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场经济”重构时尚产业生态 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总曝光量达1.17亿次
上海时装周期间,“园游绮梦”——东方·新中式时尚展在上海沪剧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主题展示。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徐晶卉
在春日的融融暖意中,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日前落下帷幕。聚焦新中式、新环保、新运动等时下热点,本季上海时装周呈现了一场联动全城的时尚盛事,重构了时尚产业生态。数据显示,本季上海时装周携手官方抖音直播间大联播,总曝光量达1.17亿次。
接过“泼天的流量”,新中式带来新机遇
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汲取灵感,通过非遗工艺和当代印花设计表达宋代美学;从《繁花》到“摩登上海三部曲”,展现融合复古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海派新中式”……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期间,无论是秀场还是Showroom(展销会),新中式热潮频频冲上热搜。
本季上海时装周开幕大秀由根植于上海的女装品牌拉飞姆(Le Fame)担纲,展现的正是“海派新中式”的独特魅力。拉飞姆品牌负责人坦言,本季上海时装周大秀的体量和热度是前所未有的,“秀后各方反馈让我们坚信,海派摩登风格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比如很多人喜欢拉飞姆版‘上海牌皮包’,希望未来能推出更多颜色和款式”。
此次,拉飞姆在大秀中融入了市场和销售层面的思考,T台上3款人物画像分别对应不同客户群体,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下一步将聚焦3个客群的黏性提升和潜在客户的开发转化。
在遍布上海的时尚大秀和展销会上,新中式更是频频破圈。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MASTER YUE是第三次参与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品牌主理人崔鑫玥观察发现,比起制式的新中式服装,带有新中式元素、细节的日常穿着款式更受买手青睐,“这坚定了我们在未来每一季都要有中国美学的传播,将中国文化用充满故事感的手法融入服装之中”。
在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任童继生看来,时尚赋予了新中式全新的语境,这也是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振兴的重大机遇。
提升全球化影响力,扩大产业链接力
作为全球第五大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如今呈现两大“国际化”新趋势:从国外飞来的全球买手多了,全球设计师品牌也多了。
国际杂志《10 Magazine》社交媒体内容编辑杜利帕(Duolipa)在上海逗留的短短两天中,就在官网账号和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了近20条视频,内容都是密集观秀看展的所想所思。“我被很多作品打动了,想要第一时间将秀场动态分享给世界各地的粉丝。”他还碰到了在国外参加时装周时常见的好友,“上海时装周这一站,大家都不想错过”。
上海时装周持续打造的“亚洲最大订货季”商贸板块也相继发出了“战报”。本次2024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吸引了11家Showroom、近300个品牌和企业参展,海外品牌占比近50%,比去年同期上升10%。同时,今年的展会预约到场率达93%,较往季有所增长。
全球买手和全球设计师的会聚,为上海时装周注入了新动能。本土设计品牌JUDYHUA刚刚在新天地发布了自己的大秀,通过时装语言呈现出透过云烟的“气味图景”。主理人华娟十分看中上海时装周新增的海外买手业务,“时装周持续邀请海外买手来访,大大促进了品牌海外市场的开拓。”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时装周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扩大时尚IP的产业链接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品牌不断碰撞与创新。今年新天地发布品牌DONGLI×SIQIYOUNG就是一个供应链转型的典型案例。DONGLI东黎原是以羊绒供应链发家的代工厂品牌,在抖音牵线撮合下,今年与时装品牌SIQIYOUNG在上海时装周新天地主秀场联合发布新品,并借此机会拓展国内外市场。东黎相关负责人介绍,品牌在秀场发布后,将加速扩张线下门店,并预计在静安寺商圈久光百货新增线下实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