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国内外诗人齐聚一堂,89岁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来了
12月2日上午,位于徐家汇源的文化新地标徐家汇书院接待了来自国内外二十多位著名诗人代表,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尼日利亚诗人沃莱·索因卡。
《上海会客厅》节目
在徐家汇书院外悬挂的多张巨幅海报上,索因卡与其他诗人共同出现在其中。据悉,这些诗人是专程前来参加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式活动的。上海国际诗歌节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主办。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以“诗,面对人工智能”为主题,体现中国新诗当下的文学高度(点击见之前报道)。
诗人代表在悬挂巨幅海报的徐家汇书院门口
索因卡与其他诗人参观徐家汇书院
89岁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来了
在开幕式前,索因卡与其他诗人参观了徐家汇书院。除了诗人,索因卡还是剧作家、小说家、评论家,他在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洲作家。索因卡今年已经89岁了,但他依然坚持创作。
本届诗歌节也是近年来参与诗人人数最多、邀请国家范围最广的一次,其中,外国诗人代表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墨西哥、阿根廷、越南、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
诗人代表在徐家汇书院进行交流、索因卡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索因卡在现场为读者签名
索因卡近日曾向媒体表示,这是他时隔11年之后再次来到上海,他非常高兴又回到了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城市。12月2日上午,记者拿到了《上海文学》杂志社最新出版的《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诗选》当中,特刊收录了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黄怡婷博士的《索因卡:与信念同在》,文中对索因卡做了系统的介绍。
索因卡出身于尼日利亚三大古老部族之一的约鲁巴部族。这个部族生活在森林中和河流边,拥有以奥贡(Ogun)神为中心的多神信仰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个独立的哲学体系。索因卡自幼熟知部族中的各种神话故事,后来他立足约鲁巴族的独特世界观,聚焦当代非洲社会政治问题,开创了一个“神话非洲”的诗学体系。
2012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索因卡首次访华。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举行的文学恳谈会上,时年78岁的索因卡用英文朗诵了他的诗歌《电话交谈》,这是索因卡在中国朗诵的第一首诗,也是这位诗人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
而上海是索因卡当时在中国最喜爱的到访之地,在他看来,临水而建的城市更易形成开放和多元的文化,城市的魅力便由此而生。上海如此,他长居的尼日利亚城市拉各斯也是如此。可以说,凭海临风的上海,让这位老诗人感受到了如在家乡般的自在和惬意,也因此完全激发出了他的诗人性情。
索因卡先生由夫人陪同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开幕式上揭晓了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诗歌大奖评选结果,索因卡荣获本届“金玉兰”诗歌大奖。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赵丽宏宣读了颁奖词。索因卡由夫人陪同上台领奖,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上届“金玉兰”诗歌大奖得主欧阳江河和赵丽宏一起为索因卡颁奖。索因卡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获奖感言。
索因卡的诗歌《人文颂》节选
郭皓的诗歌《光》节选
在徐家汇书院三楼的开幕式活动现场,展台上有不少诗人的诗歌“树叶”,在一片“树叶”上,记者看到了上海诗人、衡复“四居一馆”文化顾问郭皓先生的诗歌《光》节选“光,摇曳着树枝,是欢喜还是挣扎,又有谁晓知”。
在徐家汇书院一楼的一处展架上,记者找到了索因卡的诗歌《人文颂》节选“ 再无失去天恩之说,唯有人类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坠落。”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语言艺术家刘家祯朗诵了索因卡的这首诗。
索因卡的《诠释者》和《狮子与宝石》
徐家汇书院“海上之光”区域,索因卡的两本书《诠释者》和《狮子与宝石》在其中展示
记者注意到,在徐家汇书院“海上之光”区域,索因卡的两本书《诠释者》和《狮子与宝石》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了展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书是为了配合本届国际诗歌节而集中呈现。
他就是一个奇迹,充满了生命活力智慧
12月2日下午,《上海文学》杂志社在静安区文化馆举办了“诗,面对人工智能”中外诗人论坛,并为新出版的《上海文学》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举行首发式。
特刊中收录了众多国际著名诗人的作品,外国诗人包括沃莱·索因卡(尼日利亚)、马加里托·奎亚尔(墨西哥)、于格斯·拉布吕斯(法国)、伊昂·德亚科内斯库(罗马尼亚)、杰曼·卓根布鲁特(比利时)、张如凌(法国)、恩里克·索利纳斯(阿根廷) 、弗拉米尼亚·克鲁恰尼(意大利)、马可·索佐尼(意大利)、李炜(美国)、大流士·托马斯·莱比奥达(波兰)、潘黄(越南)、托尼·莫查玛(肯尼亚);中国诗人有欧阳江河、陈先发、娜夜、沈苇、熊焱、赵四、安海茵、黄怡婷等。
《上海文学》杂志社出版的《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诗选》
由《上海文学》杂志社为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编辑出版的这本特刊中,还刊发了有关诗歌创作的评论和随笔。这是第八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的丰富读本,体现了上海与世界诗歌潮流和文学创作的精神衔接,让诗歌艺术成为闪耀的文学与文化灯塔。
“诗,面对人工智能”中外诗人论坛
在活动现场,索因卡和与会的中外诗人嘉宾,以及上海本地诗人与读者欢聚一堂,对话互动,气氛热烈。作为本届诗歌节的主题,“诗,面对人工智能”会产生怎样的情境?诗人们以丰富的思考和个性的语言,做出了生动的回应,也诠释了“诗歌是我们共同的母语”这一主旨。
对于AI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其影响力的认识,索因卡表示:“我的语言当中对它的翻译,AI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类的创造,我们用我们的知识创造出来的东西……我感觉到挺悲哀的就是,在一些比较创作性领域的学科,比如像音乐、建筑,AI对其影响可能比对我们诗歌的影响更大一点。”
索因卡在论坛当中发言
国际诗歌节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赵丽宏认为是每年诗歌节评出的“金玉兰”诗歌大奖得主:
索因卡先生是当今世界被大家尊敬的伟大诗人,他在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索因卡先生被称为“非洲的莎士比亚”,因为他得奖的时候,主要成就认为是他的戏剧,但是索因卡先生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在他获奖这么多年以后,我们上海国际诗歌节把诗歌大奖颁发给他,索因卡先生非常高兴。他前天到上海,一到上海,他的形象在上海,在中国广为传播,他到上海来参加这个诗歌节,为我们这个城市,为我们上海国际诗歌节增添了荣耀。
索因卡到上海之后,赵丽宏一直陪同,并感受到老人的活力:“索因卡先生虚岁90岁了,他是一个奇迹,在他身上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他就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智慧的诗人。这两天我和他在一起,受到他的感染,我绝对没有想到这是一个老人,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充满了智慧。“
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大奖评委对索因卡先生的评价:“沃莱·索因卡用他与众不同的诗篇,建构了一个宏伟而幽邃的诗歌花园。他的诗歌,用饱蘸力量的文字,以真诚的态度、深刻的思想,以让人惊叹的意象和异想天开的念头,传达出人间的忧愁和爱。表达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和平的向往。非洲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为他的诗歌提供了浩瀚的源泉和坚实的骨骼,在混沌的时刻,他的诗如清澈的激流,如明亮的灯塔,如激动人心的鼓点,连接了大地和天空,沟通了过去和未来,给世界带来希望和光亮。”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严山山 卫昕怡(实习生)拍摄、 剪辑
图片来源:严山山 、朱亮 拍摄、部分资料图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