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生态环境建设职能作用,以“融网强格”推进“多格合一”,通过党建联建、条块结合、联勤联动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与环境治理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持续推动基层环境治理水平和效能提升,努力让每一个基层网格细胞都充满绿色动力,富有生机活力。
筑牢党建基石,完善基层环境治理工作体系
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构建覆盖全域、协同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党建联建,实现全域覆盖
通过签订《联建协议书》,定期安排党建联席会,与属地街镇沟通情况、议事协商,会同居民、企业、职能部门共商共议,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解、协同处置,形成“问题发现—协商解决—长效监督”治理闭环,解决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为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有效降低问题“反弹率”。例如,在新梅共和城灵石路沿街商铺和闻喜路餐饮集聚区党建联席会议上,各部门针对餐饮选址与油烟净化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有力促进了餐饮油烟扰民等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解决。
资源下沉,实现精准赋能
在参与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的基础上,根据全区目前形成的综合网格,每个综合网格都落实有具体的联络员,负责网格内环境建设工作的联系联络、综合研究、问题处置等事项,能做到日常巡查有联系、沟通协商有参与、联动处置有支撑,以专业力量的参与保障,切实提升网格善治水平。联络员会定期走访沿街商铺,调研街情街事,发放实用资料,以精细化服务帮助排污单位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以专业力量为基层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典型示范,打造基层亮点
依托“静环号”“静环先锋”“党员青年先锋队”“监测静取人”“静环之声”等系列党建品牌,以及生态环境领域“无废城市”“低碳示范”“宁静小区”等试点创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治理,通过党建联建促进环境治理,将“生态绿”融入“党建红”。目前,已有4家单位获评市级示范细胞,2家单位入选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典型案例,1个小区被评为市三星宁静小区,石门二路街道荣获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区,临汾路街道入选上海市第二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单位。
坚持科技赋能,提升基层环境治理服务水平
区生态环境局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与“融网强格”深度融合,采取“科技+帮扶”,积极构建智能化、精细化的生态治理新模式。
数字化驱动,实现全域动态监管
通过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在餐饮、小型汽修、民营医疗机构、宠物医院等行业管理中积极推行固定污染源全域纳管。同时,整合企业的法人注册数据、业务条线数据以及属地发现等信息,联合属地街镇开展线下核查,为企业打上油烟气、VOCs、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辐射等污染因子标签。再经过二次核查,将企业纳入数据库,实现全域范围内排污单位的动态更新全面覆盖,确保监管无死角。
集约化检查,推动精准高效管理
积极落实跨部门、跨条线联动机制,推进“检查码”应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问题。同时,依托区级环境智慧管理平台,结合日常管理需要,发起双向联合检查,在切实做好企业监督管理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让监管更加精准、有力、有效。
精准化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联合区“一网通办”,创新推出“企码”两网融合餐饮管理模块,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企业扫码即可完成环保基础资料填报、政策查询、信用自评等操作,成功实现高效便捷的环保管理。
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还精心打造了“中小微企业生态环境智能守法服务小程序”,通过云端普法、智能诊断和云端管理等功能模块,为餐饮单位、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环保服务。该小程序已在全区 43 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在大型商业中心、餐饮集聚区试点推行,有效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环境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注重协同联动,构建基层环境治理共治格局
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多元力量参与环境治理,推动基层环境治理从“单兵突进”向“协同作战”转变。
多方协同,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在处理“群企”矛盾时,街镇会通过居委干部、楼组长等及时收集居民的诉求,再通过网格平台将相关部门都聚集起来,直接面对面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问题。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共商共治为抓手,引领商铺业主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中来,形成互信互助、共治共享的新时代邻里关系,切实为群众排忧,为商户解难。
拓宽渠道,多元参与环境治理
在街镇成立街区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地缘相近、业缘相邻、人缘相熟等优势,参与“静邻网格合伙人”项目,及时发现和反馈环境问题,实现由“治理对象”向“治理主体”转变,最大限度地把环境安全隐患和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矛盾问题发现在萌芽、处置在源头、化解在基层,降低环境问题的发生率,提高群众的感受度。
宣传引导,激发环境治理活力
依托网格平台,为商户企业、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等开展生态环境知识与普法宣传讲座。一方面,通过现场指导商户企业如何规范操作,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提升经营中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类主体的普法宣传力度,将专业资源下沉到网格,提高网格联动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引导部分商家代表承诺践诺,在切实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加强示范引领带动,向同行普及环保知识,共同提高环保意识、完善环保措施,主动参与基层环境治理。
下一步,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高质量党建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以“融网强格”推动治理资源整合,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精度,以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合力,共同书写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静安答卷。
朗读
来源:
发稿时间:2025-04-24 16:33
阅读次数:
