容范围内: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非兼容模式9.1版本及以上。

×
网站地图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