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本周末启幕 把艺术文化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
这周末,汇集了众多优秀新作的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获奖将举行,这拉开了2024年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序幕。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将举行约2000场集合了趣味性、艺术性及教育意义的活动,在上海市、区和街镇三级文化馆中连番登场。活动围绕“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主题,让更多市民走进文化馆,爱上文化馆。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据悉,作为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赛事活动的场所,文化馆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1956年上海市创建第一家文化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来,上海已经建立了包括市、区、街镇、居委在内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文化艺术的“触角”伸入千家万户。而此次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的举办,就是要让市民更多地了解文化馆,进而更好地感受文化馆的各项服务。
服务宣传周最大的亮点还是各项品牌美育活动。现在最有名的就是“市民艺术夜校”了。夜校主要针对青年白领,让他们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也有机会接受艺术熏陶。而按照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的说法,上海的文化馆不仅有夜校,还通过分时段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美育项目。除了“市民艺术夜校”,还有周一到周五白天方便老年市民来学习的“老年艺术大学”,孩子们下课后可以到群艺馆来上“330美育课堂”。周末,家长们带着孩子们来参加多姿多彩的“周末美育课堂”。每周一或周五中午,还为附近办公楼的白领或周边市民提供以艺术导赏或普及为主的“午间一小时”。“我们已经通过打造各种不同形式的美育活动,形成全时段、全年龄、连贯性的社会美育服务,让文化馆成为市民的终身美育课堂。”吴鹏宏说。
除了这些市区文化馆多级联动的项目外,各区也打造了自己的特色美育项目。比如走过二十年的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持续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进行音乐欣赏普及;嘉定文化馆的“嘉文有约·世界你好——跨时空艺术漫游”系列活动邀请市民共赴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以及打破场馆限制;长宁文化艺术中心“520剧场”在市民中享有盛名,在这里它打造了“长宁星期音乐会”“我是戏迷”“曼舞长宁”等原创公益美育品牌;静安文化馆则承担了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市民板块。
创办于2013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也是上海文化馆系统的“拳头产品”。市民文化节不仅是“人民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上海各级文化馆成为主办市民文化节的主阵地,满载运营。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中,观众还可以看到各文化馆策划推出的精彩纷呈的活动。黄浦区文化馆“评弹天天演”与市民相约雅庐书场,还有戏曲专场演出、“三民”文化展览让市民应接不暇;徐汇区的“人文汇萃 向美而行”2024年徐汇区各街镇群众文化周周演、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赛前讲座等,不断提升海派文化之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个艺术门类163个群文原创作品同台竞演,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举行的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成为每年一度的群文创作“大阅兵”。明年就是“群星奖年”,也意味着从街镇到区到市级,层层对接群星奖的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机制到了这一轮的最后一个阶段。群文作品不钻技艺的牛角尖,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心创作、以情动人,让更多非专业群众更易将作品表演、展示出来。当软件工程师朱逸鸣和陈思恒、电台主持人赵晨曦、口琴博主蒋坚钟等提着电脑奔向后台准备演奏《爱上这座城》的时候,视障者组成的“诺宝美爱融合艺术团”走上舞台为观众带来音乐剧小品《无障“爱”》的时候,他们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也是这座城里别人的故事。
在上海,以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已经多年。今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这项惠民实事工程迎来第二十个年头,它是面向社区、基层开展的一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23年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演出、特色活动、展览展示、艺术导赏等活动超10万场,文艺指导超过7万课时。今年文化馆周期间,市、区两级日常配送活动近千场,市配送中心安排的“文化万家行”专题配送活动,将超百场活动送到老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