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里的相机能为社区做些什么?
潘旭杰。受访者供图
2000年出生的潘旭杰是一名用镜头链接社区的摄影爱好者。
因为妈妈是社区工作者,从小潘旭杰对社区并不陌生。大学毕业后,潘旭杰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他很想用摄影为社区做些什么。在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894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奉涛的推荐下,他创建了光影先锋志愿者队,让平凡动人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温情小店 镜头记录
00后摄影爱好者化身“引流达人”
生于斯长于斯,“彭浦土著”潘旭杰眼里的彭浦新村是一个“冒热气”的社区,路边有很多烟火小店。长期在这里生活的他发现这些年小店的生意并不好做,他随口向店主打听了一下,有的吐露生意冷清、有的表示自己年纪偏大不会做线上引流,理由多种多样。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希望用自己的爱好为商铺拍摄小视频,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帮助推广小店。
说干就干的潘旭杰当起了“彭浦代言人”,他带着心爱的相机与街区书记携手走遍了彭浦新村的大街小巷,寻找彭浦的“小个专”特色商铺,不知不觉已经发布了13条视频(记录了12个店铺)。
第一期店铺视频叫“小五子的味道”,镜头里的店主娓娓道来这家老店的历史。原来店名取自他的小名“小五子”,自1996年开店起,从路边摊到拥有自己的店铺,从小小的店铺到如今的大场地和窗明几净,虽时光荏苒,但许多街坊邻居都交口称赞的“小五子”大饼油条的味道始终如一。
探店拍摄的时间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在此过程中潘旭杰不知不觉被店主的匠心打动。“运营早餐店蛮辛苦的,许多年,店里的大饼价格都没有涨,我记得是2.5元/个。店主有句话很打动我,‘彭浦新村的人养活了我’。我把这句话剪到了视频里。”
没想到第一期视频就爆了,播放量达到3w+。这家开了近30年的老店,一下迎来“泼天流量”,缓解了经营困境。前两天,潘旭杰早上去店里买大饼的时候,被店主叫住:“谢谢你,小伙子。最近店里的客人增加了不少。”
这句话给了潘旭杰继续拍摄下去的信心。“我感觉这件事没做错。我希望能利用网络自媒体的传播优势,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让‘大流量’与‘正能量’紧密相拥、双向奔赴。”
在拍摄过程中,他还挖掘到了很多温情故事:人民咖啡馆咖啡师用精湛技艺传递对生活的热爱,老北京水饺店的每一碗水饺都承载着家的味道;牛肉拉面馆店主说,“每一碗面,都是他与顾客之间的情感纽带”,柯达照相馆店主则说自己每天都在做很平凡的事,只是摁下快门,却记录着客人们不平凡的每一天。
手中相机 链接社区
共同守护身边这份“美好和热气”
“这个系列好棒啊,拍得不错,多出点,可以打卡了。”“博主,下次来拍拍粒上皇店。看看什么是冰板栗。”……随着视频定期在“幸福彭浦”发布,“小个专”里寻微光~“我是彭浦代言人”~探店系列渐渐打出了知名度,甚至有粉丝开始“点菜”。
谈及之所以能将社区小店拍出烟火气的秘诀,看上去文静的潘旭杰顿时有些话痨起来。
原来,大学期间曾担任上海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学生会主席、新闻媒体部部长的他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
小学的时候,潘旭杰的妈妈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因此,他对社区的故事并不陌生。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小学四五年级时,有次台风日,跟着妈妈一起去居委会值班。到了初中,他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高中时,拥有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机的他将镜头对准了便民市集等社区新鲜事,他参与拍摄的一个短视频还曾上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担任彭浦新村街道网络自媒体党支部书记后,潘旭杰曾受静安团区委邀请拍过一个体验官的视频。
最近,潘旭杰还在做视频课件,希望让居民体验自己大学时所学的镶嵌玻璃,还有教中老年居民如何拍剪视频。
“我与这个社区的链接就是手中的相机,它记录美好,也传递温度;它定格瞬间,也承载故事,让我对青年怎么为社区治理做小事,有了自己的完美解题思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共同守护社区的美好和热气。”潘旭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