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光荣历史 聆听先辈故事——上海举行报告会庆祝解放75周年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5月26日电(记者 潘清)“在月浦激战中,我的父亲胡文杰壮烈牺牲,年仅33岁,成为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22天后,我才出生。”胡文杰烈士之子胡继军说。
26日举行的“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主题报告会”上,胡继军走上舞台,讲述了自己与父亲“擦肩而过”,却一辈子受到父亲精神鼓舞的动人故事。
报告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双拥办指导,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大学、解放日报社共同举办。上海大学生代表、静安和宝山区军烈属代表、社会化拥军优属支持单位代表、上海解放纪念馆代表和上海银行拥军优属志愿服务队共1000余人现场聆听。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以《一场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战役》为主题,从基本概念、取胜之道、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详尽阐释了发生在75年前的上海战役。
张云表示,经历这场战役,人民解放军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手中,取得了军政全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人民解放军主要的取胜之道在于高明为民的战略指导、繁重有序的战前准备、英勇善战的城市攻坚、里应外合的制胜典范。上海的解放是时代的转换和历史的转折,开创了上海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上海战役胜利还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当代意义,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张云说,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政治路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无往不胜。
75年前的上海战役,16天战斗中共有2.4万余名指战员光荣负伤,7613名指战员献出生命。同年1月至5月,为迎接上海解放而牺牲的地方烈士100名,其中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68人。
报告会上,胡文杰烈士之子胡继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87师师长张强生将军之子张晓宇,以及上海解放前夕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陈尔晋、王曼霞之子陈冠宁深情讲述了父辈们为解放上海而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故事。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上海大学退役军人学生代表则献上鲜花,表达对先辈的敬意。
报告会举行地上海宝山区是解放上海战役的主战场,宝山烈士陵园内长眠着上海战役宝山战区中牺牲的1886名人民解放军烈士。上海解放纪念馆也坐落于此。
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孔祥俊介绍说,改陈后的《战上海——上海解放革命历史主题展》以时间为脉络,分为“运筹帷幄”“军政全胜”“城市新生”三部分,通过300余幅图片资料及302件革命文物和历史档案、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光荣岁月。
孔祥俊表示,近年来上海以解放纪念馆为平台和窗口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包括以场馆为载体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积极打造“思政红课堂”特色品牌,主动将红色宣讲送进部队、学校、社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数字化图文、音频、短视频、朗诵演绎、微展览等形式宣传推广等。
作为报告会主办方之一,上海大学也拥有令人自豪的“红色基因”。1923年7月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全市党员进行编组,其中第一组就是上海大学小组。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红色”是上海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上大人投身伟大革命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上大人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人民之所需。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大学将持续为上海发展注入活力、增添智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26日举行的“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主题报告会”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详尽阐释发生在1949年5月的上海战役。(申卫星摄)
“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主题报告会”上,上海大学退役军人学生代表为在上海解放中英勇奋战的革命先辈后人献花。(申卫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