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社会大美育”为牵引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上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市公共文化示范区,中心城区静安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紧扣“国际静安 卓越人文”的目标,围绕先进文化引领和市民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注重公共文化的辐射力、渗透力和满意度,在全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中打造“静安样本”。
特别是以“社会大美育”为牵引,通过技术赋能、空间赋能和品牌赋能,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提质增效。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静安进一步突破空间、资源等紧约束,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格局,进一步破壁破圈,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要素、人才充分涌流碰撞,向上打开发展空间,向下扎根基层社区,从而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的覆盖面、辐射力、渗透力,不断提升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
比如,近年来不断夯实“十百千万”文化配送工程,凸显群文特色,培育静安美育样本。首次举办“静安国际光影节”,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396场光影盛宴吸引来131万现场客流,全网总点击量超过20亿次。
作为2023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大宁剧院、UCCA Edge静安尤伦斯美术馆入列市级“社会大美育课堂”目录,开展公益性美育公教类活动210场次,服务100余万人次。“5元公益电影”配送项目开展7年,惠及108万市民,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民满意度第一”的区实事项目。静安区文化馆入选全国首批、上海唯一“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普及推广中心”,深耕“儿童青少年戏剧”品牌。成功打造现代戏剧谷“市民剧场”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累计吸引逾5000组家庭参与,让市民和家庭真正成为市民文化活动的主角,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未来,静安将推动更多文博、美术、演艺机构打开“围墙”,充分转化、融入为人民群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美育大课堂,人人共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助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市民艺术夜校静安分校课程一分钟抢空
作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以来首个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艺术夜校主要采用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模式,在晚间19:00—20:30为18—55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将遍布全市的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满足各年龄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在全市范围内联动设立分校和教学点,共计143个点位。
按照《静安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部署,静安以区文化馆为中心逐步推进教学点覆盖面,三年将完成14个教学点的扩容,拓展市民夜校在静安的辐射范围,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课程。
送到“家门口”的艺术课程体验,让市民艺术夜校成了年轻人闲暇生活的一抹亮色。2023年春、秋两季,静安分校及教学点共开设课程24门,包含爵士演唱入门、非洲手鼓、Vlog手机视频拍摄、合唱基础、手工皮具、美妆、蓝染、工笔画、民族舞等课程,共完成576课时,覆盖人次达6680。年轻人找到了触及文化艺术的便捷路径,在夜校培养艺术素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充实文化生活体验。
秋季班65万人同时在线抢课,静安分校“零基础手工皮具课”仅16秒就被抢光,非洲鼓、美妆入门课程1分钟内也被抢光。分校及教学点14门课程都在半小时内全部抢完。
“老师上课很nice,同时带来欢乐,希望有更深入的学习体验,也期待静安分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有学员这样评价。
“最后这个成品包,在我的朋友圈火了一把,朋友们都说下次也要抢这门课。好东西值得和大家分享。”“没想到,舞台上的艺术家成了我的老师。”还有学员这样感叹。
下一步,静安将通过征询方式,在课程内容、教学点位、授课时间等方面了解市民需求,加大公共文化惠民的力度和广度。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专业场馆机构优势,吸引和凝聚更多社会力量,积极打造优质美育项目,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
城市漫步,City Walk多元发展
静安是上海最适合City Walk的区域之一。以苏河湾为例,全长6.3公里的滨水岸线中,历史建筑总量多达50万平方米,拥有风貌保护街坊17个,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新空间等文旅资源点位170处,是中心城区独有的“一河两岸、中西合璧”滨水活力中枢。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上海总商会旧址、天后宫、慎余里、“童话城堡”区少儿图书馆、“海上第一当”元利当铺旧址……建筑可阅读,更可饱览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这也为静安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路径、资源打开了想象。
