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重读”致敬《红楼梦》,这场讲坛详解文学经典
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红楼梦》成为一本“读不下去”的书。这在詹丹看来,显然读者对《红楼梦》存在一定的误解,有意有必要通读进而重读。本周六“静安讲坛”将邀请这位上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来与读者一起重读《红楼梦》,以重读向伟大的作品致敬。
几年前有一份针对青少年的阅读调查显示,在“当代青少年十大读不下去的书”中,《红楼梦》名列榜首。之后《红楼梦》又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等被教育部列入高中生语文必修的整本书阅读单元。詹丹本以为,青少年对作为学术著作的《乡土中国》阅读起来可能困难一些,但没想到的是,他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其实大家对阅读文学经典《红楼梦》更“读不下去”。
问题出在哪里?詹丹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对《红楼梦》存在误解和读偏,既然误读了,那就自然读不懂,觉得难以下咽。所以詹丹近年写了一批普及《红楼梦》的作品,包括《〈红楼梦〉通识》《红楼梦精读》,还有这本《重读〈红楼梦〉》。应该说这本《重读<红楼梦>》是詹丹阅读经验的总结,书中关注到一些中学生在阅读这部小说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新问题。该书从人物点评、情节解析、风物品鉴、接受研究等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了《红楼梦》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詹丹看来,从通读《红楼梦》到重读《红楼梦》,是为了让读者的理解从局部走向整体,又从整体走向局部。让读者从感性的体验走向理性的反思,既反思人物的立场,也反思作者的潜在观念。重读《红楼梦》,就是向伟大著作的致敬,因为《红楼梦》的伟大,恰恰是在他人的重读中得到彰显。
“静安讲坛”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上海乃至全国的作家、学者、艺术家等文化名人做客,打造静安以文会友、互相交流的平台,为静安带来更多优雅的书卷气息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