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零距离”书记手记‖将沿街垃圾箱房打造成一处处流动风景点
将沿街垃圾箱房打造成一处处流动风景点
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胡建文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 ,
走出去都是办法!
为了寻找答案,我决定到各个小区走走,现场去了解掌握最一手情况,听听居民们的想法和意见。
调研走访的路上,我在宝通路看到一个漂亮的公交车站候车亭,突然想到,同样是沿街设施,为什么不能将垃圾箱房改建成和候车亭一样漂亮呢?我召集社区管理办和绿化市容所的同志们一起商议对策。大家建议,可以将原有的马路沿街废物箱拆除,改建成一个移动的开放式多功能亭子间,每天定时放置分类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垃圾,投放时间点过了以后,垃圾桶撤走,亭子间供行人休憩。
思路愈加清晰,我们找来一家设计公司,做了好几个设计方案,听取居民意见。设计样式一出来,大家都纷纷点赞。这样更坚定了我们的想法,开始将这一思路付诸实施。
送桶上门按时清运,
化解难题成效显著
一是把握民意,定时定点。我们对18个小区开展100%入户征询,包括投放点位置、投放时间等,并根据大多数居民的意见,确立了17个新型多功能垃圾箱投放点和每个点的投放时间。
▲居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
二是送桶上门,按时清运。按照既定的投放时间,由街道绿容所规划行车路线送桶上门。投放结束后,由驳运车将垃圾桶全部撤走,送到集中点分类清运。垃圾桶撤走后,垃圾箱房亭子变成一个休憩亭子间,环卫工人做好保洁。
▲环卫工人按时设桶
三是循序渐进,城区添美。过渡期间,我们组织志愿者在投放时间内值守,做好宣传,指导分类;投放时间外由第三方工作人员固守,引导居民按时投放。进入稳固期后,居民逐渐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习惯,我们撤除固守人员,改为志愿者不定期值守。同时,我们设计了宣传版面,将亭子间打造成一个公益宣传栏,成为沿街风景点。
▲志愿者在做简单的二次分拣
方案推进以来,一个个沿街垃圾箱房变成了一处处漂亮的多功能垃圾投放点。居民们也都非常配合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工作,18个无投放点的小区垃圾源头减量成效明显,平均每天分出湿垃圾近40桶、可回收物近20桶。
▲芷江中路660弄投放点
▲中兴路702号投放点
▲中兴路公兴路口投放点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扎实推进,走出一条富有宝山路街道特色成效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之路,努力建设美丽绿色宜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