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展、赏景、养花,感谢生活的美好
“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一的“早上海老记团”已经启动。退休志愿者们通过他们的手机和镜头,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本报今日选登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分享早上海的全新生活,记录最美早上海风景。
|走起!去号上湖畔观赏雕塑展
(早上海老记团 杨克元)
在今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中,闵行文化公园是真正地热闹了一阵子,最为吸引眼球的是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因为没有票子,我只能乖乖地守着电脑看直播。当所有人关注在舞台上时,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一侧的水面上。据现场主持人介绍,这里原来是七宝号上村的地界,所以现在这片水面有了一个文雅洋气的大号,叫号上湖畔。
号上,是我插队落户的地方,八年多的朝夕相处,之间的情谊自不必细说。12月8日一早,我从文化公园漕宝路停车场进入后,就直接向西顺时钟方向寻找背景是海派艺术馆的那块演出场地。因为找到那块场地,也就找到了号上湖畔。找到号上湖畔,便找到了当年插队的地方。
此时,一轮红日从东南方冉冉升起。一道初冬时节特有的暖光倾泻在3号门入口处宽广的广场上。不远处,一闪一闪辉映出的耀眼光芒,随着行走角度的变化,那种三棱镜似的反光呈现出七色争艳的光彩。其造型,初观好似船帆,再看疑是山峰,近瞧又像刀刃。自南往北大小不一,共有5座,疏密有致稍微倾斜,锋芒直刺天穹。铺展在漫漫的大草坪上,典雅威仪。正在我猜测其创作的动机和真正的名称时,一块小小的铭牌给出了答案——原来,这个雕塑的名叫《水滴》。
最给人以启示和震撼的是一座取名为《通天塔》的铸铁雕塑。这个高度有4.1米的作品,由无数根钢条组成,构建成一座座多层小屋的造型。整体呈中间粗,两端尖的形状。仰视,巍峨如擎天铁塔;近观,威严似巨兽金刚。我不由自主地思索,那一扇扇临空的门窗,那一层层垒起的梁柱,既可揭示人性本来善良的初衷,又可唤醒人类追求幸福的坚韧。在这空洞而又坚固的擎天立柱面前,情感终会交融,性格必将显露,内心一定敞开,向往势必成功。正如解说词中所描绘的那样,这件作品象征着人类对探索和追求进步的不懈追求。游人在它面前走过,都会情不自禁地向它注视,致以敬礼。而我则钟情于它的精致和深沉而久久地站立在其身边,想像着生命的坚强与追求的无垠。
感谢艺术带来美好的人生体验!
|在车水马龙中感受银杏树的浪漫
(早上海老记团 沈顺南)
听说,常德路上的银杏渐入佳境,12月2日早上我特意前往观赏。
骑行共享单车来到常德路北京西路路口,一眼望去,常德路上的银杏树已经大片金黄,冬日美妙景色悄然来临。
据园林专家介绍,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树木,约有7000万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炭纪(大约3.45亿年前),并且与恐龙同时存在。银杏是最早出现的被子植物之一,并在整个地质时代中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形态。这种持久性使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或“植物的熊猫”。在中国,银杏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尧舜时期。在唐代,银杏已经成为皇家的园林标配。此外,银杏还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德路上的银杏主要种植于北京西路至延安中路间,一路行走粗略估计约有130余株。时值早高峰,行走在常德路的上班族们步履匆匆,但还是有人边走边留意马路上一片金黄色的银杏行道树。还时不时地驻足拍下银杏的瞬时美景。一些散步的老人,还在银杏树前拗造型与美景合影。
地处静安寺商圈和南京西路商圈的常德路,高楼大厦林立。在玻璃幕墙外,阳光洒落的常德路上,一棵棵银杏树也是一份自然的奇迹。
车水马龙的都市喧嚣,洞穿了人们的生活,但银杏树这一贯穿三亿年的树种,自然的奇迹,将浪漫赠与繁华的大都市,值得人们去感受一番车水马龙中自然的浪漫,愉悦自己的心情。
|冬季小心呵护君子兰
(早上海老记团 纪延卓)
前两天,笔者在花鸟市场看到好多君子兰,在旁观看的市民不少,大家都在询问价格以及冬季养护的注意事项。见多人在观赏,我也跟着看,君子兰还没请到过家里,这里就当是来学习的吧。
君子兰别名剑叶石蒜、大叶石蒜,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观赏花卉,花期长达30-50天,以冬春为主,元旦至春节前后也开花,忌强光,为半阴性植物,喜凉爽,忌高温。
生长适温为15-25℃,低于5℃则停止生长。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湿润的土壤,忌干燥环境。君子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中国常在温室盆栽供观赏。各地温室栽培,花色多样。君子兰的寿命达几十年或更长。君子兰是长春市的市花,东北人很喜欢君子兰。
君子兰原产南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喜温暖凉爽气候,怕高温严寒,夏季休眠,秋冬生长,因此,加强冬管是莳养关键。
因其形态有古时文人君子的风姿,花又与兰花相似,因此得名君子兰。作为谦谦君子的代表物之一,它的花型婉约别致,极具观赏性。
君子兰的花语有高贵的寓意,另外还有丰盛、君子之风的意思,因此它象征着坚强刚毅、威武不屈的高贵品格和富贵美满的祝愿。
制图/潘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