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的故事一本新书写不完 解读城市密码,静安讲坛聚焦上海述文化品格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上海人很多元、很复杂,也许只有了解了城市的起源,才能讲一讲上海人的故事。静安图书馆“静安讲坛”昨天邀请上海知名作家沈嘉禄围绕他的新书《上海人》,为读者解密上海的“城市密码”。这本书也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城市人系列”的一部分。
《上海人》是沈嘉禄新近推出的一本历史人文散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就是邀请每个省会城市的作家写一写这个省会城市里的人。《北京人》由肖复兴来写,已经出版了,《哈尔滨人》由阿城写,叶兆言写《南京人》,范小青写《苏州人》,陈伟写《南昌人》,沈东写《桂林人》,《上海人》的任务落在沈嘉禄肩上。
但是这件事让沈嘉禄很为难,因为上海人太丰富了,上海人的故事自然不是一本书能写完的。现在这本《上海人》有36万字,但他的原稿写了60万字。“我和出版社商量,上海太复杂,上海这座城市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当中最值得研究,上海人成分最复杂,性格最复杂,上海人不管有多大的体量都可以成为其他省份人的一个分析的样板,这个我感到很自豪。”
在作品中,沈嘉禄通过“城市的密码”“不可改写的剧情”“变焦镜里的群像”“味觉引导人生”和“爱上这座城五部分,描绘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上海这座城市的兼容并包,探究了上海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或隐或显的影响。沈嘉禄告诉读者,以上海一百多年的开埠历史作为背景,在共存、共建、共享、共荣过程中慢慢炼成的上海人,在风云激荡的历史节点上总会闪烁出迷人的光彩。让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会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沈嘉禄告诉记者,“上海人”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偶然性,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外来移民与上海原住民一起造就了这座城市杂糅、交融、并存、共荣的移民文化,它是上海的文化底色和格局,也是区别于中国其他城市的鲜明特点。同时,他认为海派文化是动态的文化,在将来会更加时尚和国际化,充满活力和爆发力,对全国乃至世界产生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