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零距离】书记手记‖小程序上的健身“大礼包”
小程序上的健身“大礼包”
静安区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俞彪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
静安区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
体育产业发展
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静安体育公益配送”项目即充分整合全社会体育资源,为市民提供公益性体育健身服务,构建市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从萌生创意到最终实施,我们反复听取意见建议,走访体育企业,多方设计论证,于今年3月7日正式推出了“静安体育公益配送”项目,向生活、工作、学习在静安的市民提供电子公益配送券,使市民在区内各类体育场馆享受价格优惠的健身服务。为方便市民使用,我们专门开发了“静安体育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每天早上8点开始,小程序上会分时段发放额度为20元、35元、60元和80元的通用公益配送券。平台还可根据市民领券、用券情况调整配送券发放数量。市民可通过小程序定位身边的健身场所、查看区内体育赛事活动咨讯、在线支付结算等,实现配送服务供需精准高效匹配。

丰富优质的线下体育服务资源是配送服务开展的根本,为此我们遵循“区域覆盖、分布均衡、项目多元”原则,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在全区范围内遴选符合条件的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和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经审核授权后,构建一个开放的公益配送服务定点单位联盟。制定了《静安体育公益配送项目实施办法》,明确定点单位资质要求、授权程序、准入准出考核等,充分保障市民能够就近就便地享受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健身服务。

目前,全区已有53家场馆纳入体育公益配送定点单位名单,服务项目涵盖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游泳、击剑、射箭、健身、团操、瑜伽等16项,服务对象实现了从幼儿到中老年全年龄段覆盖。


为了让各方都真正参与到“静安体育公益配送”项目中来,使健身爱好者直接得实惠、定点单位获得稳定受众群团,真正实现各方受益,我们按照“政府贴一点,场馆让一点,市民出一点”的原则,配送券的面额由区体育局补贴金额和定点单位让利金额按比例组成。每位用户每周最多可领取5张配送券,有效期为2周,逾期将被系统收回重新投放,保证服务资源合理分配、全民共享。今年,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静安体育公益配送”项目列入2019年度静安区实事项目,区财政投入约330万元专项经费,目标全年配送服务市民10万人次以上,预计拉动体育消费600-800万元。

夏季是游泳高峰时段,我们充分听取各定点单位的反馈意见,在7月开展了“惠商惠民”专项促销活动,由区体育局增加配送额度,对定点单位让利额度进行减免,提高配送单位积极性。同期我们还推出了额度为20元的游泳公益专用券,每日分批次发放,受到市民追捧,新券上线往往是几分钟内被“一扫而光”。

“静安体育公益配送”项目构建起引导市民自主健身消费的新模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育健身, 越来越多的静安市民对到场馆健身消费“路转粉”;同时,项目通过“人流导入”反哺了社会经营性健身场所、民营中小体育企业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截至9月24日,静安区市民通过该平台共领取配送券290724张,已用券117909张,累计消费超过103284次,区体育局配送金额达240余万元,累计带动市民体育消费超过600余万元。


依托互联网开展服务配送,在极大提高便利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方面是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的监管问题,另一方面是市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顾虑。为彻底打通该惠民项目顺利运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引入了由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证的可信区块链系统,解决配送环节中的信用问题。项目运用区块链特有的信息记录真实、数据不可篡改、过程可追溯的技术优势,将配送券的生成、发放、领取、使用等数据信息全部在区块链各节点上进行分布式加密存储,任何参与者都无法单方面修改数据内容,从技术上杜绝配送券重复使用、数据造假、不正当交易等舞弊行为,保证每一笔配送到市民手里的资金账目都有明细可追溯。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一方面可对配送全过程进行数据跟踪和事后评估、审计,促成资金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加密特性,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各方提供数据隐私保护,增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互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梳理挖掘区内体育服务资源,进一步增加体育公益配送定点单位数量,扩大配送券使用范围。安全合理地利用好平台大数据,根据受众健身时段、运动项目偏好、健身行为等情况,逐步优化配送策略、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全民健身精细管理、精准配送、精致服务。
相关文档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