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生态环境建设职能作用,以“融网强格”推进“多格合一”,通过党建联建、条块结合、联勤联动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与环境治理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持续推动基层环境治理水平和效能提升,努力让每一个基层网格细胞都充满绿色动力,富有生机活力。
筑牢党建基石,完善基层环境治理工作体系
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构建覆盖全域、协同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党建联建,实现全域覆盖
通过签订《联建协议书》,定期安排党建联席会,与属地街镇沟通情况、议事协商,会同居民、企业、职能部门共商共议,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解、协同处置,形成“问题发现—协商解决—长效监督”治理闭环,解决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为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有效降低问题“反弹率”。例如,在新梅共和城灵石路沿街商铺和闻喜路餐饮集聚区党建联席会议上,各部门针对餐饮选址与油烟净化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有力促进了餐饮油烟扰民等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解决。
资源下沉,实现精准赋能
在参与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的基础上,根据全区目前形成的综合网格,每个综合网格都落实有具体的联络员,负责网格内环境建设工作的联系联络、综合研究、问题处置等事项,能做到日常巡查有联系、沟通协商有参与、联动处置有支撑,以专业力量的参与保障,切实提升网格善治水平。联络员会定期走访沿街商铺,调研街情街事,发放实用资料,以精细化服务帮助排污单位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以专业力量为基层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典型示范,打造基层亮点
依托“静环号”“静环先锋”“党员青年先锋队”“监测静取人”“静环之声”等系列党建品牌,以及生态环境领域“无废城市”“低碳示范”“宁静小区”等试点创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治理,通过党建联建促进环境治理,将“生态绿”融入“党建红”。目前,已有4家单位获评市级示范细胞,2家单位入选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典型案例,1个小区被评为市三星宁静小区,石门二路街道荣获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区,临汾路街道入选上海市第二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单位。
坚持科技赋能,提升基层环境治理服务水平
区生态环境局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与“融网强格”深度融合,采取“科技+帮扶”,积极构建智能化、精细化的生态治理新模式。
数字化驱动,实现全域动态监管
通过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在餐饮、小型汽修、民营医疗机构、宠物医院等行业管理中积极推行固定污染源全域纳管。同时,整合企业的法人注册数据、业务条线数据以及属地发现等信息,联合属地街镇开展线下核查,为企业打上油烟气、VOCs、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辐射等污染因子标签。再经过二次核查,将企业纳入数据库,实现全域范围内排污单位的动态更新全面覆盖,确保监管无死角。
集约化检查,推动精准高效管理
积极落实跨部门、跨条线联动机制,推进“检查码”应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问题。同时,依托区级环境智慧管理平台,结合日常管理需要,发起双向联合检查,在切实做好企业监督管理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让监管更加精准、有力、有效。
精准化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联合区“一网通办”,创新推出“企码”两网融合餐饮管理模块,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企业扫码即可完成环保基础资料填报、政策查询、信用自评等操作,成功实现高效便捷的环保管理。
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还精心打造了“中小微企业生态环境智能守法服务小程序”,通过云端普法、智能诊断和云端管理等功能模块,为餐饮单位、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环保服务。该小程序已在全区 43 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在大型商业中心、餐饮集聚区试点推行,有效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环境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注重协同联动,构建基层环境治理共治格局
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多元力量参与环境治理,推动基层环境治理从“单兵突进”向“协同作战”转变。
多方协同,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在处理“群企”矛盾时,街镇会通过居委干部、楼组长等及时收集居民的诉求,再通过网格平台将相关部门都聚集起来,直接面对面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问题。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共商共治为抓手,引领商铺业主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中来,形成互信互助、共治共享的新时代邻里关系,切实为群众排忧,为商户解难。
拓宽渠道,多元参与环境治理
在街镇成立街区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地缘相近、业缘相邻、人缘相熟等优势,参与“静邻网格合伙人”项目,及时发现和反馈环境问题,实现由“治理对象”向“治理主体”转变,最大限度地把环境安全隐患和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矛盾问题发现在萌芽、处置在源头、化解在基层,降低环境问题的发生率,提高群众的感受度。
宣传引导,激发环境治理活力
依托网格平台,为商户企业、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等开展生态环境知识与普法宣传讲座。一方面,通过现场指导商户企业如何规范操作,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提升经营中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类主体的普法宣传力度,将专业资源下沉到网格,提高网格联动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引导部分商家代表承诺践诺,在切实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加强示范引领带动,向同行普及环保知识,共同提高环保意识、完善环保措施,主动参与基层环境治理。
下一步,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高质量党建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以“融网强格”推动治理资源整合,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精度,以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合力,共同书写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静安答卷。
返回顶部
浏览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 13:30-17:30)
办公地点:常德路370号联系电话:62472188
网站标识码:3101060005沪ICP备05004121公安备案号:310106020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