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眼】他们用光影描绘小镇故事,擦亮彭浦镇民间摄影文化名片
在彭浦镇这片充满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的土地上,摄影不仅是一种深沉的艺术追求,更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彭浦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光影,都饱含着摄影人的热情与梦想。而彭浦镇荟光影摄影队,就是在小镇成长起来的一支优秀摄影团队。今年,他们更是荣获了2023年度静安区四星级文化团队的殊荣。
缘起热情,共筑摄影之梦
彭浦镇群众性摄影文化活动兴起于1981年,历经40多年薪火相传、推陈出新,成为全国唯一以摄影特色蝉联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的乡镇。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荟光影摄影队应运而生。队里汇聚了一群热爱摄影的小镇人。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秀。尽管团队成员的背景各异,但共同的摄影梦想让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发展至今,荟光影摄影队已成为拥有40名队员的优秀摄影团队,其中两名队员去年成功加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
荟光影摄影队合影
在初创时期,团队面临各有拍摄流派和喜好、互相缺少了解等问题,难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然而,正是这些困境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与创新精神。成员们自发组织学习、相互鼓励,共同磨砺摄影技艺。经过不懈努力,荟光影摄影队在彭浦镇乃至静安区逐渐崭露头角。
小镇扶持,光影之梦照进现实
彭浦镇长期致力于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并为摄影爱好者们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在彭浦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荟光影摄影队得到强大的动力,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镇里提供了活动场地,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专门辟了一层和摄影相关。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我们才得以不断追求卓越,通过镜头捕捉生活的美好,为彭浦镇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彭浦镇摄影协会会员、荟光影摄影队负责人吴志明感激地说。
摄影团队交流会
在政府的扶持下,他们组织了多样化的摄影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队员们的艺术视野,也有效锻炼了他们的摄影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摄影队非常注重团队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他们定期安排时间,让队员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摄影技巧,分享彼此在拍摄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大家热情高涨,自发组织,能者为师开设摄影知识讲座,去大宁公园、古镇等地方采风。这种深入交流与学习的氛围,使得每位队员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摄影的无穷魅力。同时,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整个团队的摄影水平。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队员们对摄影的热爱愈发深沉。
深入社区,捕捉生活之美
“我们生活在彭浦镇,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摄影创作的灵感源泉。”吴志明深情地说。荟光影摄影队与社区紧密相连,他们不仅用镜头捕捉社区里的风景和人物,更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生活变迁。
团队成员们深知,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与社区居民深度交流的方式。因此,他们时常深入社区,与居民们亲切交流互动,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通过镜头,他们不仅展现了社区生活的多姿多彩,更传递了居民们的真挚情感和独特的故事。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关于亲情、友情、爱情,或许关于成长、奋斗、梦想。无论主题如何,每一张照片都让人感受到摄影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它们像是一扇扇窗户,让人们看到小镇的魅力和活力。
除了深入社区拍摄,荟光影摄影队还积极主动承担每月一次的交流会和镇里各类活动的拍摄任务。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包括社区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等。只要小镇有需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无偿参与,用专业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这不仅为队伍成员提供了宝贵的锻炼和实习机会,更让他们能够切实地为社区服务,回馈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擦亮彭浦镇民间摄影文化名片。
垃圾填埋场变“普罗旺斯” 赵进 摄-2019年6月摄于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生态苑
垃圾填埋场变“普罗旺斯” 赵进 摄-2019年6月摄于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生态苑
音乐响起的购物广场 吴志明 摄
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 马赛 摄
承载着彭浦镇的摄影梦想,荟光影摄影队未来将继续用镜头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变迁,以光影为笔、以彭浦为纸,描绘出更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