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时节,申城绣球花恣意绽放
“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一的“早上海老记团”已经启动。退休志愿者们通过他们的手机和镜头,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早上海头条”栏目每周会选登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分享早上海的全新生活,记录最美早上海风景。
|早上海志愿者的新闻之旅
清晨,当城市的喧嚣还未完全苏醒,我已经作为新闻晨报“周到”客户端的早上海志愿者,踏上了记录身边新鲜事的征程。在这个平台上,我不仅扮演着新闻记录者的角色,更是社区信息的传递者和邻里关系的纽带。
自从加入“周到”早上海志愿者团队以来,在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我逐步学会了如何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如何用心去发现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事件。每一次的采访和编写,都是对自己新闻工作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记得有一次,我注意到小区里的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健康问题。于是,我主动上前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在编辑老师的帮助下,我整理出了一篇关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报道,并在“周到”客户端上发布。这篇报道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关注,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健康生活的热烈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关注大事件,更要关注身边的小事,因为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貌。通过“周到”这个平台,我能够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想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社区的信息流通更加畅通,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同时,作为一名早上海志愿者,我也深感自己的退休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新闻价值,分享生活点滴,共同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首这段新闻之旅,我深感收获良多。作为一名新闻晨报“周到”客户端的早上海志愿者,我不仅在个人能力上得到了提升,还为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承这份初心和使命,用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加扎实的笔触,记录更多有价值、有趣味、有意义的资讯,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阅读“周到”早上海志愿者的稿件,与我们一起见证和记录身边的美好时刻,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早上海老记团 张建明)
|绣球花和夏天一起来到申城
“绣球花筷玉团团,翠叶琼葩秀色攒”。近日,和夏天一起来到申城的,还有在阳光下恣意绽放的一簇簇绣球花。
初夏时节,静安街头和公园绿地中的绣球花已陆续迎来花期,花型丰满,颜色鲜艳而丰富,簇拥在一起开得盛大而浪漫,令路过的市民们啧啧称赞。
绣球原名“八仙花”,又叫紫阳花、七变花、洋绣球等,色彩亮丽丰富且花期较长。从区绿化管理中心获悉,静安区在南京西路、北京西路、常德路、华山路等多处路段的景观绿化中均种植了绣球花,品种包括含羞叶、太阳神殿、回忆、无尽夏等。其中,南京西路种植规模最大,共3000余株绣球花在沿街花箱中倾情绽放,花色与常见的蓝色、粉色不同,紫色、红色的花朵热烈而典雅,与矮牵牛相映成趣,在繁华街区里留下惊鸿一瞥。
在静安区域的辅德里公园、西康公园、彭浦四季公园、闸北公园、静安公园、静安雕塑公园、曹家渡花园(口袋公园)、锦绣花园(口袋公园)、苏河湾绿地等公园绿地中,成片种植的绣球花也已次第盛放,蓝、紫、粉、白色间不断渐变,团团簇簇,斑斓茂盛,形成花海,美不胜收。
(早上海老记团 沈顺南 蒋文婕)
|龙舟邀请赛,就在家门口
6月1日早上八点不到,我就被外边隆隆的锣鼓声吵醒了,怎么回事啊?原来这是龙舟赛第一天。
我赶紧起床,刷牙洗漱,用早点。然后,急匆匆地向门前的苏州河走去,本来是从门口的跌瀑桥上走,这是条捷径。可走到头,才发现路被封住,只能从桥上绕下来,转个圈子,再来到比赛现场。
第二十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于6月1日-2日举行。我购房入住中远两湾小区已有20年,也就是说从我乔迁后第一年就观摩了端午节龙舟赛。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段,可一直没有中断过。
我先到龙舟赛道的尾部观摩,这是在江宁路桥以西,在沪西瞭望塔旁边的水域,设置了多条龙舟停放点。龙舟有两种,大的参加比赛为21人,小龙舟是12人。停泊在港口里的龙舟,煞是好看,龙头的造型活灵活现,船上有吉祥如意的纹饰,这是传统的中国龙图腾,看上去非常吸睛。
这是作为过渡停放点,若要比赛,龙舟从这里缓缓划到江宁路桥以东,这才是比赛的出发点。根据水面的宽度,设置了三条赛道。出发前,龙舟有专人牵住,司号员发令开始,牵绳人马上松绳。船员在齐声呐喊中,小舟像利剑一般划过水面,一路向东。
大号艇有一名鼓手,他是龙舟的指挥员,所有船员都要根据他的鼓声划桨。桨频速度,按鼓声要整齐划一。一般来说,短距离一百米,桨频要始终快速有力,一鼓作气拼到终点。而长距离的五百米,就有战术调控,一般是两头快一点,中间稍微放慢桨频,有利于体力分配。
当天是晴转多云,这样的天气对龙舟赛是最好了。在比赛的现场,观众人山人海,我想挤到前面,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拍几张照片,可是没办法,四周全是观众。
六一儿童节,最高兴的当然是那些孩子们,小朋友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小朋友在人群中钻进钻出,家长怕孩子走失,不停在后面提醒着,生怕出意外。我见到有五位老人的轮椅车一字排开,他们在家人的照顾下,都坐在第一排观望,看到这一幕,好暖心啊。老人肯定是心情放飞的一天,这里前排的位置要高出地面两米,本来这就是个观景台,河面上比赛的场景,可尽收眼底。(早上海老记团 孙方中)
|美味粽子香溢扑鼻
5月底的一个早上,我到申城闵行莘庄菜市场买菜,看到嘉兴蛋黄肉粽,买了6个蛋黄肉粽解解馋,味道好极了。蛋黄肉粽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吃,属于广式粽子的一种,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五花肉等,一般在端午节食用,清新的粽叶混含着鲜肉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而加入一颗蛋黄,又让咸香的粽子带上一丝甜意,风味独具。
鲜肉粽子,是一种地方传统名点,在福建、浙江广受欢迎,属于端午节食品。粽叶可以选用芦苇叶。芦苇叶包制前需进行氽烫,以去除青涩味。锅内水烧沸,然后将粽子下锅,使粽子全部没在水中,上面用竹架和石头压实,用大火烧煮1小时,改用小火煮,煮时始终保持粽子不动,停火后稍闷一下,立即起锅,吃时剥去粽叶即可。
当天下午,我又到申城闵行莘庄疏影路杏花楼领略一下,店里营业员对粽子作了一一介绍,如鲜肉蛋黄棕、鲜肉棕、赤豆棕,广式有碱水粽、碱水豆沙粽、蛋黄肉粽、鲍菇腊肉粽、裹枕粽、裹枕王粽等。苏式粽有肉粽、豆沙粽、咸肉豆瓣粽等等。
糖尿病等“三高”人群,胃肠病患者要慎食粽子,另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选小粽子,特别是富含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