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上海文学“圣地”,巨匠大咖在此留下印记
上海不仅是一座摩登都市,也是一座文学之城。这里留存有许多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烙印与足迹,今天就让我们开启一条“文学寻访之路”,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文学地标吧。
巨鹿路675号是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建筑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家邬达克设计,原先是著名实业家刘吉生(1889-1962)的旧居,是上海顶级的花园洋房之一。 因花园中耸立着一尊美丽的大理石女神雕像,又因此楼是刘吉生送给夫人陈定真的40岁生日礼物,于是有了“爱神花园”之誉。 1953年起,华东作家协会(现上海作协前身)成立后,将这座建筑作为办公地点。巴金、夏衍、丰子恺、柯灵、施蛰存等文学大师都常在这里出入。爱神花园是许多文学爱好者的伊甸园。这里不仅是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所在地,《萌芽》《收获》《上海文学》等知名杂志的编辑部也设立于此。 地址:静安区巨鹿路675号 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是上海文艺界熟知的“文联老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1950年起被市文联接收使用,之后一直被用作文联办公楼,1994年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一百年的时光里,从近代的私家花园洋房,到解放后的文艺工作者之家,文联老楼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变迁,它本身也成为了上海城市历史和风景的一部分。 地址: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坐落于思南路41号,其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首任馆长张元济由毛泽东主席提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址最初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永嘉路623号。之后经过几次迁移,直到1978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得以恢复,重建机构。1982 年上海文史馆才正式迁入思南路41号。 地址:黄浦区思南路41号 在汉口路和山东中路交叉口,有一幢上海市的优秀近代建筑,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申报馆。申报馆建筑始建于1916年,由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史量才主持修建,1918年10月10日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大门门楣上“申报馆”三个字耀眼夺目。 申报馆大楼坐南朝北,正门位于汉口路转角处东北,是一栋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近代欧式建筑。如今,现址一楼为THE PRESS餐厅。 地址:黄浦区汉口路309号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镇,上海是中国新文学的发祥地、策源地、推动地和收获地。上海文学馆的建设与发展一直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据介绍,上海文学馆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由“扆虹园”等3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1幢新建建筑组成。2022年8月,上海文学馆在虹口区武进路439号正式开工,预计今年6月底结构封顶。 上海文学馆的“馆中馆”——“巴金图书馆”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上海文学馆整体预计于明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地址:虹口区武进路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