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党员,也是退役军人,这个业委会实在不一般!
“小区变得干净整洁了,楼道也变漂亮了,最重要的是这4年来我们有了期盼已久的‘当家人’,小区大小事务有了‘主心骨’。”提起近年来凯成苑里发生的点滴变化,小区居民们都忍不住称赞道。
2019年1月以来,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永太居民区通过建强“红色”业委会,引领凯成苑业委会共同探索出小区管理长效机制,成功破解居民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实现了社区由乱到治的“蝶变”,打通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模式在社区焕发了新活力。
凯成苑首届业委会成员(左起:邓素珍、沈建丽、史玉林、虞登洋、朱贵芳)
党建引领自治,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凯成苑是2000年开发建设的商品住宅小区,但因多方原因,自建成来一直无法成功组建业委会。没有了业委会的监督,整个小区陷入了“混乱”状态。
2018年初,困扰了居民近20年的凯成苑小区东北侧围墙外围(近京江路)的一处约5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顺利拆除。在凯成苑,被拆违的不止这一处。芷江西路街道通过前期细致排摸,到相关部门调取历史图纸,反复比对;多次上门开展深入沟通和劝导,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争取相关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小区内成功拆除了多个违章建筑。
也正是在这些拆违工作中,几位平时默默无闻的社区党员主动跨前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拆除自家违章建筑,赢得了大多数业主的认可。
业委会好不好,人选是关键。永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谊抓住机会,多次与凯成苑的社区党员们谈心交流,鼓励党员进入业委会任职,让“为人民服务”的党员价值与各类民生服务需求之间无缝对接,更好为社区治理提升效能。2019年1月,在永太居民区党总支的指导和组织下,通过业主大会选举程序,凯成苑成功组建了首届业委会,且选举出的5位业委会委员中有3位是党员。这样,党员参与业委会事务,不仅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小区业委会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也让业委会成为小区治理和谋事议事的“先头阵地”。
现如今,在社区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区业主加入志愿服务社区的队伍。比如,在美化楼组的行动中,就有很多居民自发地将家里的绿植捐献出来,摆放在公共楼道里;在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关爱老人等公益活动中,还会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近5年来,这届“红色”业委会正实实在在地在为小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注入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细胞”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作用。
脱下戎装,他们不改军人本色
一身整齐的装扮,声音洪亮,挺直的腰板显得更加精神矍铄……初见史玉林,记者就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如果不是因为他作了自我介绍,很难看出眼前这位老人已经年近七十。
曾经的军旅生涯,让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史玉林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2019年1月成为凯成苑首届业委会副主任后,史玉林践行“退伍不褪色”的誓言,积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我平时走在小区里,常常会遇到居民上来拉着我讲几句家长里短。有反映邻里矛盾的,有给小区管理提意见的,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诉求。”不管自己有多忙,只要一说到社区管理的事,史玉林总是富有热情和耐心。“如果是当场能答复的,我会记在本子上立马着手解决;如果是需要进一步沟通的,我就会请他去业委会办公室坐一坐,喝杯茶,慢慢讲。”史玉林笑着说,自己做这些都是自愿的,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能力为小区更好地服务。
在凯成苑业委会,脱下戎装、走进社区的不止史玉林一个,还有业委会主任虞登洋。退休后仍然在社会上身兼多职的他,只要社区有需要,总会推掉其他工作,第一时间出现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碰到别人不敢管、不想管的事情,我们更应该站出来承担。业委会成立至今的4年多时间,我们处理任何事情都公开公正、尽心尽力,这才赢得了业主们的全心信任。”虞登洋坚定地说道。
专业铸就信任,点亮幸福生活
自业委会成立以来,凯成苑账面上80多万的小区维修资金至今只被用掉了几万块。“都是大家的钱,必须精打细算地用。”史玉林告诉记者,为了在“少花钱”和“多做事”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他和其他业委会成员们可谓是动足了脑筋。
比如,小区需要整修绿化带,业委会就主动和物业商量:“现在外面的人工费那么贵,是不是咱可以自己干,省点钱?”小区水箱漏水需要进行维修,熟悉工程行业的虞登洋就会主动全程跟进,用他的话说就是“能修的就不换,能小补的就不大修,坚决杜绝铺张浪费”。
但在业委会成立之初,几位成员们遇到了不少难题,甚至走了不少弯路。如何有效解决“空有一腔热情,但找不到正确的解决办法”这个痛点呢?芷江西路街道业主服务中心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业委会对小区进行维修
通过参加芷江西路街道定期组织的对全体业委会委员的培训,凯成苑业委会的委员们逐步掌握了业委会日常运作所需的各项政策法规。
等到2024年1月,凯成苑首届业委会的任期就将结束。本届业委会充分以“红色力量”解决“民之所需”,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依托“红色”业委会纽带,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相信在“红色引擎”的带动下,下届业委会必将同向而行,共建美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