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年画,氤氲浓郁年味描绘丰盛年景 市文明办组织开展2360余场“赏年画·过大年”活动
在朱家角古镇,狮子跳跃、金龙翻转,打腰鼓、打莲湘等特色表演轮番上演。(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宛艺
“欢天喜地庆新春”“好运连连荷田田”“龙腾盛世”……一幅幅鲜亮的年画,氤氲出浓浓年味,也描绘着人们心中的丰盛年景。
在青浦区赵巷镇,25个展板、50幅年画围绕丰收的欢腾喜悦、倡树文明健康新风尚、欢度新春佳节等主题,生动描绘新时代人民小康生活图景,吸引市民群众驻足。“年画排一溜儿,年味儿更浓了!”
2月4日至24日,市文明办在全市组织开展“赏年画·过大年”活动,包括赏年画、写春联、送福字等共2360余场,邀请市民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在文明实践中心等地欢喜过大年。
年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不仅是年节的点缀,更是文化交流、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教授田兆元表示,年画艺术能够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传统年俗中增添时代气息的同时,激发出更多文化认同,彰显城市精神品格。
唤醒年味记忆
传统与当下结合,年味更浓了。
这个春节,云南南路变身“年画一条街”主题街区。在黄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年画填色、非遗拓印等传统民俗体验更是吸引孩子们争相参与。
黄浦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校场年画曾是上海年画的“代名词”,在继承苏州桃花坞年画精髓的基础上,和市民文化与情趣、社会发展与变迁紧密结合,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表述载体。“其题材选择、构图方式、绘画风格,都复刻了市民生活图景,唤醒大家的年味记忆,让大家开心赏年画,文明过大年。”
在嘉定区华亭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年画作品让市民群众赞不绝口,他们从作品中不仅捕捉到了生活趣味,早些年村落记忆也在脑海中重现。“当年味与民俗交织的那一刻,文化与情感也相融。”
徐汇区创新形式,一张张电子年画线上展播,大家可实时观赏,同时联动徐汇区艺术馆的上海铜版画展、天平路街道民俗文化展、枫林路街道春节剪纸作品展、斜土路街道书画作品展、田林街道的戴敦邦龙年新春书画展等多场特色主题展览,以“新春非遗走基层”为切入点,多种传统艺术样式跨界融合,扩大新年画作品展览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融入新年新气象
在不乏互动参与感的文明实践活动中,传统春节更加鲜活生动,焕发出全新魅力。
在青浦区朱家角古镇,锣鼓喧天中,祥狮跳跃、金龙翻转,打腰鼓、打莲湘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其中,2支舞龙队和4支舞狮队都由朱家角中学学生组成,“舞龙舞狮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希望通过我们的认真排练与演出,把其中的文化寓意传承下去”。
在静安区文化馆,10余组家庭共同体验木版年画,非遗老师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将墨刷上木板,再用红宣纸拓印,一幅幅精美图纹“新鲜出炉”。“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此前,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浦东文化馆举办了“其乐龙龙享年味,文化馆里全家福”写春联、送祝福、赏非遗活动,送年画日历。妙笔送福、共赏非遗,将翰墨飘香的祝福送给市民,为节日增添吉祥瑞气。
“降温了,但我心里很暖!”留沪过年的外卖小哥感慨道。在奉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户外工作者、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与外籍友人欢聚一堂,体验投壶等节庆游戏,也写下新春祝福。南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年画制作成年历送给市民;金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还在深夜路边点亮爱心驿站,为骑手们送上新春礼物。
“希望通过送年画海报以及年画展,给群众带来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也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树立文明新风。”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