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在静安这条老弄堂里,探寻“红色堡垒”的传奇
位于静安区武定路930弄14号的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日前开馆,这是上海市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一馆五址”建设的收官之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静安始终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请听报道。
走进武定路930弄,穿过晾晒衣服的弄堂,一座二层红砖小楼便是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这里记录着多年前黄浦江畔隐蔽战线的不朽传奇。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综合管理部副主任葛尹说:
“它其实是一个居民区内的纪念馆,当年这里和隔壁的邻居之间房屋都是紧挨着的,有前后门方便隐蔽疏散。隐蔽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弄堂深深的环境当中去展开的。”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异常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情报保卫专门机构——中央特科在上海为党而生。走进馆内,基本陈列展厅和专题展厅两个部分布展总面积286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展厅首次全过程再现了中央特科在上海的奋斗历程,“中央特科主要勋绩”专题展厅则围绕“保卫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讯工作的摇篮”等专题展开。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郭晓静介绍:
“对于中央特科保卫党中央安全、营救被捕同志、严惩叛徒、搜集情报、沟通中央与各苏区之间的电讯联系、配合根据地红军作战这6个方面,很多生动的故事能够彰显出当时在中央特科工作的这些无名英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展陈设计上,馆内打造了“龙潭三杰”沉浸式多媒体展项,全景式演绎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中央特科主要勋绩”部分则打造抽拉文件档案柜的形式,观众抽出一份档案,便可开启一段纪录片。开馆以来,大批市民通过电话预约前来参观,上海邮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党支部的党员骨干就组团前来。
“看到实物再通过讲解,能够脑子记得比较紧。”
“上海红色足迹的走访,也是一个深刻的党课。回想老一辈在对敌斗争在艰苦的环境下面保持信仰,才有了红色的延续。”
静安区现有红色革命旧址、遗址106处。多年来,按照“整体规划、科学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思路,静安始终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一馆五址”中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建成了党员干部、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教室”;《红色印纪》《红色静安——首部党章诞生地的100个故事》等书籍,成为权威准确、丰富多彩的党史“教材”;此外,静安区也发动社会力量,当好新时代红色传承的“教师”。葛尹介绍:
“在军委馆我们成立了军人讲军史的志愿者服务队。像秘书处馆周边有非常多的学校资源,我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把一节节微型的思政课送到学校里面,同时很多的青少年成为小演员、小讲解员去服务观众。”
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郭晓静说,静安区将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建好教室,写好教材,当好教师。把我们的这些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的家谱修好,把红色的基因传承好,最主要是赓续红色血脉,让广大的党员干部能够受到教育,能够深入到青少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