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永兴路928弄中海万锦城35号909室“8•7”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2020年8月7日23时23分许,静安区永兴路928弄中海万锦城35号909室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平方米,火灾造成4人死亡。火灾发生后,静安区委区府及时召开“8·7”永兴路928弄火灾事故处置紧急工作会议,主要参加会议并对事故处置工作提出要求。
一、起火场所基本情况
(一)地块、建筑基本情况。中海万锦城项目位于上海内环线以内,静安区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东侧,属于静安区新一轮旧区改造项目,2010年竣工,2014年底销售,2015年5月交房。
(二)起火房屋基本情况。根据《房屋所有权证》显示,起火房屋地址为静安区永兴路928弄中海万锦城35号909室,建筑面积93.93平方米,房屋所有权人为吴某某。
二、事发经过和灭火救援情况
(一)事发经过情况。8月7日沈某、徐某、周某某、王某某4人在永兴路928弄中海万锦城35号楼909室沈某家中2层小房间打麻将。19时45分许,王某某携带白色蓄电池进入沈某家中,并将其放在电视机柜上进行充电。期间,因蓄电池充电指示灯故障,王某某多次对充电器插头进行调整。
(二)单位应急处置情况。8月7日23时30分,35号楼9层05回路001点位,位于公共走道部位的烟感探头报警。
23时31分,当班保安观察到有火情后,立即汇报并组织微型消防站6名队员先期携带干粉灭火器到场并至9楼利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因无法破门,随即协助到场消防指战员疏散人员。
23时53分,2号喷淋泵启动。
(三)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王某某,徐某当场死亡,沈某,周某某送医后不治死亡。
三、火灾原因调查
综合认定起火部位为静安区永兴路928弄35号909室内一层客厅处,起火点为客厅东南侧电视机柜上,物证有上海火灾物证鉴定中心鉴定报告,起火原因为王某某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发生电气故障引燃周边可燃物并扩大成灾。
四、火灾直接责任人的处理
王某某:经调查确认,王某某将电动自行车电池组带进909室内充电为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规定,涉嫌失火罪,应追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当事人已在火灾中死亡)。
五、火灾事故延伸调查情况
(一)吴某某:经调查确认,房主吴某某擅自拆除消防设施,未履行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最终导致火灾扩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对吴某某处十日拘留。
(二)沈某:经调查确认,承租人沈某未及时制止王某某在室内对电动自行车电瓶进行充电,未履行房屋承租人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最终导致火灾扩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对沈某应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当事人已在火灾中死亡)。
(三)上海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凯玲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经调查确认,上海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存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未保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事发当晚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未保持两人持证上岗、日常防火检查、巡查流于形式等行为,最终导致火灾扩大。上海凯玲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存在未按标准维修消防设施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对上述2家单位实施罚款2万元人民币的处罚。
六、工作措施
(一)区政府层面
高位部署推动,压实各方责任。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印发《静安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关于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别带队,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督导,要求各街道(镇)要坚决做到逐一清查、逐一过关,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区主要领导多次就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专门批示,各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开展专项检查。区政协通过微信线上会议形式,组织区府办、消防支队、房管局、各街镇主要领导以及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备生产企业参加“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网络微协商活动,协商群议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区府督查室对整治工作进行跟踪督导,时时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二)属地街道层面
1. 入户统计,加强对电动车管理要素全覆盖排查。街道结合疫情防控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挨家挨户上门,通过签定安全充电《承诺书》、发放《告知书》的形式,对18个居民区74个小区居民的电动车数量、使用情况、充电需求等逐一采集。截至目前,入户签定《承诺书》近30000份,对居民小区13245辆正常使用的车辆完成信息采集,与“七人普”近期数据比对,车户比约2:5。在此基础上,将沿街商铺、外卖店面等电动车纳入统计范围,在小区进出口、沿街商铺等公共区域共发放/张贴《告知书》3000余份,已统计完成7548辆电动车的基本信息。并按照居民户、租户、商户进行分类梳理分析,逐户逐车建立管理档案;同时,重点摸清辖区房屋出租情况和外卖、快递人员的租住情况:共有出租房屋6735室,其中群租房97室,租客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快递、外卖等骑手806人(其中规模性租赁点居住有156人)。
2. 疏堵结合,加强对电动车安全隐患全方位管控。探索建立电动车违法违规有奖举报机制。街道与区应急管理局反复沟通、多次论证,探索建立电动车违法违规有奖举报机制,目前已在18个居民区共张贴800余张举报公告,收到有效举报信息96条,全部完成核实整改。推进辖区公共充电设施设备管理规范化。一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公共充电设施设备加装改造。已制作完成“芷江西路街道电瓶车新增充电点位地图(第一期)”,让居民车辆有地方可充电,切实解决车辆停车难、充电难问题。近期,街道新装公共充电桩、充电柜1886个,小区物业自行加装1535个,辖区内公共充电设备达到5925个,车桩比约为3.4:1。通过错时使用等管理措施,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另一方面,推进外卖、快递等电动车高频使用群体和行业统一车辆使用充电规范。外卖、快递小哥是电动车使用的高频群体,其中车辆超标、入户充电等安全隐患突出。鉴于在册快递、外卖骑手人员较多的现状,近期街道已约谈相关快递企业负责人,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整改,引导企业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由快递人员自行管理车辆的方式进行调整,转变为车辆由企业集中统一进行停放充电管理的模式,加强对快递员这一电动车高频使用群体的有序规范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三)公安派出所层面
1. 强化电瓶车销售源头管控。派出所召集辖区所有电动自行车及相关配件销售单位(现共11家有照单位)召开安全隐患大排查推进会,禁止售卖、组装、更换大功率电池等违法行为。同时,组织对电瓶车销售、维修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具有资质的单位均签订承诺书,对违规经营的单位进行处置,共立案处置4件,累计查获并销毁违规48V以上电瓶、充电器70余个。
