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现海派艺术力量,“时间的信仰”展让百年风貌建筑与当代艺术对话
“时间的信仰”当代艺术藏品展在上海静安百年风貌区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大展以百年跨度回溯海派艺术繁盛之路,特邀中国4位当代艺术家齐聚一堂,共话百年风貌建筑与当代艺术的文化链接,由梁勤学术主持,刘子墨艺术策展,叙事性展览现场用造境的策展形式,呈现艺术家珍藏级作品与海派建筑的空间形成对话,每一件作品又于空间产生新的解读。
步入门厅,艺术家薛松的四件作品映入眼帘。《新山水》系列以中国山水画为主体内容,以西方拼贴、蒙太奇手法作为创作方法,结合中与西、传统与当代、精英与大众,呼应了上海城市文化与历史的纹理与叠层。
艺术家周春芽的《大假山》与《江水东》桃花系列,是人与自然的情感共振,汲取上海文化精髓,以色彩作为情绪,艺术家将中式园林、山水画中常见的意象:假山与桃花赋予了强烈的对照色彩,放大物的肌理与质感,予静物原始与澎湃的生命力——人、大都会与自然的碰撞在此得到体现。
此次展览中呈现了艺术家黄渊青《无题》系列中的四件作品,其创作灵感源于中国传统书法与篆刻。在作品中,艺术家将书法的灵动融入油彩、纸张与布面之中,以中国书法为锚点并于此之上不断继承与创新,如同大都会的霓虹光影融入中国书法的笔墨之中,与独特的融合中外、古今的上海记忆与经验协奏。
艺术家丁乙《十示》系列中的《2020-3》与《2021-19》两件作品也在现场吸引了不少眼球。丁乙将十字作为视觉语言,以理性抽象与感性经验的结合,赋予时间与空间无限的可能。此外,“故乡”是艺术家丁乙创作中永恒的母题。从上海到世界,似乎能在《十示》系列中看到几何与数理、星系与坐标、离散与归途等主题,以重复且精确的视觉符号记录时代。
启幕仪式现场,主办方邀请丁乙、黄渊青、薛松三位艺术家登台,与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吴俊琦、MoooMaArt创始人刘子墨,开展一场艺术沙龙对谈。
如何保留集体记忆、激活城市空间?百年风貌作品,存古续新,将城市艺术实践立足于延续城市文脉、新与旧文化链接,百年风貌建筑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在梧桐区倾城相拥的低语,引领城市更新的华丽转身。
在这场百年建筑群的藏品展中,让空间本身也成为时间的叙述者,艺术在其中呼吸,与参观者共同感受时间在空间中的流动与解构。这是一次与百年上海的对话,一次对海派艺术生活方式信仰的致敬,一次在《时间的信仰——倾城相拥》中的深情体验,展示海派艺术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