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茜获“壹戏剧大赏”最佳女演员,静安现代戏剧谷落下帷幕
今晚,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主办的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颁奖典礼举行,14项大奖逐一揭晓。《长恨歌》(上海话版)荣获“年度大戏”,《骆驼祥子》(北京版)导演方旭摘得“年度最佳导演”,“年度最佳男女演员”则由《事实的有效期》主演刘炫锐和《你好,疯子》主演万茜分获。
至此,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圆满落下帷幕。静安区人民政府推出的“剧目补贴+绩效奖励”新机制,成为吸引优秀剧目参演静安戏剧谷、并参与静安公益艺术普及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年度“名剧展演”24部剧目104场演出,共有5万多人次购票观演,部分场次一票难求,预期票房总收入超1500万元。
本届“壹戏剧大赏”共收到155个申报剧目,申报奖项超过600个,刷新了历届申报数量纪录,参评剧目呈现出年轻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经过评审,《静静的顿河》以8小时超长巨制焕发了文学经典不朽的力量,荣获“年度最佳引进剧目”。查文渊凭借执导的《奔月》获得“年度新锐导演”。《事实的有效期》斩获“年度最佳小剧场”奖项。《浮士德》分别捧得“年度最佳舞美”和“年度经典复排”两项大奖。
今年新设的“年度最佳制作人”由《大侦探赵赶鹅》的周丹、赵海春首获。同样是今年首次分开设置的“年度最佳改编剧本”“年度最佳原创剧本”奖项,最终分属《从金钟到莫斯科》的潘惠森和《倒数婚姻》的黄致凯。
香港话剧团近年来创作演出了许多极具艺术品味的舞台作品,《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独特的艺术呈现,引发了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广泛关注。这“一团一剧”,也因此获得了“年度媒体关注奖”。
年度“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奖”颁给了话剧表演艺术家俞洛生。俞洛生曾主演《茶花女》《夜店》《假如我是真的》《马》等五十多部经典话剧,执导了《留守女士》《陪读夫人》等话剧作品,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多种奖项。
4月26日至5月12日,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共有24部剧目在9大剧院集中展演104场次,上海首演率超过80%。其中,由王晓鹰执导、改编自作家孙甘露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话剧《千里江山图》率先点燃观剧热潮。沪上本土音乐剧《爱情神话》用“上海味道”讲述“上海故事”,吸引了众多观众二刷、三刷。加拿大戏剧大师罗伯特·勒帕吉首次来沪,亲身演绎经典自传式代表作《887》,成为广受热议的“爆款”。
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特设的“节中节”法国戏剧单元也格外引人瞩目,新马戏心理剧《复·调》、当代音乐剧场《安·兰徳》等共同展现了法国当代戏剧的审美与品质。
“全城有戏”全民大舞台,首次以静安14个街镇设置分会场,包括商圈广场、小区门口、传统古戏台等30余处演出点位,共展演优秀群众文艺80余场。“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立足静安、覆盖全市、辐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凸显家庭亲情,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庭美育,共建和谐社会”的市民戏剧品牌。
为期14天的音乐剧《爱情神话》张园特别快闪店,吸引了近万人观展,提升了张园地标影响力、拉动了周边消费;“全城有戏——欢乐马戏巡游”以大宁商圈为落点,推出了9场深入商场、嵌入品牌的演艺活动;首次推出的戏剧修炼地图打卡活动,覆盖静安21个代表性点位,累计发放3万份地图,吸引市民旅客在静安观光消费。
在久光百货、苏河湾万象天地、久光中心三处商业地标,分别设立的户外艺术装置——戏剧“任意门”,让“出门遇见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地铁2号线打造的“静安戏剧谷专列”,与市民不期而遇;由静安4个图书馆点、7家商场、6家剧院共同参与的戏剧图书漂流活动,传播500多本戏剧艺术书籍,为市民带来剧场之外的文化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静安音乐节、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再度实现静安文化节庆品牌“三节汇”。三节品牌叠加、资源共享,同时发力于主要商圈、重点街区,并与品牌活动、消费需求精准对接,成功打造了“文旅+商业”静安文化品牌新样式。据了解,三节拉动300多万人次参与现场活动,宣传触达2600万人次以上,相关商圈消费同比增长16%,发出了静安文旅的最大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