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等名家成扇送出“海上清风”
炎炎夏日,名家成扇为您送清凉。正在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1434号弘艺丰空间举行的“海上清风”大师名家成扇作品展由张大千等百年来众多海派艺术大师、名家的近80件成扇作品组成,给观众带来一场海派书画与成扇相结合的视觉享受。
百年来,海派书画几代艺术家都常在扇面上吟诗作画,咫尺之间蕴藏无限风雅,一把扇子,串联起百年来海派书画艺术的累累精华。展览中,有张大千、王震、吴湖帆、袁松年、吴琴木等20世纪上半叶便名扬画坛的书画大师们的成扇雅作,郑孝胥、曹汝霖、恭亲王、袁克文、马叙伦等晚清民国社会闻人的翰墨佳构,钱瘦铁、白蕉、田世光、陆抑非、谢之光、朱梅邨、吴青霞、申石伽等老一代海派名家在扇面上的精思巧制,程十发、陈佩秋、费新我、曹简楼、乔木、韩敏等新时代书画名家的生花妙笔,更有当代海派艺术传承人如林曦明、戴敦邦、施大畏、萧海春、徐建融、车鹏飞、傅益瑶、唐逸览、汪大文、丁申阳、朱新昌、陈翔、张弛、张吉、牛安等在扇面上留下的万千新气象。
成扇上的书画,留下了文人酬唱应和的旧痕,留下了几多惆怅的故事,也留下了雪泥鸿爪般的人生印迹。本次展览中,不少成扇都能让你寻迹往事。比如张大千画于1930年的《竹趣图》,表现了毛竹初放时旺盛的长势,而那时的张大千本身也正在海上画坛“长势喜人”;吴湖帆的书法与赵敬予绘画合作的成扇,赵敬予是海派第二代领军人物赵叔孺之子,因此这件作品记录了海派画坛两代领袖级人物的渊源。
书画成扇都是中国文人的高级雅玩,因其便于随身携带,被称为“怀袖雅物”。扇面上的书画作品,或寄情山水花鸟,或托物言志,或抒情达意,随身的一柄成扇一打开,便能体现出主人的意趣、品位和追求,它是主人素质的体现,身份的象征,因此长期以来,书画成扇有着广泛的收藏和鉴赏群体。
“扇有善报”“广结扇缘”“多多益扇”,“尽扇尽美”“与人为扇” ……人们常常喜欢把“扇”与“善”通假混用,就是把夏日里用来纳凉降温的实用生活用品扇子,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让书画成扇,不但扇出阵阵凉意,更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自洽。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卡咔度艺术空间负责人胡晓芒表示,书画成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跟每个人生活更加贴近的文化符号。近百年来海派书画大师名家、文化名人的成扇作品,观众既可以领略咫尺之间书画大师的精妙构思,能从中品读出艺术家的精神追求,也能随身携带,随时展玩。展览中,有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海派艺术家如牛安等人的全新创意扇画,希望观众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状态,更看到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