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繁花“巨紫荆”,牡丹又盛开
“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一的“早上海老记团”已经启动。退休志愿者们通过他们的手机和镜头,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早上海头条”栏目每周会选登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分享早上海的全新生活,记录最美早上海风景。
|一路繁花巨紫荆,扮靓车水马龙街
近日,从地铁南京西路站10号口出站的市民,一出站就会被映入眼帘的一片紫色花所惊艳。环顾左右,眼前的这条石门一路种植的巨紫荆已到盛花期,一路繁花,春光无限,成为静安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石门一路沿街有多处保护性建筑、风貌保护区域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2号线、12号线、13号线汇聚于此,日常人流量、车流量都较大,是静安区南北方向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据静安区绿化部门介绍,石门一路(吴江路—威海路)行道树原为刺槐,2019年8月,一场“利奇马”台风让刺槐倒伏较多,对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影响较大,为此,区绿化部门对行道树进行更换,更换后的树种为巨紫荆“四季春1号”。“四季春1号”巨紫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品种,具有花序大、花色艳丽、花密生、花期长、生长恢复快、抗逆性强等品种优势,春可观花,秋可观果,是道路彩化的新优品种。
2021年,石门一路上的巨紫荆第一次绽放芳姿,近年又在静安绿化部门持续精心养护下,每年春天用浪漫的紫色“扮靓”车水马龙的街道。此外,石门一路行道树连带的下层绿化带种植了安酷杜鹃等花卉,营造出和谐、有层次的绿化景观,为城市风貌增添不少风情。从地铁站走出来,忽而撞见姹紫嫣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旷神怡,情趣盎然。
制图/潘文健
新闻晨报
(早上海老记团 沈顺南)
|您认识风铃串串的荷包牡丹吗?
市老干部大学摄影沙龙刘钧老师拍摄的荷包牡丹,是由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得名。一针针一线线的思念之情绣的荷包,挂在院内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竟然变成了“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因叶子与牡丹相近,花呈心形,像中国古代荷包一样垂在花枝,故而得名“荷包牡丹”。荷包牡丹,是一种外貌奇特的小花,既似风铃随风飘摆,又如红心赤诚待客。花形酷似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荷包,颜色多变,既有淡雅的白色,也有鲜艳的粉红色,甚至还有罕见的紫色品种。花朵下垂,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少女,低垂着眉眼,静静地绽放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卉。
荷包牡丹也具有寓意和启示的功能。它代表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向往,让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鼓励。同时,荷包牡丹的多样花形和色彩也可以启发人们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荷包牡丹源于美丽传说:唐代终南山北麓有座古泉山,山下有个小村十年九旱,自从有位名叫阿姑的姑娘开掘了三眼山泉,才有了长年不涸的溪流,使这里山林茂密,百姓丰衣足食。人们为了纪念她,便将村子命名“阿姑泉村”。有诗颂云:“古泉山下阿姑泉,水汁清纯又甘甜。相传阿姑掘三井,从此清泉美名传。”由于有了泉水,村里也以种植牡丹而遐迩闻名。
当年阿姑芳年二八,美丽聪慧,爱慕她的青年自然很多。村里还有一个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绣个鸳鸯荷包,送给男方作为信物,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而阿姑所绣的荷包,花卉图案更是栩栩如生,竟然会有真蝴蝶飞落上面。
于是给她提亲者几乎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其家人婉言谢绝。原来阿姑自有钟情的青年,可惜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阿姑日盼夜想,便每月绣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且挂在院内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竟然变成了“荷包牡丹”。
后来那位青年终于回家,俩人终成眷属,白头到老。而荷包牡丹的故事,则千古流传。
(早上海老记团 冯莲花)
|耙耙柑貌丑味美
近几年,有一种水果销量良好,是介于柑与橘之间的水果,外表丑陋,但味道鲜美,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丑橘”的耙耙柑。
多年前没见过,这是当然。因为这品种是人工培育的,从开放到现在也就五十年历史。记得在本市上市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刚上市价格便宜,人们见它个头蛮大,长得丑陋,起先销量不好,有些戒备心。当尝试过后,就感觉不错呀,水分多,甜度高,不涩不酸。
说到丑橘的前世今生,该品种是由日本农水省园艺试验场久留米分场口之津试验站于1972年以清见与中野3号椪柑杂交育成。
丑橘是个杂交品种,是椪柑跟其他的物种杂交的,所以丑橘一般来说不上火,是略平而略偏凉的食物。丑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同类的水果可能会高一些,有生津止渴、化痰理气的功用。当然,虽说不上火,但任何好东西都不能吃得过多,过多其实都是不好的。
丑橘在市场上价格比较坚挺,一般在七八元一斤左右,因果型大,半斤一只只是中等,大的单只常见有七八两左右。大果一人吃有点多,两人分享比较适宜。前两年丑橘单价比较高,价格最高时,每斤超出十元。现在每斤在七八元左右,比起前两年要便宜些。今年我购买丑橘的频率是最高的,我们附近一家店十元可买两斤,这大概是价格洼地了。
(早上海老记团 纪延卓)
|徜徉在上海昆虫博物馆
9岁的外孙女从墨尔本来沪,我和妻子带她去上海昆虫博物馆参观。该馆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其前身是法国神父韩伯禄于1868年筹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馆昆虫部。上海昆虫博物馆收藏有全国各地昆虫标本120多万号,集科学研究、标本收藏和科普展览于一身。
展览一共两个层楼,有昆虫生命厅、昆虫世界厅、昆虫与人类厅、昆虫文化厅、触摸屏游戏区和活体展示区。
一进门就是昆虫厅,经过灯箱图片长廊,就进入了昆虫的世界。这里系统介绍了昆虫的起源、演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昆虫家族、中国昆虫区系以及昆虫种类的多样性。
一楼展厅正在展示“第九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青少年主题活动”的“自然笔记”优秀作品。该活动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全市近百万青少年积极参与,共收到4000多幅“自然笔记”。细细观赏,幅幅精彩。
二楼很有意思,有被誉为“伪装大师”的竹节虫特展,有各种各样的世界名虫标本,也有非常精美的蝴蝶标本画,还有包含昆虫与邮票、昆虫与成语的昆虫文化展厅。但是,最吸引小朋友的,当推活体昆虫哦。
二楼还有互动实验活动,有老师和志愿者提供服务,不过需要提前预约。
(早上海老记团 仪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