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非遗、学情绪管理、排练戏剧表演……静安的这个暑期艺术夏令营很酷
“我和儿子平时在家是相爱相杀,每次情绪上头的时候就会吼他。通过心理课程,我才发现原来情绪脑的过度唤醒,会减少理智脑的可用资源。”11岁孩子的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通过夏令营的心理课程,自己对亲子教育方面的情绪管理有了一定了解。
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这两天,静安区文化馆精心策划的“静·待花开”青少年暑期夏令营开营了,推出科普夏令营、艺术夏令营、非遗夏令营和戏剧夏令营四大特色板块。
◇ 心理课上学习掌控情绪 ◇
昨天下午,静安区文化馆携手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推出了青少年心理素养提升活动。这是文化馆与精神卫生中心的破圈尝试,首次通过美育课程的形式,遇见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现场,静安区精卫中心副院长刘寒给亲子家庭带来了“健康家庭情绪氛围训练营”。智慧的表达有助沟通和解决问题,课堂上,刘院长传授打造家庭情绪“舒适圈”的方法,比如可以采取三明治批评法:第一层:认同、赏识、肯定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第二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支持和希望,使之后味无穷。
他还讲述了著名的踢猫效应,比如爸妈在工作中不开心,会将一些负面情绪传递到家里来。“我们这里青少年心理咨询量很大,门诊是针对全人群的,但高达三分之二是青少年群体。我们也做过一些分析,发现50%以上来问诊的青少年存在焦虑抑郁等情况。这和家庭的情绪环境不无关系。”
上完心理课堂,家长王女士若有所思。她告诉记者,第一次知道有理智脑和情绪脑,知道了为何父母和孩子相爱相杀的原因。“上课的时候,我看到儿子看着我连连点头。”一旁的孩子调皮地补充道,“其实课上说的所有的事情我们家都经历过了。”
王女士表示,通过这次科普,将持续关注孩子的大脑发育,未来将学着先把情绪管理好,再开展交流,避免“火星撞地球”。
◇ 家庭戏剧追寻仲夏之梦 ◇
“妈妈,你台词说错了。”“老师,下节课我们家长也要交作业吗?”
周末,在戏剧夏令营的活动现场,小朋友和家长们获得了一个共同身份——学生,他们正在接受着戏剧基本功的培训指导。有些家长自觉他们在表演上的表现竟还不如自家孩子那般自如。
下午时分,妈妈俞晓咪在舞台上绘声绘色地说着神笔马良的故事。俞晓咪告诉记者,自己6岁的儿子比较腼腆,希望通过互相扮演角色,让孩子能活跃起来。听说一共有8次课程,我们会坚持来参加的。
据悉,“静·待花开”青少年暑期戏剧夏令营,是上海首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戏剧夏令营,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使家庭共同投入剧目排演之中,引领亲子家庭走进戏剧艺术的奇妙世界。
据静安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多年以来的办赛过程中发现,家长们的登台热情有时甚至超越了孩子,家长们也需要一个平台获得戏剧知识,以戏剧为载体,与孩子们一起感受、共同成长。
◇ 国潮非遗静静传 ◇
在静安区文化馆一号楼1楼艺术空间,2024“静·待花开”静安区文化馆暑期非遗夏令营迎来了第一批学员。授课亲子茶文化普及课程的是高级茶艺师、上海东方城市中心运营总监倪卫娟、“元宝茶”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荐茗等。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1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一片茶叶,都蕴藏着大自然的精华,经过采摘、晾晒、炒制等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最终化为一杯香醇的茶汤。亲子茶文化普及课程以茶为载体,艺为形式,通过体验行茶、泡茶等茶艺技能,亲子共同学习中国茶文化,提高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据悉,暑期非遗夏令营正是针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的非遗技艺培训。课程由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打花棍”、“绿杨村川扬菜点制作工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元宝茶”和“古法香方复原技艺”组成,辅导老师以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