今年7月,静安打响“艺术苏河”品牌,以将苏河湾打造成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为目标,对标国际水平,焕活文化魅力,打磨成为世界级滨水文化区。在苏河湾City Walk,市民可手持文旅护照和13桥全域文旅地图,自行“海派城市考古”,按图索骥打卡敲章;也可参与特色水岸探秘微旅行线路,有“探秘中华力量”“桥见百年静安”“追寻红色基因”等,结合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海书展等重大活动,推出不同主题微游线路30余条,参与展览、品茗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旅活动。
嵌于苏河两岸的高品质艺术展览也是吸引市民纷至沓来的重要元素。漫步苏河湾,转角遇到美术馆。上海苏富比空间、UCCA Edge静安尤伦斯美术馆、亚太地区首家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苏河皓司、没顶画廊等一批全球头部艺术机构散布于此,市民可欣赏到世界顶级艺术大展“马蒂斯的马蒂斯”、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苏河艺术双年展、全球最大潮流艺术展BTS、奔流计划——苏州河对话塞纳河、“苏河艺术季”国际艺术展、Art021艺术博览会等一系列高品质文化艺术展览和活动,国际性、创新性和人民性有机融合。
红色永远是最亮的底色。静安不断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深受群众喜爱的“十佳”红色文化宣传项目“浸入式情景党课”,开展至今已接待团队超2500批次,受众近5万人次。此次,情景党课推出升级版,“行走的博物馆公教课”不仅被评为市级公共文化创新项目,更成为静安打造的红色City Walk的独特样本。项目深挖静安红色博物场馆资源,如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等,将一段段鲜为人知又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串联成五幕情景剧,设置诵伟人家书、评弹品读、情景问答等互动环节,打造了一堂可以“走出去”的创新公教课,先后走进街道社区、张园商业区、商务楼宇、高校、医院、部队等,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文旅消费季,放大公共文化溢出
静安区是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静安文旅全力整合区内文旅消费资源,放大节庆活动对拉动消费的倍乘效应,成功举办2023年“精彩尽享 乐游静安”静安文旅消费季,开展丰富惠民生活、促进文旅消费的活动。
2023年静安文旅消费季于4月29日启动,上半年以河为弦,奏响一轴三带文旅合鸣。
一方面,与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三大文旅节庆活动叠加开展,吸引市民超350万人次,参与话题达1600万人次。共发放咖啡免费兑换券2万张,强势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同时,以“惠”为抓手,配合文旅消费季,大力实施公益电影配送工程,今年以来,共计配送电影券26万张,惠及市民26万人次。5月成功引入《消失的法老》沉浸式展中国首秀,成为现象级文旅消费项目,累计接待市民游客7万人次。
特别是以“河”为重点,打造苏河湾“艺术生态高地”。成立“艺术苏河联盟”,提升艺术资源禀赋,挖掘历史建筑价值,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赛事,吸引高端艺术产业,推进苏河湾文化艺术生态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提升。
下半年静安文旅消费季结合第34届上海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紧扣惠民与引流,进一步激发市民消费热情。首次与中国银联、上海银行合作,发放近5万张消费券,为市民游客提供区内各类文旅场所、文旅商户、文旅产品的消费优惠。开展两场直播活动,线上线下引流,宣推静安优质文旅资源。户外直播以静安好时“光”为主题,串起苏州河特色文旅点位,展示推介文旅消费优质资源;带货直播推出近25款文旅产品,包括如上海马戏城《时空之旅2》、中旅上海公司城市行走路线、遇见博物馆展览门票等,提供文旅消费季直播间专属价格。全区发放6000册静安文旅消费季宣传特刊,多渠道、多形式提供文旅消费优惠,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体验。
全民共享,国际光影节激发新活力
10大主题日、36场活动、396场光影盛宴、131万现场客流,艺术光影、数字科技、沉浸式展秀、潮流运动、萌宠时尚、二次元和传统节庆活动……9月26日至10月6日,以“点亮城市之光、赋能城市更新”为主旨的静安国际光影节举办。以惠民活动为载体,以高质量公共文化艺术供给,满足市民大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静安国际光影节期间,全网推送光影节相关信息6.4万条,抖音平台点击量超过8.7亿次,转发量2641万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关信息点击量(阅读量)超过3.5亿次,实现了跨次元、跨代际、跨圈层的传播效果。
此次国际光影节在注重专业、行业、产业的同时,邀请市场、社会、专业力量等参与其间,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创造、人人享有的国际光影节。
“夜经济”是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依托国际光影节的品牌辐射效应,静安区文旅局、商务委将光影节打造成为静安“商旅文、促消费、惠民生”的大平台,联动南京西路、苏河湾和大宁三大商圈,开展文化商业促销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精品、多样、优质的文旅产品服务。
同时,国际光影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大赛和文化交流对话。光影节现场,法籍媒体艺术家创作的互动式灯光游戏灯光装置《心跳》引人入胜;匈牙利顶级灯光创意团队Maxin10sity和法国数字艺术家SIMON LAZARUS 84打造的大师展演秀《传奇》吸引游客云集。国际光影节组委会还集结弗雷德里克·特·布鲁赫、米丘、刘志新、蒋琼耳等国际知名的光影、建筑、影视等艺术领域专家担纲评委。17件国内外优秀作品入围决赛,原创作品已在慎余里的舞台上展映,带来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享受。
国际光影节也是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开展高品质公共文化品牌活动,助力静安区商旅文生态的激活升级,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文化品牌的生动注脚。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全民“聆听”光影艺术魅力,光影节现场推出由上海文广集团与上海科技大学共同研究打造的“润爱无声”手语机器人项目,惠及全国2780万听障人士,助力无障碍城市建设。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介绍,将持续聚焦城市更新和功能重塑,坚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举办高质量文化品牌活动,延展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赋能更多市民公共文化空间,让高品质公共文化触手可及、浸润人心。