2. 强化重点场所违规电瓶整治。对辖区内非改居、规模性租赁、快递物流、棋牌室、网吧等充电集中场所开展全覆盖排摸。重点对京江路两侧商铺及二层楼规模性租赁、孔雀园区快递物流集中场所、协诚大厦、中兴路三楼规模性租赁、“双美”建设工地周边开展电瓶车充电安全整治,累计查获并销毁违规48V以上电瓶、充电器54个。
8月以来,芷江西路派出所共开具消防监督意见书700余份,行政拘留消防安全违法责任人4人,罚款3万余元。
(四)消防支队层面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支队进行各类电动自行车检查10395次,发现违规“三合一”场所21家,清退违规住宿人员103人。其中,针对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开展检查1463家次,拆除非法搭建场所25处;针对外卖、快递、闪送网点开展检查1365家次,约谈企业20家;针对居民小区开展检查7567家次,查处占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隐患479起,查处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违规充电等隐患196处。支队针对全区电动自行车存放现状,开展常态化错时检查,深入住宅小区、居民楼院夜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夜查行动10余次,排查社区小区509个,督促清理违规停放充电行为1.2万处,查改火灾隐患246处,检查电动自行车经营者874户次、约谈32家物业企业负责人。
1. 明晰职能分工,健全管理体系。支队第一时间成立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在全区组织召开《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专门方案。将电动自行车火灾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督促居(村)委、物业管理公司依法、依规履行管理职责,责任包干、分块划片,多措并举,实现检查全覆盖。一是街道各居委联合物业对小区所有存量及新增电动自行车开展登记造册,并对新更换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开展全面普查;二是对通知发出20天内不予主动认领的僵尸车进行全面清理;三是重点单位对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地点确保24小时岗位看护。
2. 多头治理隐患、强化执法监督。支队防火条线联合各街道、派出所等部门通过“日查+夜查”、“ 联合查+自查”的无缝隙监管制度,做到不留空挡,不留死角,不出漏洞的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规范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入户充电、超负荷充电等安全隐患开展全面排查。
3. 统一性能标准,严格源头设防。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网格排查、上门检查等方式对全区121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完成登记造册,与每家经营户签订《电动自行车经营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对检查中存在相关进货单不能提供的,市场监管责令销售方限期补齐,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力的采用处罚及关停等措施,确保场所绝对安全。通过函告市场监管等部门落实电动自行车源头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企业的安全资质管理、产品质量检测、车辆注册登记等工作的监管。
4. 有效疏堵结合,注重常态管理。进一步明确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系公共资源,并非个人及小区业主专属,确保最大限度发挥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效能,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加大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建设,积极对接市消防总队,争取将本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升级改造项目列入明年市级消防实事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相关隐患。在近期全区新建成的充电车棚做到了四个确保:一是确保车棚内应设置数量充足的集中充电专用设备;二是确保车棚电气配备故障断电、过载保护、漏电保护和故障报警等功能,三是确保车棚应设置烟感报警、声光报警、喷淋、灭火器等设施、器材;四是确保车棚监视全覆盖。
5. 多种宣传手段,全面提升意识。以区政府名义在全区发布张贴《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星尚频道节目主持人麻伊琳专门录制《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片,支队先后制作6部电动车火灾警示片,在全区21块户外大屏高频次播放,在全区9.5万部住宅小区楼宇电梯,张贴电动自行车消防宣传海报10万余份。同时,结合“119”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发动社区消防宣传大使、微型消防站队员、“快递哥”消防公益使者,进楼入户宣传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场所,营造浓厚氛围。
七、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管理。强化对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及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的管理,打击销售无证或伪造证书等来源不明的违法产品;大力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问题,严格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擅自改装原厂配件、外设蓄电池托架、拆除限速器等关键性组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将回收车辆配件以旧重新再次出售等行为。对查处的销售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发布警示信息,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二)加强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鼓励住宅小区同步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充电设施。充分发动街道镇、居委会、小区管理单位等基层力量加强防火检查巡查,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督促外卖快递企业站点设置集中充电场所,配置具有短路保护、自动报警等功能的安全充电装置。对发现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占用阻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依法清理搬离。
(三)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任务,加强沟通协调,落实监管责任,严格管控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等关键环节。加强快递外卖企业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等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加强全链条监管,实施协同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四)纳入智慧消防管理。消防物联网平台探索开展与居民社区安保视频联通方案,充分发挥物联信息优势,利用大数据AI处理手段,对电瓶车棚充电桩漏电、线温监测进行防控,利用视频监控加火焰监测技术对电瓶车棚发生火警事件进行预警,并将预警事件以短信、公众号、语音电话等形式通知到街道网格办处理,真正建立从支队到社区的电动自行车联勤防火机制。
静安区消防救援支队
2021年3月1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