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今天(26日)上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双拥办指导,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大学、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主题报告会”在上海大学礼堂举行。
报告会完整回顾了解放上海战役的全过程,多位解放上海的英雄烈士后代上台分享了感人故事。上海大学学生代表、静安区和宝山区军烈属代表、社会化拥军优属支持单位代表等现场参加报告会。
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崇敬英雄,砥砺前行,传承红色基因,共建光荣之城。要理解75年前上海解放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首先就要了解当年发生了什么。报告会上,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作《一场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战役——庆祝上海战役胜利75周年》主题报告,从上海战役的基本概念、上海战役的取胜之道、上海战役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作了详尽介绍。
张云在作报告上海战役从1949年5月12日持续至5月27日,共计16天,是渡江战役的最后一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最后一战;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追击中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也是一场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了人民的手中,取得了军政全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张云认为,人民解放军主要的取胜之道在于高明的战略指导、有序的战前准备、壮烈的城市攻坚、独特的制胜典范四个方面。张云指出,上海的命运实际上是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一个缩影。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荣辱安危始终都与这座城市息息相通,密切相关。上海的解放,是时代的转换和历史的转折,开创了上海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此外,上海战役胜利还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当代意义,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贯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政治路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无往不胜。”张云说。上海解放是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16天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2.4万余名指战员光荣负伤,7613名指战员献出了生命。报告会现场邀请到了3位英雄烈士后代,他们讲述了先辈浴血奋战、解放上海的感人故事。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87师是打响上海解放第一枪的部队,后又从西线主攻月浦镇。87师师长张强生将军之子张晓宇回忆,5月14日是作战命令要求攻占月浦镇的关键一天,张强生和副师长林乃清、参谋长叶克守分别到前沿阵地了解情况,部署组织第二次强攻。至15日拂晓,87师占领了月浦全镇,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孔祥俊、张晓宇、胡继军、陈冠宁(左二至左五)上台分享在月浦激战中,87师259团团长胡文杰在指挥战斗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是我军在上海战役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胡文杰牺牲22天后,他的小儿子胡继军出生了。
“父亲作战的特点是靠前、下沉,战前亲自抵近侦察、勘察地形,战斗中尽量近前观察和指挥,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胡继军说,5月14日战斗中,胡文杰手提卡宾枪亲自率部队持续向敌阵地发起冲击,终于打开突破口,将敌一部驱出月浦,后又组织部队连夜修筑工事、部署防御,“据战友回忆,父亲生命最后70多个小时没合眼,是在与敌人奋力厮杀、枪林弹雨中度过的。”从1949年1月至5月,为迎接上海解放牺牲的地方烈士共100名,其中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68人。陈冠宁的父母陈尔晋、王曼霞本可以享受优渥的生活,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在国民党中潜伏了十余年。“上海战役开始前,父母派人到丹阳三野司令部汇报起义行动计划。不幸的是,行动计划被国民党特务探悉。5月9日,父母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当时仅11个月大的我。”在上海党组织的营救下,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了陈冠宁。5月19日,陈尔晋、王曼霞在宋公园(现闸北公园)刑场坦然赴难,当时,王曼霞还怀有身孕。后来,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陈尔晋、王曼霞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毛泽东主席亲署的烈士证书。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近年来,上海充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赓续上海英雄城市和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宝山是解放上海战役的主战场,宝山烈士陵园内安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战役宝山战区牺牲的1886名烈士遗骸。上海解放纪念馆也坐落于此。纪念馆馆长孔祥俊介绍,改陈后的《战上海--上海解放革命历史主题展》以时间为脉络,分为“运筹帷幄”“军政全胜”“城市新生”三部分,通过300余幅图片资料,302件革命文物和历史档案、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光荣岁月。“近年来,我们以上海解放纪念馆为平台和窗口,精心策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孔祥俊说,一方面,以场馆为载体认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积极打造“思政红课堂”特色品牌,主动将红色宣讲送进部队、学校、社区;同时,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数字化的图文、音频、短视频、朗诵演绎、微展览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推广。