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部剧目激烈角逐!2024“壹戏剧大赏”提名名单公布
本月,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提名委员会顺利完成初评工作,组委会日前正式公布了提名名单。经过初评委员会的激烈讨论和谨慎评议,20余部剧目从155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共同角逐2024年度“壹戏剧大赏”的各大奖项。据悉,终评委员会将于5月10日讨论、确定最终奖项,并在5月13日举办的“壹戏剧大赏”颁奖典礼上正式揭晓花落谁家。
《骆驼祥子》
155部申报剧目再创历史纪录
《长恨歌》
本届“壹戏剧大赏”共收到155个申报剧目,申报奖项超过600个,打破历届申报数量纪录,且参评剧目呈现出年轻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据初评委员会主席徐健介绍:
“今年的申报主体不仅有国有院团、民营剧团,还有高校剧社、戏剧工作室以及众多新的演艺机构、文艺表演团体,基本上涵盖了当下国内演出市场多元生产主体共生的状况;申报的演出类型百花齐放,除了话剧,还有戏曲、音乐剧、儿童剧、舞蹈剧场、沉浸式演出等,体现出‘壹戏剧大赏’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本届的评选中,涌现了很多新面孔。‘新生代’创作者占到了总数的70%,这说明戏剧行业对于年轻从业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以说,本届“壹戏剧大赏”申报数量的“小高峰”,一方面反映出当下戏剧创作演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样貌,以及疫情之后从业者重振戏剧市场的信心与努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壹戏剧大赏”在业内的公信力和品牌号召力,它正在成为观察戏剧行业不同阶段创作和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小剧场”剧目焕新涌现引发关注
在本届“壹戏剧大赏”的评选中,“年度最佳小剧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共有83个剧目申报,引发初评委员会热议。静安现代戏剧谷节目总监许中平认为,此次“年度最佳小剧场”的申报呈井喷态势,反映出戏剧行业的不断创新尝试。小剧场戏剧形式多样,有独角戏、沉浸式戏剧等,为艺术创作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国家一级编剧、新剧本杂志原主编林蔚然也谈到,小剧场是青年创作者的重要起步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创作出更具原创性、实验性的作品,也可以观照现实,进行更为多元的探索,不断为戏剧行业注入活力。”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副部长、制作人、导演关渤则认为,戏剧人偏爱“小型化”作品虽然有成本考量的因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戏剧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压力。
在申报的“小剧场”剧目中,初评委员会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三部题材新颖、视角独特的作品上。《大真探赵赶鹅》在沉浸式的演出空间中,融合了探案、悬疑、喜剧、京味儿等多种元素,带给观众反常规的、身临其境式的观演体验;《事实的有效期》在喧嚣的网络声音与真实现实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发观众关于“真相”与“观点”的现实思考;《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聚焦残障边缘人群,以更符合当下时代语境的方式对社会性话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这三部剧目均入围了提名名单。
“年度最佳引进剧目”时隔三年再度回归
“消失”近三年的“年度最佳引进剧目”在本届评奖上再度“回归”,初评委员会很高兴能够再次看到来自国际的精品剧目。正如林蔚然所说:“国际剧目的有效引进是‘活水’。”经典的国际剧目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也作为“养分”助推本土戏剧不断进步,与国际接轨。不过,徐健也谈到:与此前相比,本届申报的引进剧目数量并不多,反映出外国剧目的真正“回归”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关乎着市场与观众的变化,也考验着相关引进主体、相关机构的眼光、视野与魄力。
制作人首次作为申报对象参与评奖
本届“壹戏剧大赏”评奖首次将“制作人”的角色作为申报对象纳入评选体系。在谈及这一奖项时,关渤表示,制作人在戏剧生产担任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具有前瞻性地把控整体的制作,市场推广,保证作品到观众的到达率。制作人这一奖项的设立或将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艺术管理对于戏剧生产的作用。
“年度最佳原创剧本”鼓励本土“原创力”
今年“壹戏剧大赏” 评奖的另一亮点是将原有的“年度最佳编剧”细化为“年度最佳原创剧本”和“年度最佳改编剧本”。徐健认为,近些年,文学、影视改编作品的数量逐渐增多,屡屡成为话题级的现象和关注的焦点,改编作品因为有原作的基础,所以在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原创性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原创剧本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今年参与“壹戏剧大赏”评选的剧目中,50%以上的作品都是改编剧目,提名奖项的作品中改编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细分奖项,一是更加符合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实际;二是有助于保护原创、尊重原创,让不同的劳动成果在不同的赛道得到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