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邂逅中华传统端午佳节,一场非遗盛会在上海静安区拉开帷幕。
6月8日,由上海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2024年静安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举行。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携旗下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雷允上传统膏方制作工艺、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互动体验”多角度立体展示形式,呈现一场“新中式”的游园会。
非遗主题展上,一件“解剖西服”揭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亨生奉帮裁缝技艺的内部奥秘。奉帮裁缝起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制作中讲究“四功”(刀功、车功、手功、烫功),达到“九势”(胁势、胖势、窝势、戤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和“十六个字”(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亨生西服既是实用服装,又堪称工艺品。
现场展出的龙凤旗袍则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精确测量人体36个部位的尺寸,通过“镶、嵌、滚、岩、镂、雕、绣、盘、绘”九大制作工艺,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个环节,在一针一线、一滚一宕中,龙凤旗袍将细腻、精致完美展现,成为海派旗袍的代表作。
活动现场,静安区文化馆提供了十余场非遗项目供市民体验。龙凤花扣盘扣、亨生领结、雷允上亲子粽子香囊等DIY互动体验,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自己动手制作雷允上本草锤,颇受欢迎。“传统中医养生经络锤自己做,成就感满满,为自己也为家人带来健康。”一位带着孩子参与制作本草锤的市民说。
当天,静安区首条非遗寻宝路线成团首发,从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到张园,短短2公里就涵盖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
记者了解到,6月期间,静安区文化馆的非遗品牌项目“名医荟非遗”开启14个街镇的巡讲活动。上海市中医医院各流派传人、主任医师受邀深入静安的社区、商圈、楼宇,为市民带去健康科普讲座。在2024年“上海文化遗产季”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期间,静安区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14个街镇还将举办各类非遗活动百余场。
静安区文化馆负责人说:“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是静安非遗人聚会的大日子。经过一代代非遗人的努力,如今,非遗正以勃勃生机,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时刻发生,渗透到市民的美好生活中。”
朗读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邂逅中华传统端午佳节,一场非遗盛会在上海静安区拉开帷幕。
6月8日,由上海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2024年静安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举行。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携旗下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雷允上传统膏方制作工艺、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互动体验”多角度立体展示形式,呈现一场“新中式”的游园会。
非遗主题展上,一件“解剖西服”揭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亨生奉帮裁缝技艺的内部奥秘。奉帮裁缝起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制作中讲究“四功”(刀功、车功、手功、烫功),达到“九势”(胁势、胖势、窝势、戤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和“十六个字”(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亨生西服既是实用服装,又堪称工艺品。
现场展出的龙凤旗袍则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精确测量人体36个部位的尺寸,通过“镶、嵌、滚、岩、镂、雕、绣、盘、绘”九大制作工艺,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个环节,在一针一线、一滚一宕中,龙凤旗袍将细腻、精致完美展现,成为海派旗袍的代表作。
活动现场,静安区文化馆提供了十余场非遗项目供市民体验。龙凤花扣盘扣、亨生领结、雷允上亲子粽子香囊等DIY互动体验,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自己动手制作雷允上本草锤,颇受欢迎。“传统中医养生经络锤自己做,成就感满满,为自己也为家人带来健康。”一位带着孩子参与制作本草锤的市民说。
当天,静安区首条非遗寻宝路线成团首发,从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到张园,短短2公里就涵盖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
记者了解到,6月期间,静安区文化馆的非遗品牌项目“名医荟非遗”开启14个街镇的巡讲活动。上海市中医医院各流派传人、主任医师受邀深入静安的社区、商圈、楼宇,为市民带去健康科普讲座。在2024年“上海文化遗产季”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期间,静安区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14个街镇还将举办各类非遗活动百余场。
静安区文化馆负责人说:“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是静安非遗人聚会的大日子。经过一代代非遗人的努力,如今,非遗正以勃勃生机,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时刻发生,渗透到市民的美好生活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