“去年,我们还以纪念馆工作人员为演员班底,原创推出情景剧,让观众们身临其境的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早在1923年7月,上海大学就建立了中共上海党组织“第一小组”,成为上海学校系统中第一个党支部,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共产党活动根据地。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红色”是上海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在革命斗争阶段,上大人视死如归,投身伟大革命事业。在国家建设阶段,则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人民之所需。“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大学将持续为上海发展注入上大活力、增添上大智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人物特写:
他本为小学老师,投笔从戎
是我军在解放上海战役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解放上海战役,宝山月浦地区是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争夺的一个重点区域。
在月浦攻坚战中,三野10兵团29军87师259团团长胡文杰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他是我军在解放上海战役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22天后,胡文杰的小儿子出生了。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胡文杰烈士的小儿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某部编研室主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胡继军。虽然从未谋面,但父亲的光辉事迹却影响了胡继军一生。“从我懂事起,我的母亲,还有父亲生前战友叔叔们,就给我讲父亲的故事。”胡继军说,在他们的讲述中,父亲胡文杰的一生逐渐清晰起来。胡文杰1916年出生于江苏丹阳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由于比较聪颖和热爱学习,他考取了位于省城的吴江师范学校。毕业后,胡文杰回到家乡,成了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是日本侵略者让胡文杰从一介书生,转变为革命战士。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后,胡文杰带领几名进步师生,奔走乡镇,宣传抗日救亡,号召青壮年们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国的斗争。随后,他瞒着家人成为当地抗日自卫团的一员。“1938年夏,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苏南。在陈毅的指挥下,我父亲所在的丹阳抗日自卫团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隶属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胡继军说,因为父亲读过书、有文化,所以在部队里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先后担任过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政委等职,“后来,他的战友们讲起他的故事,说他是‘慈母般的政委’‘猛虎般的团长’。”这与胡文杰的指挥作战风格有关。1949年初,胡文杰由解放军华东军区苏中二分区六团政委,调任第三野战军第29军87师259团团长。1949年5月12日,解放上海战役打响。胡文杰奉命率部进攻月浦,他和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组成团前方指挥所,直接在一线部队指挥作战。他亲自近前侦察敌情,果断指挥改变战术打法,于5月14日攻进月浦街区,突进镇东,在敌人防线上打开了缺口,和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5月15日拂晓,国民党军发起反扑。突然,一发炮弹打进了团前方指挥所,胡文杰身中7块弹片,壮烈牺牲。“父亲打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身作则,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做表率、当标杆;二是靠前指挥,以先锋姿态带领部队”19岁时,胡继军也参军了,成为一名军人后,他从作战的角度理解了父亲当时的选择,“他这是把完成战斗任务、打胜仗看作军人的最高使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场之外,胡文杰则是一个十分敦厚的人。渡江战役开始前3天,胡文杰给即将分娩的妻子寄出了一封家信:“唐渠同志,分开后已快两星期了,您身体近来好否……周平信中说成铁军同志牺牲了,这闻之甚为惋惜。当然为革命流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尽忠,是光荣的……我有一条旧油布,现……带给您,恐怕您生小孩子要用。您接信后,身体如何?望写信告我,甚念!”这是胡文杰生前写的最后一封家信,短短400字,写满了他对即将分娩的妻子的惦念和关切,对尚未出生的孩子的期盼和喜悦,更有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惜付出生命的坚定决心。“我母亲说,父亲的习惯是大战之前不分心,别说是写家信了,经常收到家信都不看的。”胡继军分析,父亲之所以抽空写这封信,是因为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接下来面临的是大仗恶仗,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令人唏嘘的是,因为战争原因,直到胡文杰牺牲后,他的妻子才收到这封家信。“我今年已经75岁了,总觉得父亲从未离开我,他时时刻刻引领着我。”胡继军说,他从小随母亲在北京长大,多次见到父亲的战友来看望他们母子,听他们讲起父亲生前的故事。退休之后,胡继军有了更多时间来追寻父亲的足迹,向更多人讲述父亲的故事。“虽然战火硝烟已经远去,但是他们那一代人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被遗忘。”胡继军说。
2021年5月27日,胡继军在上海为牺牲的父亲、父亲牺牲的战友敬献鲜花 本报记者张海峰摄在宣讲过程中,面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十几岁的青少年,胡继军曾多次被深深感动。一次,他受邀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给一群十来岁的小学生讲了父亲的故事。结束之后,一个小男孩站在胡继军旁边久久不动,“老师说,孩子有话想和爷爷说。”
“我就问他,你想和我说什么呀?孩子一边抹眼泪一边哭着说,我想和爷爷合影,我长大也要当兵。”胡继军说,看着眼前的孩子,自己深受震撼,觉得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孩子们没有忘记先烈,革命精神就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